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偏瘫患者用防褥疮集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07509发布日期:2019-04-24 00:10阅读:5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偏瘫患者用防褥疮集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偏瘫患者用防褥疮集尿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医学上为解决偏瘫患者的小便问题,通常采用纸尿裤和导尿管一体的装置,虽然解决了排便问题,但是由于长时间穿戴纸尿裤会导致偏瘫患者局部皮肤透气性差,从而形成褥疮;而且常规的排尿装置又没有防倒流的措施,一旦排尿装置出现晃动的情况,极易发生倒流,从而导致偏瘫患者下体容易细菌滋生从而导致局部感染的情况;传统排尿装置一般使用尿袋对尿液进行收集,随后对尿袋的处理又比较繁杂,若一次性使用又增加了成本,为此急需要研制出一款不用长时间穿戴,且能够防倒流还可以重复使用的集尿装置变现的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偏瘫患者用防褥疮集尿装置,采用引流管内部设置有隔水管的结构,通过运用物理学上的连通器原理,连通器里的同一种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是保持同一高度,从而解决了尿液只会从引流管进入,而不会从引流管倒流出,从而解决了使用者下体极易被倒流的尿液侵袭问题;采用支撑端盖内部设置有储尿装置的结构,通过对储尿装置内部的储尿筒高水平消毒,从而使得储尿筒可以多次进行使用,从而避免了传统集尿袋后续处理繁琐,且成本较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引流管;引流管内部设置有隔水管;隔水管与引流管之间采用卡接;引流管上部设置有第一手柄;第一手柄与引流管之间采用卡接;引流管下部设置有伸缩管;伸缩管一端与引流管之间采用卡接;伸缩管下部设置有支撑端盖;支撑端盖内部设置有储尿装置;储尿装置底部设置有排尿装置。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支撑端盖上部中线位置设置有第二手柄;第二手柄与支撑端盖之间采用螺钉连接;支撑端盖内部设置有第一通孔。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储尿装置包括Z型导管、螺旋叶片、电机和储尿筒;Z型导管一端与伸缩管卡接;Z型导管中部与第一通孔卡接;Z型导管另一端内部设置有螺旋叶片;螺旋叶片下部在Z型导管上部设置有第二通孔;螺旋叶片一端贯穿Z型导管与电机输出轴卡接;螺旋叶片另一端与Z型导管内壁卡接。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排尿装置包括下盖板、压缩弹簧、连通卡块和底座;下盖板内部周圈均匀设置有方形通孔;下卡板内部设置有压缩弹簧;压缩弹簧两端分别与下卡板和连通卡块卡接;底座与储尿筒之间采用卡接;底座与连通卡块之间采用面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支撑端盖上部中线位置设置有第二手柄,此结构有利的保证了使用者在倾倒集尿筒内部的尿液时,便于操作;2、支撑端盖内部设置有第一通孔,此结构有利的保证了Z型导管的支撑与固定;3、Z型导管另一端内部设置有螺旋叶片,此结构有利的保证了尿液能够沿着Z型导管快速流入集尿筒内部;4、螺旋叶片一端贯穿Z型导管与电机输出轴卡接,此结构有利的保证了螺旋叶片能够按照预定的方向进行转动;5、下盖板内部周圈均匀设置有方形通孔,此结构有利的保证了尿液的排出;6、下卡板内部设置有压缩弹簧,此结构有利的保证了下卡板与连通卡块之间的弹性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偏瘫患者用防褥疮集尿装置。

