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肢反复屈伸的康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15016发布日期:2019-05-07 21:30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下肢反复屈伸的康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下肢反复屈伸的康复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临床治疗当中,经常需要对某些患者的下肢做反复屈伸的康复训练,如下肢瘫痪或者术后的患者等。目前,关于下肢反复屈伸的康复训练装置有很多,但是都存在如下的缺陷:对于下肢屈伸的速度不能控制,即下肢屈伸的频率会过快,下肢屈伸不能平缓的进行,最终有可能导致在训练的过程中下肢的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综上所述,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下肢反复屈伸的康复训练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下肢反复屈伸的康复训练装置,包括支撑台和曲柄;所述支撑台的顶部形成用于支撑患者仰卧的平面,其上表面对应患者下肢的位置处设有缺口,所述支撑台内对应所述缺口的位置处设有可朝患者头部或脚部往复水平滑动的训练板;在所述支撑台内对应所述训练板的底部设有与所述训练板固定连接的第一滑块,并且所述第一滑块可朝患者头部或脚部水平滑动;所述曲柄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支撑台内,并且所述曲柄的一端通过连杆连接并驱动所述第一滑块带动所述训练板往复水平滑动以反复屈伸患者的下肢;在所述支撑台内还设有用于降低所述训练板往复水平滑动的速度以防止患者下肢屈伸频率过快的刹车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实现对患者下肢反复屈伸进行训练的同时,可以保证下肢屈伸平缓,避免下肢屈伸频率过大造成二次伤害。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刹车机构包括降低所述训练板朝患者头部水平滑动的速度的第一刹车机构;所述第一刹车机构为弹簧,所述弹簧处于所述支撑台内对应所述训练板靠近患者头部一侧的位置处,并且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训练板的端部,其另一端水平延伸后连接所述支撑台的内侧壁。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训练板朝患者头部水平滑动的同时会压缩弹簧即第一刹车机构,避免训练板朝患者头部水平滑动(下肢弯屈)的速度过大,并且训练板滑动平缓,提高训练效果。

进一步,所述刹车机构包括降低所述训练板朝患者脚部水平滑动的速度的第二刹车机构;所述第二刹车机构包括减速板和拉杆,所述减速板有两块,两块所述减速板分别处于所述支撑台内对应所述训练板两侧的位置,并且两块所述减速板可朝所述训练板的方向或者远离所述训练板的方向水平滑动;在所述减速板上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在患者头部到脚部的方向上朝所述训练板的方向斜向布置,在所述滑槽内可滑动的设有第二滑块;所述拉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滑块的一侧,其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滑块的底部;在所述拉杆靠近所述训练板的一侧可转动的设有在所述训练板朝患者脚部水平滑动后与训练板接触并进行摩擦的滚轮。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训练板朝患者脚部水平滑动的同时,第一滑块通过拉杆拉动第二滑块于滑槽内滑动,从而两块减速板会朝训练板靠拢,减速板的滚轮与训练板摩擦,避免训练板朝患者脚部水平滑动(下肢平伸)的速度过大,并且训练板滑动平缓,提高训练效果。

进一步,所述训练板上对应患者脚部的位置处设有将脚部固定的约束带。

进一步,所述支撑台的底部设有万向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除去滚轮);

图2为本实用新型除去支撑台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支撑台,2、曲柄,3、缺口,4、训练板,5、第一滑块,6、连杆,7、弹簧,8、减速板,9、拉杆,10、滑槽,11、第二滑块,12、滚轮,13、约束带,14、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3所示,一种下肢反复屈伸的康复训练装置,包括支撑台1和曲柄2。所述支撑台1的顶部形成用于支撑患者仰卧的平面,其上表面对应患者下肢的位置处设有缺口3,所述支撑台1的底部设有万向轮14。所述支撑台1内对应所述缺口3的位置处设有可朝患者头部或脚部往复水平滑动的训练板4,所述训练板4上对应患者脚部的位置处设有将脚部固定的约束带13。

在所述支撑台1内对应所述训练板4的底部设有与所述训练板4固定连接的第一滑块5,并且所述第一滑块5可朝患者头部或脚部水平滑动。所述曲柄2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支撑台1内,并且所述曲柄2的一端通过连杆6连接并驱动所述第一滑块5带动所述训练板4往复水平滑动以反复屈伸患者的下肢。在所述支撑台1内还设有用于降低所述训练板4往复水平滑动的速度以防止患者下肢屈伸频率过快的刹车机构。

