微创取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43091发布日期:2019-05-11 00:48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微创取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微创取骨装置。



背景技术:

自体骼骨含有丰富的骨形成蛋白等骨生长因子及红骨髓,红骨髓内有骨髓基质干细胞,因此,自体骼骨移植时,不仅移植了骨的支架结构,还移植了骨髓干细胞,对骨的生长有良好的作用。

而传统的取骨方法和取骨器械操作很不方便,且对骨供区创面较大,如果骨面及软组织创面渗血没有停止,就可能导致血肿等并发症,使得术后恢复慢。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微创取骨装置,能够减小对骨组织的损伤,降低手术创伤,进而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微创取骨装置,包括:导向件;空心环钻,所述空心环钻设有与所述导向件导向配合的导向通道,且所述空心环钻的一端部设有贯通所述导向通道的导入口及设置于所述导入口外边缘的切割部;导套组件,所述导套组件包括导套本体及设置于所述导套本体的外侧壁的手持体,所述导套本体设有与所述导向件导向配合的通孔;及挖勺件,所述挖勺件的一端设有挖骨部、且所述挖骨部能够插入所述通孔内。

上述微创取骨装置使用时,在取骨手术之前,先将取骨位置的外围组织切开,然后利用导向件插入组织内,并对取骨位置进行定位。此时空心环钻通过其导向通道与导向件的导向配合作用下,插入到取骨位置上,然后旋转空心环钻,利用切割部对取骨位置的骨膜、骨韧带等骨骼外围组织进行切割。切割完成后,拔出空心环钻,继续利用导向件对取骨位置进行定位,进一步地手持手持体插入导套本体,利用其通孔与导向件的导向配合作用将导套本体插入取骨位置中,此时可拔出导向件。最后利用挖勺件,将挖骨部插入导套本体的通孔内,取出骨膜、骨韧带等组织,然后利用挖骨部对骨骼进行挖取,以获得自植骨体。利用该微创取骨装置,利用导向件的作用,可以重复准确地定位取骨位置,并利用空心环钻对骨骼外围组织进行切割处理,再利用导套组件及挖勺件的配合实现骨骼的挖取,此过程中,能够减小对骨组织的损伤,降低手术创伤,进而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向件呈中空筒状,所述导向件的最大直径小于所述导向通道的最小直径。便于组织液及血液从中空处流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切割部设有环状设置锯齿体,或所述切割部设有环状设置的切割刃。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空心环钻的另一端设有手柄结构。进而便于操作者施力旋转空心环钻进行切割。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通孔的最小孔径大于所述空心环钻的直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套本体呈锥台状,且所述通孔亦呈锥台形,所述手持体的一端靠近所述导套本体的大端设置,另一端朝远离所述导套本体斜向上方向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该微创取骨装置还包括按压棒,所述按压棒的一端设有按压部,且所述按压部可插入所述通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按压部呈球面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挖勺件包括第一挖勺、第二挖勺及第三挖勺,所述挖骨部包括第一挖骨部、第二挖骨部及第三挖骨部;所述第一挖勺包括第一延长体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延长体的一端的所述第一挖骨部,所述第一挖骨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延长体的长度延伸方向;所述第二挖勺包括第二延长体、设置于所述第二延长体的一端的第一拐体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拐体的一端的所述第二挖骨部,所述第二延长体与所述第一拐体呈钝角设置,使所述第二挖骨部设置于第二延长体的外侧;所述第三挖勺包括第三延长体、设置于所述第三延长体的一端的第二拐体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拐体的一端的所述第三挖骨部,所述第三延长体与所述第二拐体呈钝角设置,使所述第三挖骨部设置于第三延长体的外侧,且所述第三挖骨部与所述第二挖骨部相对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挖骨部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挖骨部设有向所述第二延长体的方向凹设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三挖勺设有向所述第二延长体的方向凹设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开口方向相反。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微创取骨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空心环钻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导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中按压棒的结构示意。

附图标记说明:

100、导向件,110、导入部,200、空心环钻,210、导向通道,212、导入口,220、切割部,230、手柄结构,232、夹握部,300、导套组件,310、导套本体,312、通孔,320、手持体,400、挖勺件,410、第一挖勺,412、第一延长体,414、第一挖骨部,416、第一手握体,420、第二挖勺,422、第二延长体,424、第一拐体,426、第二挖骨部,428、第二手握体,430、第三挖勺, 432、第三延长体,434、第二拐体,436、第三挖骨部,438、第三手握体,500、按压棒,510、按压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该微创取骨装置包括:导向件100,导向件100 的一端设有导入部110;空心环钻200,空心环钻200设有与导向件100导向配合的导向通道210,且空心环钻200的一端部设有贯通导向通道210的导入口 212及设置于导入口212外边缘的切割部220;导套组件300,导套组件300包括导套本体310及设置于导套本体310的外侧壁的手持体320,导套本体310设有与导向件100导向配合的通孔312;及挖勺件400,挖勺件400的一端设有挖骨部、且挖骨部能够插入通孔312内。

