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置管护理通管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47512发布日期:2019-05-11 01:09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血管内置管护理通管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护理通管器,尤其是一种血管内置管护理通管器,属于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血管内置管长期留置在血管内时,很容易因血液逆流进入内置管内,在内置管内形成血栓。当血栓形成后会堵塞内置管管路,影响内置管的正常使用。目前,当内置管发生血栓后,一般需要更换内置管,或对内置管内血栓进行溶解疏通。采用更换内置管的方式时,需要通过再次穿刺操作,会增加病人的痛苦,且增加病人的医疗成本。采用注射器注入溶解血栓的药液时,需要将溶化好的溶血药液装入注射器内,再将注射器连接内置管接口,多次反复推压抽吸注射器,使注射器内药液压力在正压和负压间不停的变换,从而将血栓逐渐溶解并排出,一次操作需要长达数十分钟甚至半小时,需要医务人员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力气,带来很大的不便。同时,若推挤注射器用力过大,可能导致血管内置管爆裂,发生不良事件。

因此,临床需要一种专用器械对血栓堵塞的内置管进行快速疏通,既能保安全,又能减少医护人员疲劳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血管内置管护理通管器,其结构紧凑,能方便实现内置管内血栓的溶解与疏通,操作方便,安全可靠。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血管内置管护理通管器,包括用于收容血栓溶解药液的药液筒体以及用于与血管内置管适配连接的连接管体,所述连接管体固定设置于药液筒体的头端,且药液筒体通过连接管体能与血管内置管连接连通;在药液筒体内设置与所述药液筒体适配的密封塞,所述密封塞在药液筒体内能沿药液筒体的长度方向运动;

还包括用于驱动密封塞在药液筒体内往复运动的密封塞运动驱动机构,密封塞运动驱动机构驱动密封塞在药液筒体内向靠近连接管体的方向运动时,能将药液筒体内的血栓溶解药液缓慢注入与连接管体连接的血管内置管内,以实现血管内置管内血栓的溶解并疏通。

在所述连接管体上设置用于控制药液筒体内血栓溶解药液通过连接管体流出状态的药液流出控制开关。

所述药液流出控制开关包括能在连接管体内活动的控制体以及贯通所述控制体的连接通孔,控制体在连接管体内运动且连接通孔与连接管体内的管腔连通时,药液筒体内的血栓溶解药液能通过连接管体、连接通孔流向与所述连接管体连接的血管内置管。

所述控制体呈杆状,且控制体的长度方向与连接管体的长度方向垂直,控制体横穿连接管体,控制体能沿垂直连接管体的方向运动,控制体在沿垂直连接管体方向运动时,控制体的连接通孔能与连接管体的管腔对应连通。

所述控制体的两端设置用于防止控制体从连接管体上脱离的控制限位结构。

所述密封塞运动驱动机构包括与密封塞连接的推杆以及套在所述药液筒体上的弹性体,所述推杆的一端与密封塞连接,推杆设置推杆柄,在药液筒体的外壁上设置推拉握持柄,弹性体的一端抵在推拉握持柄上,弹性体的另一端位于推杆柄的下方。

所述推杆上设置若干均匀分布的推杆翅片,推杆与密封塞以及药液筒体成同轴分布。

所述密封塞运动驱动机构包括用于与密封塞形成收容气体的空腔的空腔板,所述空腔板上设置用于向空腔注入所需气体的进气管以及将空腔内气体抽出的抽气管,进气管、抽气管均与空腔连通。

