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胸外科手术的手持式内窥止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12480发布日期:2019-05-07 21:11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心胸外科手术的手持式内窥止血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外科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心胸外科手术的手持式内窥止血装置。



背景技术:

在心胸、腹腔等系列的外科手术中,做完手术切口后仍会持续不断的有血液流出,而在主刀医生查看切口内部的情况时,不断流出的血液会对内部的气管、血管及结缔组织等造成覆盖,十分影响视线和检查的准确度,一般情况下,均是主刀医生或助手拿镊子夹住吸血棉或止血带碎片等进行多余血液的吸附,由于手术切口大小有限,很难做到在吸血止血的同时进行内窥查看。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心胸外科手术的手持式内窥止血装置,可以在对手术切口内部吸血或止血的同时查看切口内部的情况。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心胸外科手术的手持式内窥止血装置,包括从外部伸向手术切口内部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为长条形的形状结构,所述支撑杆处于手术切口外侧的一端为手持部,所述支撑杆伸入手术切口内的一端为止血端,止血端上设置有止血组件,所述手持部与止血组件之间设置在有内窥组件,所述内窥组件设置在相邻止血组件的支撑杆上。

进一步的,所述止血组件包括第一转辊、第二转辊和止血带,所述支撑杆为U型叉状结构,所述第一转辊、第二转辊平行间距设置在U型叉状结构之间,且所述第一转辊、第二转辊分别转动设置在支撑杆上,所述第一转辊、第二转辊垂直于U型叉状结构的两个叉臂;所述止血带的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一转辊上,所述止血带的另一端周向缠绕在第一转辊上后固定设置在第二转辊上,且所述第一转辊向第二转辊过渡的止血带形成紧绷状态;所述止血带滚动缠绕在第一转辊和第二转辊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转辊设置在止血端的最外侧,所述第二转辊上的止血带接触在手术切口内待止血的区域;

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带、第二传动带、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转动设置在两个叉臂之间,且所述第一传动轴靠近手持部设置,所述第一传动轴上套设有手动拨轮,所述第二传动轴平行第一传动轴转动设置在支撑杆的中部位置,所述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上设置有第一传动带,所述第一传动轴通过第一传动带驱动第二传动轴转动;所述第二传动轴与第二转辊的转动轴上设置有第二传动带,所述第二传动轴通过第二传动带驱动转动轴转动;通过转动手动拨轮使第二转辊转动,且使止血带从第一转辊向第二转辊转动缠绕。

进一步的,所述内窥组件包括转动块、微型摄像机和补光灯,所述转动块通过转动销阻尼转动设置在支撑杆上,所述转动块朝向止血端的一侧侧壁上设置有微型摄像机,若干所述补光灯周向设置在微型摄像机的外围。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止血的同时可通过微型摄像机进行实时的观察手术切口内部的情况,便于记录和查看切口内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止血与内窥不同步的弊端。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止血端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的主视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A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1所示,一种心胸外科手术的手持式内窥止血装置,包括从外部伸向手术切口内部的支撑杆4,所述支撑杆4为长条形的形状结构,所述支撑杆4处于手术切口外侧的一端为手持部1,所述支撑杆4伸入手术切口内的一端为止血端,止血端上设置有止血组件3,所述手持部1与止血组件3之间设置在有内窥组件2,所述内窥组件2设置在相邻止血组件3的支撑杆4上,当主刀医生欲查看手术切口内部的情况时,可通过止血组件3对多余的血液进行快速吸附,蘸去多余血液,露出清晰的器官、血管或者结缔组织,便于医生查看,从而准确的把握病情和进行手术操刀,而且内窥组件包括微型摄像机,微型摄像机通过蓝牙将图像上传至计算机,供多人同时查看切口内的情况。