上述微创取骨装置使用时,在取骨手术之前,先将取骨位置的外围组织切开,然后通过导入部110引导导向件100插入组织内,并对取骨位置进行定位。此时空心环钻200通过其导向通道210与导向件100的导向配合作用下,插入到取骨位置上,然后旋转空心环钻200,利用切割部220对取骨位置的骨膜、骨韧带等骨骼外围组织进行切割。切割完成后,拔出空心环钻200,继续利用导向件100对取骨位置进行定位,进一步地手持手持体320插入导套本体310,利用其通孔312与导向件100的导向配合作用将导套本体310插入取骨位置中,此时可拔出导向件100。最后利用挖勺件400,将挖骨部插入导套本体310的通孔 312内,取出骨膜、骨韧带等组织,然后利用挖骨部对骨骼进行挖取,以获得自植骨体。利用该微创取骨装置,利用导向件100的作用,可以重复准确地定位取骨位置,并利用空心环钻200对骨骼外围组织进行切割处理,再利用导套组件300及挖勺件400的配合实现骨骼的挖取,此过程中,能够减小对骨组织的损伤,降低手术创伤,进而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该挖骨件设有与超声手术设备相连接的连接部,进而构成超声勺刀,可进行刨骨、刮骨及挖骨等操作。当然了,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挖骨件可直接人工操作进行取骨。

如图2所示,在本具体实施例中,该切割部220设有环状设置的锯齿体,以便于快速割断骨韧带、骨膜的骨骼外围组织。

当然了,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切割部220设有环状设置的切割刃,进而可以利用切割刃对骨韧带、骨膜的骨骼外围组织进行切割。

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空心环钻200的另一端设有手柄结构230。进而便于操作者施力旋转空心环钻200进行切割。具体地,该手柄结构230与空心环钻200本体呈“T”字型,且手柄结构230设有夹握部 232,以更加方便操作者握持该手柄结构230。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导向件100呈中空筒状。该导向件100呈中空筒状,便于导向件100插入时,组织液及血液从中空处流出;同时该空心环钻200或导套本体310插入时,对人体组织的挤压所产生的组织液及血液也可从中空处流出,减少组织之间的液体挤压引起的损伤,避免出现血肿、腹胀等并发症。具体地,该导向件100的导入部110呈锥角结构,便于平滑过渡。

进一步地,该导向件100的最大直径小于导向通道210的最小直径,进而便于该空心环钻200套设于导向件100的外壁,而与导向件100导向配合。

更进一步地,通孔312的最小孔径大于空心环钻200的直径。进而使得导套本体310插入取骨位置时,能够将空心环钻200切割完的组织面全部覆盖,便于挖勺件400进行取出,避免骨膜、骨韧带等取骨位置的外围组织残留而引发感染、血肿等并发症,而导致术后恢复慢或术后疼痛等问题。

如图1及图3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导套本体310呈锥台状,且通孔312亦呈锥台形。便于导入挖骨部,同时也便于外壁光线进入,方便操作者看清通孔312内的状况,更好的取出无用组织及挖出骨骼。进一步地,手持体320的一端靠近导套本体310的大端设置,另一端朝远离导套本体310斜向上方向延伸,即该导套本体310与手持体320呈钝角设置。进而方便操作者通过手持体320固定导套。具体地,可通过一只手操作导套,另一只手操作挖勺件400进行取骨操作,提高手术操作地便利性,提高术后效率,降低手术时间,进而也可以降低手术创伤,降低被感染的可能。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该微创取骨装置还包括按压棒 500,按压棒500的一端设有按压部510,且按压部510可插入通孔312。进而在手术过程中可以通过按压棒500将止血棉压入通孔312内进行吸血、止血,以确保操作者能够清楚看到骨骼本体,便于操作挖勺件400进行挖骨操作。进一步地,该按压部510呈球面结构。便于平滑地插入导套本体310的通孔312 中。

再次参见图1,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挖勺件400包括第一挖勺410、第二挖勺420及第三挖勺430,挖骨部包括第一挖骨部414、第二挖骨部426及第三挖骨部436;第一挖勺410包括第一延长体412及设置于第一延长体412的一端的第一挖骨部414,第一挖骨部414设置于第一延长体412的长度延伸方向;第二挖勺420包括第二延长体422、设置于第二延长体422的一端的第一拐体 424及设置于第一拐体424的一端的第二挖骨部426,第二延长体422与第一拐体424呈钝角设置,使第二挖骨部426设置于第二延长体422的外侧;第三挖勺430包括第三延长体432、设置于第三延长体432的一端的第二拐体434及设置于第二拐体434的一端的第三挖骨部436,第三延长体432与第二拐体434呈钝角设置,使第三挖骨部436设置于第三延长体432的外侧,且第三挖骨部436 与第二挖骨部426相对设置。进而利用第一挖勺410、第二挖勺420及第三挖勺 430在导套本体310的通孔312内进行多个方向上的挖骨操作,也从多个方向顺利取出小碎骨,充分利用通孔312面积进行取骨,以获得足量的植骨量。因而可以只进行一个取骨位置或尽可能少的取骨位置获得足量植骨量,减少取骨创伤面积及开刀次数,提高取骨手术的效率及可靠性。

进一步地,第一挖骨部414设有第一凹槽,第二挖骨部426设有向第二延长体422的方向凹设的第二凹槽,第三挖勺430设有向第二延长体422的方向凹设的第三凹槽,第三凹槽的开口方向与第二凹槽的开口方向相反。进而通过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及第三凹槽在不同的方向上形成取骨容纳腔,便于将挖出的骨骼从通孔312内取出。具体地,该第一挖勺410对通孔312内的中心区域进行取骨;该第二挖勺420及第三挖勺430对通孔312中心区域外的外围区域进行取骨。

更进一步地,第一延长体412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手握体416,第二延长体 422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手握体428,第三延长体432的另一端设有第三手握体 438。该第一手握体416、第二手握体428及第三手握体438的设置,便于操作者手握进行进行刨骨、刮骨及挖骨等操作。

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挖骨件400为第一挖勺410、第二挖勺420或第三挖勺 430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具体可根据需要进行组合。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