所述连接管体的端部设置鲁氏接口,且连接管体的端部还设置与所述连接管体间采用可拆卸连接的密封帽。

在所述药液筒体内设置用于限定密封塞运动距离的密封塞限位块。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通过药液筒体内收容血栓溶解药液,通过连接管体能与血管内置管适配连接,实现药液筒体与血管内置管的连接连通;通过密封塞能将血栓溶解药液密封在药液筒体内,密封塞运动驱动机构能驱动密封塞在药液筒体的往复运动,从而能实现将血栓溶解药液缓慢有效地注入血管内置管内,避免对血管内置管的损坏,达到对血管内置管内血栓的有效溶解,结构紧凑,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控制体与连接管体的配合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推杆与药液筒体的配合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密封塞运动驱动机构的另一种实施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药液筒体、2-密封塞、3-连接管体、4-密封塞限位块、5-鲁氏接口、6-密封帽、7-限位端块、8-推拉握持柄、9-控制体、10-推杆柄、11-推杆、12-弹性体、13-管壁凸块、14-端部凸块、15-连接通孔、16-推杆翅片、17-血栓溶解药液、18-空腔、19-空腔板、20-进气管以及21-抽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为了能方便实现内置管内血栓的溶解,提高操作的便捷性,本实用新型包括用于收容血栓溶解药液17的药液筒体1以及用于与血管内置管适配连接的连接管体3,所述连接管体3固定设置于药液筒体1的头端,且药液筒体1通过连接管体3能与血管内置管连接连通;在药液筒体1内设置与所述药液筒体1适配的密封塞2,所述密封塞2在药液筒体1内能沿药液筒体1的长度方向运动;

还包括用于驱动密封塞2在药液筒体1内往复运动的密封塞运动驱动机构,密封塞运动驱动机构驱动密封塞2在药液筒体1内向靠近连接管体3的方向运动时,能将药液筒体1内的血栓溶解药液17缓慢注入与连接管体3连接的血管内置管内,以实现血管内置管内血栓的溶解并疏通。

具体地,药液筒体1、密封塞2以及连接管体3均采用符合医用标准的材料制成,药液筒体1呈筒状,连接管体3的管径小于药液筒体1的外径,连接管体3的长度方向与药液筒体1的长度方向相一致,连接管体3与药液筒体1间呈同轴分布,或非同轴分布的状态,密封塞2能将药液筒体1分隔形成相互隔离的两部分,即能将血栓溶解药液17密封位于药液筒体1的头部内,药液筒体1、密封塞2以及连接管体3间能形成现有注射器的类似结构形式。

连接管体3的长度小于药液筒体1的长度,血栓溶解药液17可以采用现有常用的尿激酶、链激酶或其他能实现血栓溶解的药液,连接管体3能与血管内置管适配连接,药液筒体1内的血栓溶解药液17能通过连接管体3内注入血管内置管内。

当在血管内置管内产生血栓时,即血栓封堵血管内置管使得血管内置管无法正常使用,且血栓封堵血管内置管后,药液筒体1内的血栓溶解药液17也无法顺利进入血管内置管内,即无法实现对血栓的有效溶解。为了能安全快捷地将血栓溶解药液17注入血管内置管内,将密封塞2与密封塞运动驱动机构连接,通过密封塞运动驱动机构驱动密封塞2在药液筒体1内往复运动。当密封塞运动驱动机构驱动密封塞2向靠近连接管体3的方向运动后,能使得少量的血栓溶解药液17注入血管内置管内,进入血管内置管内的血栓溶解药液17能实现对血栓的溶解。当血栓溶解药液对血管内置管内的血栓溶解后,需要立即停止继续将血栓溶解药液注入血管内置管的操作。

为了便于后续安全地将血栓溶解药液17不断注入血管内置管内直至将血管内置管内的血栓完全溶解,在利用密封塞运动驱动机构将密封塞2驱动靠近连接管体3的方向后,需要将密封塞2驱动向远离连接管体3的方向运动,在密封塞2向远离连接管体3的方向运动后,能将血管内置管内的血栓溶解药液17以及被所述血栓溶解药液17溶解的血液抽动,为后续将药液筒体1内的血栓溶解药液17注入血管内置管做准备。