图2为一种偏瘫患者用防褥疮集尿装置。

图3为一种偏瘫患者用防褥疮集尿装置。

图4为一种偏瘫患者用防褥疮集尿装置。

图5为一种偏瘫患者用防褥疮集尿装置。

图中:1、引流管;2、支撑端盖;3、储尿装置;4、排尿装置;101、隔水管;102、第一手柄;103、伸缩管;201、第二手柄;202、第一通孔;301、Z型导管;302、螺旋叶片;303、电机;304、储尿筒;305、第二通孔;401、下盖板;402、压缩弹簧;403、连通卡块;404、底座;405、方形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5所示,包括引流管1;引流管1内部设置有隔水管101;隔水管101与引流管1之间采用卡接;引流管1上部设置有第一手柄102;第一手柄102与引流管1之间采用卡接;引流管1下部设置有伸缩管103;伸缩管103一端与引流管1之间采用卡接;伸缩管103下部设置有支撑端盖2;支撑端盖2内部设置有储尿装置3;储尿装置3底部设置有排尿装置4;支撑端盖2上部中线位置设置有第二手柄201;第二手柄201与支撑端盖2之间采用螺钉连接;支撑端盖2内部设置有第一通孔202;储尿装置3包括Z型导管301、螺旋叶片302、电机303和储尿筒304;Z型导管301一端与伸缩管103卡接;Z型导管301中部与第一通孔202卡接;Z型导管301另一端内部设置有螺旋叶片302;螺旋叶片302下部在Z型导管301上部设置有第二通孔305;螺旋叶片302一端贯穿Z型导管301与电机303输出轴卡接;螺旋叶片302另一端与Z型导管301内壁卡接;排尿装置4包括下盖板401、压缩弹簧402、连通卡块403和底座404;下盖板401内部周圈均匀设置有方形通孔405;下卡板内部设置有压缩弹簧402;压缩弹簧402两端分别与下卡板和连通卡块403卡接;底座404与储尿筒304之间采用卡接;底座404与连通卡块403之间采用面接触。

使用时,步骤一,如图1所示,当使用者需要使用偏瘫患者集尿装置时,可以使用本款集尿装置,从而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集尿装置,需要长时间穿戴在偏瘫患者身上,从而使得偏瘫患者下体局部皮肤因集尿装置阻挡而透气性差,导致局部皮肤出现褥疮等症状,从而使得使用者能有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

步骤二,如图2所示,当使用者需要对偏瘫患者使用集尿装置时,带上一次性消毒手套,将偏瘫患者的生殖器放入引流管1内部的隔水管101之中,隔水管101采用上宽下窄的结构,从而利用了物理学上的连通器原理,即连通器里的同一种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是保持同一高度,所以尿液会受到重力作用流入引流管1内部,而当引流管1内部存有少量尿液时,又不会从引流管1管口倒流而出,从而侵袭偏瘫患者的下体,导致局部皮肤细菌滋生,从而生长出褥疮,从而对使用者造成二次创伤;

步骤三,如图3-4所示,此时尿液便会经由引流管1,为防止引流管1过短,而使用者操作不便,可以将伸缩管103出进行拉伸,其原理和常规的饮料吸管一样可以进行拉伸从而延长其长度,当尿液抵达Z型导管301下端时,为了使尿液更快进入到储尿筒304内部,以防止因尿量过大,从而使得Z型导管301内部充满尿液造成外溢的情况,特意设置了螺旋叶片302和电机303,通过驱动电机303带动与其同轴卡接的螺旋叶片302,进一步对尿液进行引流,使得尿液能更快的进入到储尿筒304之中;

步骤四,如图5所示,此刻使用者便可以将引流管1从偏瘫患者生殖器处拿下,然后握住第一手柄102和第二手柄201便可以将集尿装置斜向拿起,然后到卫生间内部,打开底部的底座404,此刻连通卡块403便会在压缩弹簧402的作用下向外弹出,此刻连通卡块403便不再与下盖板401之间面接触,而方形通孔405也暴露出来,此刻使用者便可以将储尿筒304内部的尿液进行倾倒,然后对集尿装置进行消毒,从而可以多次使用,既简便了处理步骤,又降低了使用成本,这是传统的集尿袋所不能比拟的。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实用新型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设置,所以本实用新型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