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下抗反流磁体植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5320发布日期:2019-11-15 21:29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胃镜下抗反流磁体植入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胃镜下抗反流磁体植入设备。



背景技术:

胃食管反流病定义为一种由胃内容物反流到食管、口腔、喉部和肺引起相应症状及并发症的一种疾病。

我国胃食管反流病患病率在10%以上,在欧美可达20%以上,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其消化系统症状包括反酸、反食、烧心、嗳气、胸痛等;而其食管外症状更为严重且易被误诊为呼吸或耳鼻喉等疾病,包括反流性咽炎、鼻炎、中耳炎、声音嘶哑、鼾症、牙腐蚀、口腔异味,尤其是反流性咳嗽、哮喘、胸闷气短、憋气、喉痉挛以至窒息等。并发症包括食管炎、食管狭窄、出血、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以及某些和气道炎性病变和肿瘤。

一直以来,胃食管反流病以药物治疗为主,大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药物治疗基本有效,但仍有很大部分患者难以永久停药,多采用维持治疗或按需治疗,另有部分患者仅部分缓解难以控制症状,大量的患者,特别是以慢性食管外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患者,难以通过单纯生活调理和药物治疗得到满意的疗效。

目前,相对成功的治疗方案是腹腔镜手术,包括腹腔胃镜折叠术或腹腔镜下食管括约肌安装磁环,疗效良好,但仍属于手术范畴,有腹腔镜手术的相关难度和手术风险,创伤大面较大,并且并发症多,医疗费用高昂,常人不可及。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胃镜下抗反流磁体组植入设备,通过本技术方案,在无痛胃镜及静脉麻醉的基础上,将一组约6-8个橄榄型,长度约15mm,最宽处直径约1.5mm的磁体组通过植入方式永久性置入下食管括约肌的黏膜下层或环形肌层中,在磁体组之间的吸引力用下,增强下食管括约肌的收缩力,从而起到有效抑制胃液向上反流的作用,同时又不影响人们通过食管括约肌向下吞咽食物。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胃镜下抗反流磁体植入设备,包括胃镜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磁体导轨针、永磁磁体、抗反流永磁磁体植入装置、安装操作手柄和显示及接口管路,所述磁体导轨针和永磁磁体设置在抗反流永磁磁体植入装置中,所述安装操作手柄下端与抗反流永磁磁体植入装置的上端相连,安装操作手柄下端设置的主管状体经卡扣与胃镜体相固定,抗反流永磁磁体植入装置经设置在内侧的安装套座套在胃镜体的胃镜头部弯曲一侧的端部,所述显示及接口管路与安装操作手柄上端相连,永磁磁体上设置有中心孔,磁体导轨针穿装在永磁磁体的中心孔中,并通过抗反流永磁磁体植入装置将永磁磁体植入到下食管括约肌的黏膜下层或环形肌层中。

所述抗反流永磁磁体植入装置由磁体植入座、磁体导轨针推进装置、永磁磁体推进装置和食管负压吸附装置构成,磁体导轨针和永磁磁体设置在磁体植入座的磁体座中,磁体导轨针和永磁磁体的后部分别与相对应的磁体导轨针推进装置和永磁磁体推进装置相连,食管负压吸附装置由变形食管形腔、负压真空管道构成,所述变形食管形腔设置在磁体植入座前部的外圆弧面上,所述变形食管形腔内与磁体植入座一侧的负压真空管道和安装操作手柄上端显示及接口管路相连。

所述磁体导轨针推进装置和永磁磁体推进装置分别由推进顶针、推进顶管、磁体推进线缆和导轨针推进线缆构成,所述推进顶针与推进顶管同轴设置在磁体植入座中,磁体推进线缆和导轨针推进线缆的前端分别与相对应的推进顶针与推进顶管的后端相连,推进顶针和推进顶管的前端分别与磁体导轨针和永磁磁体相连,磁体推进线缆和导轨针推进线缆后端分别与安装操作手柄相连。

所述安装操作手柄由手柄体、导轨针推进钮、磁体推进钮、导轨针推进锁钮、磁体推进锁钮、常闭负压开关构成,导轨针推进钮、磁体推进钮设置在手柄体后部侧面滑道内,导轨针推进钮和磁体推进手钮的前端分别与所对应的磁体推进线缆和导轨针推进线缆相连,在导轨针推进钮和磁体推进钮下方的手柄体内分别设置有导轨针推进钮复位弹簧和磁体推进钮复位弹簧,所述导轨针推进钮复位弹簧和磁体推进钮复位弹簧的上端分别抵压在导轨针推进钮和磁体推进钮下面上,所述导轨针推进钮复位弹簧和磁体推进钮复位弹簧的下端抵压在手柄体上,所述常闭负压开关设置在手柄体上的负压真空管道上。