一般地,密封塞运动驱动机构驱动密封塞2运动时,由于血栓封堵血管内置管,使得每次密封塞2在药液筒体1内只能很小的运动,即每次只能将少量或微量的血栓溶解药液17注入血管内置管内。当不断驱动密封塞2在药液筒体1内往复运动,重复上述血栓溶解药液17与血管内置管的配合,确保血栓溶解药液17进入血管内置管的可能性,提高血栓溶解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此外,由于血栓溶解药液17通过密封塞2往复运动的方式进入血管内置管内,能避免强行将血栓溶解药液17注入血管内置管内导致血管内置管的损坏。

进一步地,在所述连接管体3上设置用于控制药液筒体1内血栓溶解药液17通过连接管体3流出状态的药液流出控制开关。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药液筒体1内的血栓溶解药液17可以采用预装或后抽取的方式存储在药液筒体1内,为了确保血栓溶解药液17在药液筒体1内的可靠性,在连接管体3上设置药液流出控制开关,当药液流出控制开关处于打开状态时,则药液筒体1内的血栓溶解药液17能通过连接管体3注入血管内置管,而当药液流出控制开关处于关闭状态时,则药液筒体1内的血栓溶解药液17无法从连接管体3内流出。

具体实施时,所述药液流出控制开关包括能在连接管体3内活动的控制体9以及贯通所述控制体9的连接通孔15,控制体9在连接管体3内运动且连接通孔15与连接管体3内的管腔连通时,药液筒体1内的血栓溶解药液17能通过连接管体3、连接通孔15流向与所述连接管体3连接的血管内置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控制体9呈杆状,且控制体9的长度方向与连接管体3的长度方向垂直,控制体9横穿连接管体3,控制体9能沿垂直连接管体3的方向运动,控制体9在沿垂直连接管体3方向运动时,控制体9的连接通孔15能与连接管体3的管腔对应连通。

具体实施时,控制体9需要采用符合医用标准的材料制成,控制体9的形状为柱状、方形或其他所需的形状,具体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在连接管体3上设置贯通连接管体3的管体孔,所述管体孔与控制体9适配,即控制体通过穿入管体孔内,以实现安装于连接管体3上。当控制体9的连接通孔15与连接管体3内的管腔处于非连通状态时,控制体9与连接管体3之间的连接配合,也能避免血栓溶解药液17从控制体9与连接管体3间的结合部流出。连接通孔15的孔径略小于连接管体3的内径,当且仅当连接通孔15与连接管体3的管径对准后,才能允许血栓溶解药液17通过连接管体3的流出进入血管内置管内。此外,在控制体9与连接管体3间还设置导向机构,通过导向机构能确保控制体9在连接管体3上运动时,不会发生连接通孔5无法与连接管体3的管腔对准的情况。

如图2所示,所述控制体9的两端设置用于防止控制体9从连接管体3上脱离的控制限位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控制体9的一端设置限位端块7,限位端块7的外径大于控制体9的外径,控制体9的另一端设置端部凸块14,端部凸块14在控制体9的端部向外延伸,通过限位端块7、端部凸块14与连接管体3的管体孔配合,避免控制体9从连接管体3上脱离。此外,在连接管体3上还设置管壁凸块13,管壁凸块13均匀分布于连接管体3的管体孔的外侧。

当然,在具体实施时,药液流出控制开关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形式,如电磁阀等形式,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只要能实现控制血栓溶解药液17从连接管体3流出的状态即可,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体3的端部设置鲁氏接口5,且连接管体3的端部还设置与所述连接管体3间采用可拆卸连接的密封帽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鲁氏接口5包裹在连接管体3外,密封帽6能套在连接管体3的端部,当密封帽6套在连接管体3上时,密封帽6与药液筒体1分别位于连接管体3的两端,利用密封帽6能密封连接管体3的端部。当需要与血管内置管配合时,需要将密封帽6从连接管体3的端部拆除,利用鲁氏接口5能实现与血管内置管的有效连接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塞运动驱动机构包括与密封塞2连接的推杆11以及套在所述药液筒体1上的弹性体12,所述推杆11的一端与密封塞2连接,推杆11设置推杆柄10,在药液筒体1的外壁上设置推拉握持柄8,弹性体12的一端抵在推拉握持柄8上,弹性体12的另一端位于推杆柄10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推杆11的外径小于药液筒体1的内径,推杆11的一端伸入药液筒体1内并与密封塞2固定连接,推杆11的另一端位于药液筒体1的尾端外,推杆柄10位于推杆11位于药液筒体1外的端部,推杆柄10的外径大于推杆11的外径,且推杆柄10大于药液筒体1的内径。

