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雾化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47313发布日期:2019-05-11 01:08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雾化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雾化杯。



背景技术:

由于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特点,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是 局部吸入给药,吸入给药的常规办法,也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办法是雾化吸入。 雾化吸入疗法就是使用专门的雾化装置将药物溶液雾化成微小的颗粒,通过吸 入的方法进入呼吸道及肺内并沉积,从而达到迅速、有效和无痛的治疗作用。因为气道是个开放的系统,它为靶向治疗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条件。通过雾化吸入,药物作用直接且迅速,药物可直接到达病灶部位与受损组织直接接触,接 触面积大,并且呼吸道黏膜及黏膜下有丰富的各种类型的药物受体,药物被吸入气道后就广泛与受体接触,即在局部发挥异常强大的治疗作用,吸入的药雾直接作用于气道表面,免除了口服或注射途径需经血循环到达气道的时间,因而起效快;所用药物剂量小,不仅减轻了机体代谢的负担,也同时避免或减少全身用药的毒副作用;另外,还可以湿化气道,稀释痰液,可以普遍用于各种呼吸道损伤与疾病。

在雾化治疗中,治疗设备中会涉及到雾化杯,雾化杯是利用压缩空气通过 细小关口形成高速气流,产生负压带动液体或其流体一起喷射到阻挡物上,在 高速撞击下向周围飞溅是液滴变成雾状。

现有技术中,雾化杯的呼吸口直接与患者接触,在患者呼吸的过程中,患者呼出的携带病菌的气体可能会进入雾化杯中,造成污染,然后患者吸入污染的药雾,造成二次感染。

鉴于上述原因,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雾化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雾化杯,旨在解决现有的雾化杯存在容易被污染,造成二次感染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新型雾化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雾化杯包括杯体、呼吸装置和过滤装置。

其中,所述杯体包括杯盖、接口和杯身,所述杯盖铰接于所述杯身顶端,所述杯身一侧设置有接口,所述呼吸装置套接于所述接口。

所述呼吸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中空结构,所述壳体的表面开设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处设置有可开合的呼吸塞,用以在吸气时盖住所述通风口,呼气时打开所述通风口;所述壳体远离所述接口的一端开设有呼吸口。

所述过滤装置设置于所述杯盖上方。

优选地,所述呼吸塞为薄片状结构,所述呼吸塞采用合页连接的方式连接在所述通风口处。

优选地,所述呼吸塞的面积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通风口开口的面积。

优选地,所述杯盖面向杯口的一面设置有密封条,所述杯口处设置有与所述密封条配合的密封槽。

优选地,所述杯身的一侧设有把手。

优选地,所述呼吸口的形状为椭圆形。

优选地,所述壳体靠近所述杯体的一端设置有呼吸管口,所述呼吸管口的外径大于所述接口处的外径,用以便于所述接口插入所述呼吸管口。

优选地,所述呼吸管口通过转接管与所述接口连接,所述转接管包括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接口连接。

优选地,所述杯盖通过柔性连接件铰接于所述杯身的顶端。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所述新型雾化杯包括杯体、呼吸装置和过滤装置;其中,所述呼吸装置包括通风口、呼吸塞、呼吸管口和呼吸口,所述呼吸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中空结构,所述壳体的表面开设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处设置有可开合的呼吸塞,用以在吸气时盖住所述通风口,呼气时打开所述通风口;所述壳体远离所述接口的一端开设有呼吸口。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雾化杯,通过患者的呼、吸动作与呼吸塞的开、合动作相配合,呼气时携带病菌的气体从通风口处排除,不会进入雾化杯内,减少了雾化杯中药物被污染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雾化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雾化杯的呼吸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雾化杯的杯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照图1,图2,图3,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雾化杯包括杯体、过滤装置和呼吸装置;其中,所述杯体包括杯盖01、接口03和杯身05,所述杯盖01铰接于所述杯身05顶端,所述杯身05一侧设置有接口03,所述呼吸装置06套接于所述接口03。

所述呼吸装置06包括壳体(未标示),所述壳体为中空结构,所述壳体的表面开设有通风口07,所述通风口07处设置有可开合的呼吸塞08,用以在吸气时盖住所述通风口07,呼气时打开所述通风口07;所述壳体远离所述接口03的一端开设有呼吸口10。

