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肛疗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73626发布日期:2019-05-03 19:37阅读:517来源:国知局
中药肛疗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过中药灌肠治疗盆腹腔炎的中药肛疗管。



背景技术:

慢性盆腹腔炎症大多数是由于急性炎症治疗不彻底迁延所致,特别是女性盆腔炎多是由于细菌逆行感染,其发病时间长,病情顽固,往往经久不愈,反复发作,易导致盆腹腔脏器粘连严重,炎性包块、囊肿或者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等。目前治疗慢性盆腹腔炎症的主要方法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主要以广谱抗生素联合抗厌氧菌药物为主,包括静脉输液、肌肉注射或者口服等多种给药途径。一方面,长期使用抗生素使得细菌耐药性增加,另一方面,人们对于长期大量服用药物普遍持有排斥态度,服药的依从性低,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盆腔脓肿病灶较大,反复复发,药物治疗效果较差的患者,但是手术本身就可对患者形成二次伤害,且治疗费用高,大多数患者一般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

中国专利申请CN205287238U《一种新型中药肛疗装置》,包括腰带、裆带、连接盒、松紧带等,主要用于固定敷药囊和储药囊,使用穿戴不方便,治疗效果也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中药肛疗装置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通过灌肠治疗盆腔炎的肛疗装置。

直肠的上三分之一由腹膜覆盖在其前面和两个侧面,中间三分之一仅前方由腹膜覆盖。直肠两侧的上部为腹膜形成的直肠旁窝,窝内常有回肠襻或子宫附件伸入。正因有此生理解剖基础,采用中药灌肠方式具有生理通道路径短,吸收快等外用药物的优势,临床应用中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中药肛疗管,该肛疗管包括头部和管体部。头部为一圆锥形装置,在6cm处与管体部形成15°夹角,这与人体直肠和乙状结肠的自然弯度相契合。头部顶端设置成圆钝的平滑状,在顶端设置有一个出药孔,周围十字交叉处设有一排出药孔,间距0.5cm以下错位设有两排出药孔,出药孔的设置易于药物顺利出管,不会堵管,而且保证了肛疗管具有一定的硬度和柔韧性,易于插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此外头部顶端还设有凡士林套帽,可润滑头部,减少摩擦,减轻患者疼痛。

管体部为一平直的导管,直径5mm,管体部设置有插入深度的刻度线、放置深度滑动环、速度调节器、外接三通控制器。放置深度滑动环套在导管上,可以在导管体上移动,可以随时根据需要调节肛疗管插入的深度。速度调节器安放在导管内,为一滑动珠,通过一个小的滑动珠可以对中药汤剂的流动速度灵活控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也有利于中药在直肠内的保留时间,也可减少中药的耗损。外接三通控制器安装在导管口的管口位置,是一个连接外部药物及冲洗液的三通装置。大多数人在灌肠时会有肠粘膜刺激症状,而无法坚持完成灌肠过程,影响治疗的效果。设置三通装置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该情况的发生,在用中药灌肠前可先通过三通装置将预先准备好的温盐水,灌入直肠内冲洗干净肠道内容物,待肠道慢慢适应了灌肠后再通过三通管将中药水剂灌入直肠内保留,从而达到满意的肛疗效果,因为中药保留的时间越长,治疗效果越明显。

肛疗管深度刻度线的设置:在导管表面,以1cm为单位设有18个刻度,共18cm。(小儿直肠长约10—12cm,建议肛管插入深度约6—10cm;成人直肠长约12—20cm,建议肛管插入深度约12—15cm),分别于6cm、10cm、12cm、15cm处设绿色、黄色、橙色及红色警戒刻度线,提醒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肛管插入深度及确认肛疗管是否完全进入直肠内,该中药治疗管的长度方便各年龄段的人群使用,一管多用。本实用新型表层采用软质聚氯乙烯材料,提高了使用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头部与管体部在6cm处形成15°夹角,这与人体直肠和乙状结肠的自然生理弯度相契合,易于插入和保留,减少了插入过程中的难度和不适感,表层采用软质聚氯乙烯材料,使用时更加舒适和安全。

(2)本实用新型头部顶端设置成圆钝的平滑状,且设有一个出药孔,在顶端周围十字交叉处设有一排出药孔,该设计不但易于药物顺利出管,不会堵管。

(3)本实用新型管体部设有相应的刻度,供不同年龄阶段的使用者参考插入深度,又根据成人与儿童解剖上的差异在相应的长度位置设有警戒刻度线,以便提醒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肛管插入深度及确认肛疗管是否完全进入直肠内,方便各年龄段的人群使用,一管多用。

(4)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放置深度滑动环,可以依据个体直肠的长度在插入肛疗管之前预设插入的长度,而且还可以在使用时随时根据具体的情况需要调节肛疗管插入的深度。

(5)本实用新型在管体部尾端设置有三通控制器,用来连接外部药物及冲洗液,可避免患者在灌肠时因肠道一时间无法适应而出现肠道激惹现象而中途放弃灌肠,达到肛疗的满意效果。

(6)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体积小,便于携带,操作简便,可自己独立使用,无需家属帮助,具有私密性极强的特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管体部;2-头部;3-出药孔;4-凡士林套帽;5-插入深度刻度;6-放置深度滑动环;7-速度调节器;8-外接三通控制器;9-警戒刻度线段;10-6cm处刻度线;11-10 cm处刻度线;12-12 cm处刻度线;13-15 cm处刻度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加以说明。

如图1所示,中药肛疗管,该肛疗管包括头部2和管体部1。头部为一圆锥形装置,在6cm处与管体部形成15°夹角。头部顶端设置成圆钝的平滑状,在顶端设置有一个出药孔3,周围十字交叉处设有一排出药孔,间距0.5cm以下错位设有两排出药孔,出药孔的设置易于药物顺利出管,不会堵管。此外头部顶端还设有凡士林套帽4,可润滑头部,减少插入摩擦,减轻患者疼痛。

管体部1为一平直的导管,直径5mm,管体部设置有插入深度的刻度、放置深度滑动环、速度调节器、外接三通控制器。放置深度滑动环6套在导管上,可以随时根据需要调节肛疗管插入的深度。速度调节器7为一滑动珠,安放在导管内。外接三通控制器8安装在导管口的管口位置。插入深度的刻度线分别于6cm、10cm、12cm、15cm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