弹性体12可以采用弹簧等弹性部件制成,弹性体12的内径大于药液筒体1的外径且小于推杆柄10的外径。推拉握持柄8在药液筒体1的外壁上成对称分布,推拉握持柄8远离药液筒体1的端部成弧形,通过推拉握持柄8能支撑弹性体12。当驱动密封塞2向靠近连接管体3的方向运动时,需要在推杆柄10上施加作用力,推杆柄10带动密封塞2运动时,能使得弹性体12处于压缩状态,当将密封塞2推动后并撤去作用力后,在弹性体12的作用下,能使得密封塞2向远离连接管体3的方向运动,为后续推动密封塞2向靠近连接管体3的方向做准备,实现密封塞2在药液筒体1内的往复运动。

此外,所述推杆11上设置若干均匀分布的推杆翅片16,推杆11与密封塞2以及药液筒体1成同轴分布。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推杆翅片16沿推杆11的长度方向分布,推杆翅片16在推杆11上均匀分布,通过推杆翅片16能提高推杆11在药液筒体1内推动密封塞2运动的稳定性,推杆翅片16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4所示,所述密封塞运动驱动机构包括用于与密封塞2形成收容气体的空腔18的空腔板19,所述空腔板19上设置用于向空腔18注入所需气体的进气管20以及将空腔18内气体抽出的抽气管21,进气管20、抽气管21均与空腔18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空腔板19固定在药液筒体1内,通过进气管20与抽气管21能与外部的气体发生装置连接,气体发生装置通过进气管20能向空腔18内注入气体,在空腔18内注入气体后,利用气压能将密封塞2推向连接管体3的方向运动,当将空腔18内的气体抽离后,能使得密封塞2向远离连接管体3的方向运动,即通过空腔18内气压的变化,能实现密封塞2在液体筒体1内的往复运动。气体发生装置可以采用现有常用的结构形式,气体发生装置向空腔18内注入气体的压力等参数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为了避免密封塞2在气压作用下运动过大导致血管内置管的损坏,可以在空腔18内设置气压传感器,利用气压传感器实时监测压力值,并根据压力值实现对气体发生装置工作状态的闭环控制。

当然,在具体实施时,密封塞运动驱动机构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形式,如采用步进电机的驱动形式、液压驱动形式等,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只要能实现驱动密封塞2在药液筒体1内所需的往复运动即可。

进一步地,在所述药液筒体1内设置用于限定密封塞2运动距离的密封塞限位块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密封塞限位块4在药液筒体1内可以呈环状分布或在药液筒体1内呈对称分布。利用密封塞限位块4能对密封塞2在药液筒体1的运动进行限位,避免将药液筒体1内的血栓溶解药液17过多地注入血管内置管内。

本实用新型通过药液筒体1内收容血栓溶解药液17,通过连接管体3能与血管内置管适配连接,实现药液筒体1与血管内置管的连接连通;通过密封塞2能将血栓溶解药液17密封在药液筒体1内,密封塞运动驱动机构能驱动密封塞2在药液筒体1的往复运动,从而能实现将血栓溶解药液17缓慢有效地注入血管内置管内,避免损坏血管内置管,达到对血管内置管内血栓的有效溶解与疏通,结构紧凑,安全可靠。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