包括超声波食管变形传感器,所述超声波食管变形传感器为长轴扇形体结构,设置在磁体植入座的变形食管形腔的传感器容置腔内,传感器连接线缆设置在传感器线缆容置腔中,传感器线缆容置腔分别设置在磁体植入座和安装操作手柄的手柄体中,在安装操作手柄的手柄体后部侧面设置有传感器转动扳把,传感器连接线缆通过传感器线缆容置腔与位于安装操作手柄上端的显示及接口管路相连,传感器转动扳把与传感器连接线缆相固定。

所述磁体导轨针的直径为0.2-0.3mm的合金钢针;所述永磁磁体的长度为10-20mm,直径为1.8-2.0mm橄榄型磁体,永磁磁体后端设置有单向卡槽,在单向卡槽上设置有单向卡座,单向卡座后端与推进顶管前端相连。

所述磁体植入座上的变形食管形腔前内侧面上设置有磁体导轨针的针尖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的有益效果是:一种胃镜下抗反流磁体植入设备,通过本技术方案,采用医学物理的方法,附加在胃镜头部,在无痛胃镜及静脉麻醉的基础上,将一组约6-8个永磁磁体通过植入方式永久性置入下食管括约肌的黏膜下层或环形肌层中,在永磁磁体之间的磁性吸力下,增强下食管括约肌的收缩力,从而起到有效抑制胃液向上反流的作用,同时又不影响人们通过食管括约肌向下吞咽食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抗反流永磁磁体植入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垂直方向截面剖视图。

图4为图3中i-i向截面剖视图。

图5为图3中g-g向截面剖视图。

图6为图3中h-h向截面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安装操作手柄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截面剖视示意图

图9为图8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d-d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永磁磁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抗反流永磁磁体植入装置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磁体导轨针推进装置和永磁磁体推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手术后状态图。

图中,1胃镜体、2磁体导轨针、3永磁磁体、4抗反流永磁磁体植入装置、5安装操作手柄、6显示及接口管路、7卡扣、8安装套座套、9胃镜头部、10磁体座、11中心孔、12磁体植入座、13变形食管形腔、14负压真空管道、15推进顶针、16推进顶管、17磁体推进线缆、18导轨针推进线缆、19手柄体、20导轨针推进钮、21磁体推进钮、22常闭负压开关、23导轨针推进钮复位弹簧、24磁体推进钮复位弹簧、25超声波食管变形传感器、26传感器容置腔、27传感器连接线缆、28传感器线缆容置腔、29传感器转动扳把,30单向卡槽、31单向卡座、32针尖座、33手术部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胃镜下抗反流磁体植入设备,包括胃镜体1,还包括磁体导轨针2、永磁磁体3、抗反流永磁磁体植入装置4、安装操作手柄5和显示及接口管路6,所述磁体导轨针2和永磁磁体3设置在抗反流永磁磁体植入装置4中,所述安装操作手柄5下端与抗反流永磁磁体植入装置4的上端相连,安装操作手柄5下端设置的卡扣7与胃镜体1相固定,抗反流永磁磁体植入装置4经设置在内侧的安装套座套8与胃镜体1的胃镜头部9弯曲一侧的端部相固定,所述显示及接口管路6与安装操作手柄5上端相连,永磁磁体3上设置有中心孔11,磁体导轨针2穿装在永磁磁体3的中心孔11中,并通过抗反流永磁磁体植入装置4将永磁磁体3植入到下食管括约肌的黏膜下层或环形肌层中。

所述抗反流永磁磁体植入装置4由磁体植入座12、磁体导轨针推进装置、永磁磁体推进装置和食管负压吸附装置构成,磁体导轨针2和永磁磁体3设置在磁体植入座12的磁体座10中,磁体导轨针2和永磁磁体3的后部分别与相对应的磁体导轨针推进装置和永磁磁体推进装置相连,食管负压吸附装置由变形食管形腔13、负压真空管道14构成,所述变形食管形腔13设置在磁体植入座12前部的外圆弧面上,所述变形食管形腔13内与磁体植入座12一侧的负压真空管道14和安装操作手柄5上端显示及接口管路6相连。