所述刹车机构包括降低所述训练板4朝患者头部水平滑动的速度的第一刹车机构。所述第一刹车机构为弹簧7,所述弹簧7处于所述支撑台1内对应所述训练板4靠近患者头部一侧的位置处,并且所述弹簧7的一端连接所述训练板1的端部,其另一端水平延伸后连接所述支撑台1的内侧壁。所述刹车机构还包括降低所述训练板朝患者脚部水平滑动的速度的第二刹车机构。所述第二刹车机构包括减速板8和拉杆9,所述减速板8有两块,两块所述减速板8分别处于所述支撑台1内对应所述训练板4两侧的位置,并且两块所述减速板8可朝所述训练板4的方向或者远离所述训练板4的方向水平滑动。在所述减速板8上设有滑槽10,所述滑槽10在患者头部到脚部的方向上朝所述训练板4的方向斜向布置,在所述滑槽10内可滑动的设有第二滑块11。所述拉杆9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滑块5的一侧,其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滑块11的底部。在所述拉杆9靠近所述训练板4的一侧可转动的设有在所述训练板4朝患者脚部水平滑动后与训练板4接触并进行摩擦的滚轮12。

下面描述该装置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

首先,患者仰卧在支撑台1上,其下肢对应训练板4的位置,并且将患者的脚部通过约束带13固定在训练板4上。启动外部动力装置驱动曲柄2转动,曲柄2转动后通过连杆6驱动第一滑块5往复滑动(曲柄2、连杆6和第一滑块5形成曲柄滑块机构),以先驱动第一滑块5朝患者头部水平滑动为例:第一滑块5朝患者头部水平滑动同步带动训练板4朝患者头部水平滑动,由于患者的下肢处于训练板4上,在训练板4朝患者头部水平滑动的过程中,患者的下肢完成弯屈的动作,并且训练板4在朝患者头部水平滑动的过程中,其受到弹簧7阻力的作用,避免训练板4滑动的速度过快且保持滑动平缓,如果没有弹簧7的作用训练板4滑动会过快,并且在曲柄2转动到水平位置或竖直位置后的瞬间有跳动(受曲柄2重力的影响)。另外,训练板4在朝患者头部水平滑动的过程中,第一滑块5通过拉杆9拉动第二滑块11于滑槽10内也朝患者头部水平滑动,由于滑槽10在患者头部到脚部的方向上朝训练板4的方向斜向布置,第二滑块11于滑槽10内朝患者头部水平滑动的同时,减速板8会朝训练板4的外侧张开,即减速板8上的滚轮12不与训练板4接触摩擦。因此,在患者下肢弯屈的时候,只通过弹簧7来限制训练板4的滑动速度,因为如果此时减速板8朝训练板4合拢,其上的滚轮12与训练板4接触摩擦,在弹簧7与滚轮12的双重作用下会卡死训练板4或者训练板4滑动速度过于缓慢,达不到训练效果。

训练板4在朝患者头部水平滑动一段距离后,其在曲柄2的驱动下会朝相反的方向滑动即朝患者脚部水平滑动,患者下肢开始做平伸的动作。在患者下肢平伸的过程中,训练板4不仅受到曲柄2的驱动,而且还受到弹簧7恢复力的驱动,此时如果不对训练板7进行降速,会因训练板7的滑动速度过快导致屈伸频率过大,容易造成下肢的二次伤害。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方式在患者下肢平伸的过程中对训练板4降速:在患者下肢平伸的过程中,训练板4朝患者脚部水平滑动,第一滑块5通过拉杆9拉动第二滑块11于滑槽10内也朝患者脚部水平滑动,由于滑槽10在患者头部到脚部的方向上朝训练板4的方向斜向布置,第二滑块11于滑槽10内朝患者脚部水平滑动的同时,减速板8会朝训练板4的合拢,并且其上的滚轮12与训练板4接触进行摩擦,从而实现对训练板7进行降速,保证患者下肢做平伸的过程同样平缓进行。

综上所述,在刹车机构的作用下,患者下肢的弯屈和平伸均能平缓进行,保证康复训练效果,有效避免下肢屈伸频率过大造成二次伤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