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包茎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09541发布日期:2018-11-13 20:22阅读:833来源:国知局
小儿包茎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小儿包茎分离器。



背景技术:

小儿包茎是幼儿常见现象,主要症状表现为包皮口较小,或包皮口增厚狭窄,导致包皮不能向上翻转,龟头不能外露。正常情况下,小儿在2岁以前,包皮与龟头可自然分离。如没有正常分离,形成继发性包茎,可导致尿道外口狭窄、排尿不畅、包皮积垢、感染等不良后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小儿啼哭,影响小儿夜间睡眠质量。甚至导致阴茎短小,严重影响着患儿身心健康。

包茎是小儿常见先天性异常之一,可分为生理性包茎和病理性包茎,病理性包茎的发病率显著低于生理性包茎。生理性包茎仅表现为包皮不能下翻,在患儿排尿时可有包皮充盈膨胀的现象,但是疼痛和局部或泌尿系统感染症状却鲜有出现;而病理性包茎通常伴有包皮疼痛,皮肤刺激,渗血,排尿困难,血尿,还往往反复出现泌尿系统感染的症状。

目前医疗界对于小儿包茎的诊断及治疗众说纷纭,越来越多的医生并不建议采用传统的包皮环切术来治疗小儿包茎,但对包茎的非手术疗法还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

以往患儿行包皮环切治疗,后来又较常采用气囊扩张装置,以使患儿免去有创的包皮环切之痛。而传统的气囊扩张装置是由气管导管、充气筒、阀门夹、拉钩、脚踏压力充气泵等构成,灵敏度低,制作成本高,如果操作手法不熟练,还容易造成包皮撕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传统的气囊扩张装置结构复杂、成本高且治疗效果不易控制,因此提供一种小儿包茎分离器,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灵敏度,治疗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小儿包茎分离器,包括充气管、分离管和充气装置,所述充气管和分离管均分别具有封闭端和开口端,所述充气管的封闭端和分离管的封闭端均为半球形囊状结构,所述分离管套接于充气管的外部,且所述充气管的半球形囊状结构的外壁与分离管的半球形囊状结构的内壁贴合,所述充气装置连接于充气管的开口端。

作为优选,所述充气管的开口端的外壁套接有气门塞头。

作为优选,所述气门塞头的材质为医用PVC。

作为优选,所述分离管的外部套接有套管,所述套管具有贯通两端的通孔。

作为优选,所述套管与分离管之间铺设有扎线。

作为优选,所述充气管和套管的材质均为医用PVC。

作为优选,所述充气管为一次性导尿管。

作为优选,所述分离管的材质为医用乳胶。

作为优选,所述分离管为乳胶头。

作为优选,所述充气装置为注射器。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小儿包茎分离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操作时间短,手法完成快速,操作灵敏度高,便于精准地调整扩张充气压,能恰到好处的控制充气压力,避免了充气扩张压力过大导致的包皮外口撕裂伤,减少了患儿的不必要的术中疼痛,从而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小儿包茎分离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小儿包茎分离器的实施例中,包括充气管1、分离管2和充气装置6,充气管1和分离管2均分别具有封闭端和开口端,充气管1的封闭端和分离管2的封闭端均为半球形囊状结构,分离管2套接于充气管1的外部,且充气管1的半球形囊状结构的外壁与分离管2的半球形囊状结构的内壁贴合,充气装置6连接于充气管1的开口端。

充气管1的开口端的外壁套接有气门塞头5。气门塞头5的材质为医用PVC。

本实施例中,分离管2的外部套接有套管3,套管3具有贯通两端的通孔,通过套管3对分离管2的挤压,可以使气体更充分地进入分离管2的半球形囊状结构,缩短对小儿包茎部位的分离时间。套管3与分离管2之间铺设有扎线4,扎线4为医用缝合线。

本实施例中,充气管1和套管3的材质均为医用PVC,其中,充气管1为一次性导尿管。分离管2的材质为医用乳胶,例如可以采用乳胶头,分离管的半球形囊状结构的外径为18mm。

本实施例中,充气装置6为注射器。

本实用新型中的小儿包茎分离器的使用方法是,患儿取仰卧位,双腿外展,局部消毒、麻醉,将0.1%地卡因滴入患者包皮口内,约1~3分钟后采用分离管2的封闭端轻轻地插入包皮口内,并对充气管1进行扩张充气,充气过程中需仔细观察,至包皮外口被扩张超过阴茎头最大直径3mm~5mm时,停止注气,保持半球形囊状结构呈充气状态约2~3分钟,最后放气。上述充气过程可酌情重复2~3次,然后拔出分离管2,即可顺利地将包皮上翻,显露冠状沟,用生理盐水清除包皮垢,然后使用红霉素眼膏涂于冠状沟处预防感染。最后将包皮复原,以减少患儿术后疼痛及感染机会。如粘连严重或包皮口狭窄,应分次扩张,以避免内板突然撕裂出血和疼痛,一般两次扩张间隔3-7天。

本实用新型中的小儿包茎分离器在使用时,操作时间短,手法完成快速,可以收放自如,操作灵敏度高,达到理想的气囊扩张程度,便于精准地调整扩张充气压,能恰到好处的控制充气压力,避免了充气扩张压力过大导致的包皮外口撕裂伤,减少了患儿的不必要的术中疼痛,从而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的小儿包茎分离器采用一次性导尿管、乳胶头、一次性5ml注射器分别作为充气管1、分离管2和充气装置6,相比传统的小儿包茎分离气囊扩张装置由气管导管、充气筒、阀门夹、拉钩、脚踏压力充气泵等构成,成本更低、制作更简易,有利于广泛推广,以应用于小儿包茎的气囊扩充法治疗当中。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