所述磁体导轨针推进装置和永磁磁体推进装置分别由推进顶针15、推进顶管16、磁体推进线缆17和导轨针推进线缆18构成,所述推进顶针15与推进顶管16同轴设置在磁体植入座12中,磁体推进线缆17和导轨针推进线缆18的前端分别与相对应的推进顶针15与推进顶管16的后端相连,推进顶针15和推进顶管16的前端分别与磁体导轨针2和永磁磁体3相连,磁体推进线缆17和导轨针推进线缆18后端分别与安装操作手柄5相连。

所述安装操作手柄5由手柄体19、导轨针推进钮20、磁体推进钮21、常闭负压开关22构成,导轨针推进钮20、磁体推进钮21设置在手柄体19后部侧面滑道内,导轨针推进钮20和磁体推进钮21的前端分别与所对应的磁体推进线缆17和导轨针推进线缆18相连,在导轨针推进钮20和磁体推进钮21下方的手柄体19内分别设置有导轨针推进钮复位弹簧23和磁体推进钮复位弹簧24,所述导轨针推进钮复位弹簧23和磁体推进钮复位弹簧24的上端分别抵压在导轨针推进钮20和磁体推进钮21下面上,所述导轨针推进钮复位弹簧23和磁体推进钮复位弹簧24的下端抵压在手柄体19上,常闭负压开关22设置在手柄体19上的负压真空管道14上。

包括超声波食管变形传感器25,所述超声波食管变形传感器25为长轴扇形体结构设置在磁体植入座12的变形食管形腔13一侧的传感器容置腔26内,传感器连接线缆27设置在传感器线缆容置腔28中,传感器线缆容置腔28分别设置在磁体植入座12和安装操作手柄5的手柄体19中,在安装操作手柄5的手柄体19后部侧面设置有传感器转动扳把29,传感器连接线缆27通过传感器线缆容置腔28与位于安装操作手柄5上端的显示及接口管路6相连,传感器转动扳把29与传感器连接线缆27相固定。

所述磁体导轨针3的直径为0.2-0.3mm的合金钢针;所述永磁磁体3的长度为10-20mm,直径为1.8-2.0mm橄榄型磁体,永磁磁体3后端设置有单向卡槽30,在单向卡槽30上设置有单向卡座31,单向卡座31后端与推进顶管16前端相连。

所述磁体植入座12上的变形食管形腔13前内侧面上设置有磁体导轨针2的针尖座32。

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操作手柄5上的导轨针推进钮20和磁体推进钮21上分别设置有锁定功能,其技术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将永磁磁体3的单向卡槽30上卡装单向卡座31并装入到磁体植入座12的磁体座10中,将抗反流永磁磁体植入装置4同胃镜体1及胃镜头部9伸入到手术部位33,定位后,打开安装操作手柄5上负压真空管道14的常闭负压开关22,将患者下食管括约肌一侧吸入到变形食管形腔13内,转动超声波食管变形传感器25,再次确定吸入部位和吸入效果,效果完好后,关闭常闭负压开关22保持负压状态,推动导轨针推进钮20,带动导轨针推进线缆18和推进顶针15,克服导轨针推进钮复位弹簧23的弹力,将磁体导轨针2插入食管括约肌手术部位33,其磁体导轨针2前端从手术部位33前端穿出,磁体导轨针2的前端抵压在针尖座32中,锁定导轨针推进钮20,推动磁体推进钮21,带动磁体推进线缆17、推进顶管16和单向卡座31,克服磁体推进钮复位弹簧24的弹力,将永磁磁体3沿磁体导轨针2进入到手术部位33,通过超声波食管变形传感器25和胃镜头部9观察永磁磁体3在食管括约肌的位置情况,当永磁磁体3到达设定位置后锁定磁体推进钮21,再次检察永磁磁体3到达手术位置后,首先解除锁定磁体推进钮21,在磁体推进钮复位弹簧24的作用下,单向卡座31与永磁磁体3上的单向卡槽30脱离,永磁磁体3留在手术部位33,单向卡座31返回到磁体植入座12内,再解除导轨针推进钮20的锁定,磁体导轨针2在导轨针推进钮复位弹簧23的作用下,磁体导轨针2从永磁磁体3的中心孔11中抽出,返回到磁体植入座12内,关闭负压源,打开常闭负压开关22,消除负压状态,手术部位33的食管括约肌恢复术前状态,从而完成一枚永磁磁体3的植入工作,患者手术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安装6枚到8枚永磁磁体,以下步骤与前述相同,在此不再重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