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胃肠科肠内营养供给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5694发布日期:2019-04-20 03:15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胃肠科肠内营养供给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多功能胃肠科肠内营养供给仪。



背景技术:

不能经口进食水的患者机体所需营养靠静脉或肠内给予。而静脉营养费用昂贵,并发症多,不能长期应用;肠内营养由于更加符合人体的生理过程,在维持肠道正常功能,调节免疫等方面优于肠外营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不但是安全的,而且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尽量采用肠内营养是临床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但是,因为肠内营养管腔狭窄,而营养液黏稠、浓度高,致使药物、食物和营养液附壁逐渐囤积,容易堵塞管腔,食物长时间囤积后容易霉变、腐败的食物引起细菌或真菌性肠炎。发生营养管堵塞后,现有的技术一般是在每次注入营养液前后和输注过程中定时给予温开水冲洗管腔,但仍时常发生管腔堵塞,需要重新置入空肠营养管,增加患者痛苦,加重经济负担,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多功能胃肠科肠内营养供给仪。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多功能胃肠科肠内营养供给仪,来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多功能胃肠科肠内营养供给仪,包括固定座、滑槽、转轴、凸轮、活塞、第一弹簧、第一连接头、第一气管、气压表、第二连接头、调节阀、第二气管、肠内营养管、流通腔、蠕动膜,所述的滑槽位于固定座内部上端,所述的滑槽为矩形凹槽,所述的转轴贯穿固定座内部右侧上端,所述的转轴与固定座转动相连,所述的凸轮贯穿于转轴外壁中端,所述的凸轮与转轴紧配相连,所述的活塞位于滑槽内部,所述的活塞与固定座滑动相连,所述的第一弹簧位于活塞左侧,所述的第一弹簧与活塞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连接头贯穿固定座内部左侧上端,所述的第一连接头与固定座一体相连,所述的第一气管位于第一连接头左侧,所述的第一气管与第一连接头螺纹相连,所述的气压表位于固定座内部前端左侧,所述的气压表与固定座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连接头位于气压表左侧,所述的第二连接头与气压表胶水相连,所述的调节阀位于第二连接头左侧,所述的调节阀与第二连接头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气管位于调节阀左侧,所述的第二气管与调节阀螺纹相连,所述的肠内营养管位于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左侧下端,所述的肠内营养管分别与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一体相连,所述的流通腔环绕于肠内营养管内部,所述的流通腔横截面为环形通孔,所述的蠕动膜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蠕动膜从上至下依次分布于肠内营养管内壁四周,所述的蠕动膜与肠内营养管胶水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转轴前端还设有把手,所述的把手与转轴一体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弹簧左侧还设有挡网,所述的挡网与第一弹簧焊接相连,且所述的挡网与固定座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流通腔内部还设有若干数量的第二弹簧,所述的第二弹簧一端与肠内营养管内壁胶水相连,且所述的第二弹簧另一端与蠕动膜胶水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肠内营养管顶端外壁还设有连接螺纹,所述的连接螺纹与肠内营养管一体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多功能胃肠科肠内营养供给仪,使用时,医护人员首先将肠内营养管深入到患者肠胃,并将连接螺纹与现有的营养袋管道螺纹旋转相连,即实现营养袋内部营养液通过肠内营养管向患者体内进行供入,同时,当营养液供入的过程中发生堵塞情况时,医护人员只需旋转把手,使把手带动转轴联动凸轮同步旋转,当凸轮旋转高点接触活塞时,通过凸轮高点的推动力作用,使活塞顺着滑槽克服第一弹簧的回弹力作由右向左运动,即通过第一弹簧的向左作用,使滑槽内部空气由第一连接头通过第一气管向肠内营养管内部流通腔的供入,此时通过空气的流入作用,使肠内营养管内部若干数量的蠕动膜向内侧膨胀,即通过若干数量的蠕动膜膨胀的作用,达到对营养液的挤压,同步,当医护人员旋转把手,使凸轮高点脱离活塞时,在第一弹簧回弹力的作用下,使活塞顺着滑槽作由左向右复位运动,即通过活塞的向右产生吸力的作用,使肠内营养管内部空气由第一气管通过第一连接头重新回流到滑槽内部,此时通过空气的排出作用,使蠕动膜克服第二弹簧的回弹力作向外收缩运动,同步在医护人员持续旋转把手的作用下,从而实现活塞左右往复运动,即蠕动膜往复膨胀与收缩,最终通过蠕动膜的往复运动,从而能够有效促进肠内营养管内部营养液的流动效果,达到有效的防堵塞目的,同时,当营养液对患者供入完毕后,医护人员可打开调节阀,实现第二气管与第二连接头的畅通,即方便气压表对流通腔内部进行气压检测,接着医护人员可通过观察气压表,来判断肠内营养管的畅通情况,最终提高了临床的实用性,该多功能胃肠科肠内营养供给仪,结构巧妙、功能强大,通过手摇式堵管疏通设计,能够在肠内营养管发生堵管时,通过简单的手摇操作,来方便医护人员对营养管进行疏通处理,极大的提高了临床操作的便捷性与及时性,也减轻了医护人员的负担,最终达到很好的医疗推广应用目的,同时,挡网是为了对第一弹簧和活塞进行限位,也实现空气的流通。