如附图2和附图3所示,所述止血组件3包括第一转辊5、第二转辊6和止血带7,该止血带为强吸水或吸血的棉质材质,如吸血棉等,所述支撑杆4为U型叉状结构,所述第一转辊5、第二转辊6平行间距设置在U型叉状结构之间,且所述第一转辊5、第二转辊6分别转动设置在支撑杆4上,所述第一转辊5、第二转辊6垂直于U型叉状结构的两个叉臂9;所述止血带7的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一转辊5上,所述止血带7的另一端周向缠绕在第一转辊5上若干圈后固定设置在第二转辊6上,且所述第一转辊5向第二转辊6过渡的止血带7形成紧绷状态;所述止血带7滚动缠绕在第一转辊5和第二转辊6上。其中,至少第一转辊5为阻尼转动,主要是防止第一转辊5过松而导致止血带7松弛,未使用的且松弛的止血带7易粘附血液而影响使用,在使用过程中,止血带从第一转辊5上不断的向第二转辊6上缠绕,使在止血时,一直可保持有新的止血带使用,减少更换止血带的时间,缩短手术时间。

如附图2和附图3所示,所述第二转辊6设置在止血端的最外侧,所述第二转辊6上的止血带7接触在手术切口内待止血的区域;也即第二转辊6的止血带为止血的部分,第一转辊5上的止血带为未粘到血迹的部分,通过传动机构使第一转辊5上的止血带不断的向第二转辊上转动。

所述支撑杆4上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带13、第二传动带11、第一传动轴14和第二传动轴12,第一传动带11和第二传动带12均为齿轮传动带,第一传动轴14和第二传动轴12上均固定套设有齿轮10,齿轮与齿轮传动带啮合,所述第一传动轴14转动设置在两个叉臂9之间,且所述第一传动轴14靠近手持部1设置,所述第一传动轴14上固定套设有手动拨轮15,所述第二传动轴12平行第一传动轴14转动设置在支撑杆4的中部位置,所述第一传动轴14与第二传动轴12上设置有第一传动带13,所述第一传动轴14通过第一传动带13驱动第二传动轴12转动;

所述第二传动轴12与第二转辊6的转动轴8上设置有第二传动带11,所述第二传动轴12通过第二传动带11驱动转动轴8转动;第二传动轴12上设置有两个齿轮,分别与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啮合,通过转动手动拨轮15使第二转辊6转动,且使止血带7从第一转辊5向第二转辊6转动缠绕。通过两个传动带进行传动,其中第一传动带对应的齿轮直径大于第二传动带对应的齿轮,进行一定程度的增速作用,使第二转辊的转动速度快于手动拨轮的转动速度,以使第二转辊上止血带可以快速的转动,方便使用。

所述第二转辊6的转动轴8的一端向外延伸伸出至叉臂9的外侧,且所述转动轴8的伸出部分的轴体上套设有齿轮10;所述第一传动轴12的一端向外延伸伸出至叉臂9的外侧,且所述第一传动轴12的伸出部分与转动轴8的伸出部分同侧设置,所述第一传动轴12的伸出部分的轴体上套设有齿轮10;第二传动带与两个齿轮啮合,将第二传动带设置在叉臂的外侧,使两个叉臂9可对其之间的转辊上缠绕的止血带进行两侧限位,防止止血带在转动的过程中轴向窜动。

如附图4所示,所述内窥组件2包括转动块20、微型摄像机22和补光灯21,所述转动块20通过转动销23阻尼转动设置在支撑杆4上,在使用时可向外转动,不使用时可向两叉臂9之间的区域转动收回,减少空间占用;所述转动块20朝向止血端的一侧侧壁上设置有微型摄像机22,若干所述补光灯21周向设置在微型摄像机22的外围。通过微型摄像机将图像上传至计算机终端,方便手术室内其他人员观察,同时用补光灯21进行补光,增加摄像机前方的光亮,补光灯为LED灯。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为:手持手持部1,将止血端伸入在手术切口内,使用第二转辊上的止血带轻粘血迹,吸附血液,露出组织区域,微型摄像机同时对血管、结缔组织等进行拍摄;当第二转辊上的一圈止血带使用过后,转动手动拨轮15,通过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从而使第二转辊转动,第二转辊向使绷紧止血带的一侧转动,止血带缠绕在第二转辊上,第二转辊带动第一转辊转动,第一转辊上的止血带向第二转辊释放,从而新的一层止血带负载在使用过的止血带外圈,可再次进行吸血止血,依次循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