所述过滤装置12设置于所述杯盖01上方。

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型雾化杯,通过患者的呼、吸动作与呼吸塞的开、合动作相配合,呼气时携带病菌的气体从通风口处排除,不会进入雾化杯内,减少了雾化杯中药物被污染的可能性。

具体地,杯体包括杯盖01、杯口02、接口03、把手04以及杯身05;所述把手04用于使用过程中的拿放,且所述把手呈倒L形状,相比于封闭式的把手,更加节省材料,更经济实用。把手04使杯身05整体结构中无脏污和有害物质,可延长雾化杯的使用寿命。其中,所述过滤装置12设置在所述杯盖01处,所述过滤装置12与所述杯盖01配合,用于过滤空气中的尘埃、细菌及病毒。该过滤装置12可采用具有密闭排布的网孔结构的盖状物,通过细小的网孔,过滤掉杂物;所述过滤装置12还可以是具有多层过滤结构的方式实现,其原理如滤芯的过滤结构类似。

所述呼吸装置06包括通风口07、呼吸塞08、呼吸口10,所述通风口07设置在所述壳体的表面,其可设置为椭圆形、圆形、半圆形等,具体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所述呼吸塞08设置在所述通风口07处,且在所述通风口07处可开合。通过在所述通风口07处设置可开合的呼吸塞08,进而使得患者在呼气时,可将呼吸塞08打开,使呼出的气体从通风口07处排出,而吸气时将呼吸塞08合上,不影响雾化器的正常使用。

具体的使用过程为,将呼吸装置连接在杯身一侧的接口处,盖上杯盖,患者含住呼吸口10呼吸,呼气时呼吸塞08打开,呼出的气体由通风口07排出,气体不会进入雾化杯中,减少了污染的可能性。

进一步地,为了简化所述呼吸塞08的连接结构,将所述呼吸塞08在所述通风口07处的连接方式设置为合页连接。且所述呼吸塞为薄片状结构,在患者呼气时,即可将其吹起。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壳体靠近所述杯体的一端设置有呼吸管口09,所述呼吸管口09的外径大于所述接口处的外径,用以便于所述接口插入所述呼吸管口。

此外,所述呼吸装置与所述接口的连接还可以通过转接管11的方式实现,所述转接管11包括第一连接管(未标示)和第二连接管(未标示),所述第二连接管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接口连接,转接管11设置成直角弯转接,节省了整个雾化杯的横向占地空间。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杯身05的材质采用医用塑料,形状采用下窄上宽的圆柱形,接口03和杯身05采用一体成型的工艺制作,保证杯体的稳固性;把手04可拆卸,安装时套接于杯口02,把手04和杯口02采用过盈配合,保证两者之间的稳固性;杯盖01采用柔性连接件与杯口02铰接,这样方便打开杯盖01,便于清洗杯口02,同时杯盖01不会脱离杯口02,由此降低杯盖丢失的可能性;杯盖01盖上时与杯口02采用过盈配合,由此在使用时杯盖01和杯口02能够紧密地配合;杯盖01上方设置有过滤装置12,过滤装置12能过滤空气的尘埃、病菌及细菌;接口03接头处设置有阶梯变化,接口03采用圆筒形状,转接管的接口同样采用圆筒状,接口03与转接管11采用过盈配合,安装完成后两者能够实现相对转动,方便调整角度,阶梯状的变化高度与转接管11的壁厚保持一致,这样可以提升雾化杯的整体美观度;转接管11采用直角弯头的形状,但不限于直角弯,也可采用其他角度;呼吸装置06的呼吸管口09采用圆筒形,套接于转接管11上,两者之间能够相对转动,方便调节角度;呼吸塞08和通风口设置于壳体的中端,但不限于安装在中端,可安装于靠近呼吸口10处,也可可安装于靠近呼吸管口09处;在使用过程中,吸气时,呼吸塞08遮住通风口07,这样吸入的就全是雾化后的药物,保证药雾的浓度;呼气时,呼吸塞08打开,呼出的气体就由通风口07处排出,使呼出的带病气体不会进入雾化杯,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合页式呼吸塞的形式隔离病菌,但不仅限于合页式呼吸塞的形式,也可采用可开合的过滤装置或者推拉式的呼吸塞;呼吸口10采用椭圆柱状,便于患者含住呼吸口,本实施例中优选地采用椭圆形状,但不仅限于椭圆形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雾化杯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具体的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