附图说明

图1是多功能胃肠科肠内营养供给仪的主视图;

图2是多功能胃肠科肠内营养供给仪的剖视图;

图3是固定座部位剖视放大图;

图4是肠内营养管局部剖视放大图;

图5是固定座部位立体图;

图6是固定座与肠内营养管部位拆装状态图。

固定座1、滑槽2、转轴3、凸轮4、活塞5、第一弹簧6、第一连接头7、第一气管8、气压表9、第二连接头10、调节阀11、第二气管12、肠内营养管13、流通腔14、蠕动膜15、把手301、挡网601、第二弹簧1301、连接螺纹1302。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多功能胃肠科肠内营养供给仪,包括固定座1、滑槽2、转轴3、凸轮4、活塞5、第一弹簧6、第一连接头7、第一气管8、气压表9、第二连接头10、调节阀11、第二气管12、肠内营养管13、流通腔14、蠕动膜15,所述的滑槽2位于固定座1内部上端,所述的滑槽2为矩形凹槽,所述的转轴3贯穿固定座1内部右侧上端,所述的转轴3与固定座1转动相连,所述的凸轮4贯穿于转轴3外壁中端,所述的凸轮4与转轴3紧配相连,所述的活塞5位于滑槽2内部,所述的活塞5与固定座1滑动相连,所述的第一弹簧6位于活塞5左侧,所述的第一弹簧6与活塞5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连接头7贯穿固定座1内部左侧上端,所述的第一连接头7与固定座1一体相连,所述的第一气管8位于第一连接头7左侧,所述的第一气管8与第一连接头7螺纹相连,所述的气压表9位于固定座1内部前端左侧,所述的气压表9与固定座1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连接头10位于气压表9左侧,所述的第二连接头10与气压表9胶水相连,所述的调节阀11位于第二连接头10左侧,所述的调节阀11与第二连接头10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气管12位于调节阀11左侧,所述的第二气管12与调节阀11螺纹相连,所述的肠内营养管13位于第一气管8和第二气管12左侧下端,所述的肠内营养管13分别与第一气管8和第二气管12一体相连,所述的流通腔14环绕于肠内营养管13内部,所述的流通腔14横截面为环形通孔,所述的蠕动膜15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蠕动膜15从上至下依次分布于肠内营养管13内壁四周,所述的蠕动膜15与肠内营养管13胶水相连,所述的转轴3前端还设有把手301,所述的把手301与转轴3一体相连,所述的第一弹簧6左侧还设有挡网601,所述的挡网601与第一弹簧6焊接相连,且所述的挡网601与固定座1螺纹相连,所述的流通腔14内部还设有若干数量的第二弹簧1301,所述的第二弹簧1301一端与肠内营养管13内壁胶水相连,且所述的第二弹簧1301另一端与蠕动膜15胶水相连,所述的肠内营养管13顶端外壁还设有连接螺纹1302,所述的连接螺纹1302与肠内营养管13一体相连。

该多功能胃肠科肠内营养供给仪,使用时,医护人员首先将肠内营养管13深入到患者肠胃,并将连接螺纹1302与现有的营养袋管道螺纹旋转相连,即实现营养袋内部营养液通过肠内营养管13向患者体内进行供入,同时,当营养液供入的过程中发生堵塞情况时,医护人员只需旋转把手301,使把手301带动转轴3联动凸轮4同步旋转,当凸轮4旋转高点接触活塞5时,通过凸轮4高点的推动力作用,使活塞5顺着滑槽2克服第一弹簧6的回弹力作由右向左运动,即通过第一弹簧6的向左作用,使滑槽2内部空气由第一连接头7通过第一气管8向肠内营养管13内部流通腔14的供入,此时通过空气的流入作用,使肠内营养管13内部若干数量的蠕动膜15向内侧膨胀,即通过若干数量的蠕动膜15膨胀的作用,达到对营养液的挤压,同步,当医护人员旋转把手301,使凸轮4高点脱离活塞5时,在第一弹簧6回弹力的作用下,使活塞5顺着滑槽2作由左向右复位运动,即通过活塞5的向右产生吸力的作用,使肠内营养管13内部空气由第一气管8通过第一连接头7重新回流到滑槽2内部,此时通过空气的排出作用,使蠕动膜15克服第二弹簧1301的回弹力作向外收缩运动,同步在医护人员持续旋转把手301的作用下,从而实现活塞5左右往复运动,即蠕动膜15往复膨胀与收缩,最终通过蠕动膜15的往复运动,从而能够有效促进肠内营养管13内部营养液的流动效果,达到有效的防堵塞目的,同时,当营养液对患者供入完毕后,医护人员可打开调节阀11,实现第二气管12与第二连接头10的畅通,即方便气压表9对流通腔14内部进行气压检测,接着医护人员可通过观察气压表9,来判断肠内营养管13的畅通情况,最终提高了临床的实用性,同时,挡网601是为了对第一弹簧6和活塞5进行限位,也实现空气的流通。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