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端坐位防压疮坐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58347发布日期:2019-06-19 01:07阅读:6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端坐位防压疮坐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具体说是一种端坐位防压疮坐垫。



背景技术: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皮肤压疮在康复治疗、护理中是一个普通性的问题。据有关文献报道,每年约有6万人死于压疮合并症。追溯造成压疮的病因,普遍认为压力因素、营养状况和皮肤抵抗力降低都是引发压疮的因素。其中,压力因素包括来自于与皮肤接触的垂直压力、摩擦力、剪力等。在临床上,为了缓解压力因素,普遍采用的护理和辅疗的手段就是频繁更换各种舒适姿位。所谓舒适姿位就是采用符合人体力学要求的姿势,使身体各部处于合适的位置,让患者感到轻松自在。临床证明,这些姿位能有效预防压疮的生成。比如端坐位的舒适姿位,就是在患者的大腿至腘窝处逐渐垫高抬起形成坡形,这样让大腿和腘窝均匀承负身体的部分重量从而缓解集中在臀部的压力,因而能有效避免臀部生疮的概率。目前在临床上采用端坐位时,多是用枕头垫于患者大腿和腘窝下,因为枕头的形状多是方正形,无法完全契合患者拱曲腿部的姿势,实际效果打了折扣。在人们尝试开发的诸多防压疮坐垫中,比如:公布号CN103565623A和CN204336391U的中国专利,以及包括目前市场上提供的防疮坐垫,多采用通用的设计思路,而无法达到端坐位的坐姿要求。另外,皮肤长时间处于潮湿状态也是诱发压疮的因素,而在上述专利中,重点设计在调节臀部压力分布上,并未有效解决臀部透气、换气的问题。有鉴于此,为了给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我们需要一种可自动调压、换气的端坐位防压疮坐垫。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自动间歇性调压、换气的端坐位防压疮坐垫。

所述的端坐位防压疮坐垫,包括坐垫体、变压水囊和楔形充气袋;

所述坐垫体上表面由前往后分为腘窝位、大腿位和臀位,腘窝位最高处高出臀位最低处100~300mm;在大腿位和臀位横向均匀布置有多条纵向开设的水囊槽;

所述变压水囊设有多条水囊体,所述水囊体配套嵌设在水囊槽中;水囊体在大腿位延伸进坐垫体内,并在坐垫体内部通过横连管将多条水囊体连通为一体;在坐垫体内还设有变压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水囊体内部水压周期性的增大或减小:当水囊体内部水压增大时,水囊体高出水囊槽槽口5~10mm,当水囊体内部水压减小时,水囊体低于水囊槽槽口5~10mm;

所述楔形充气袋大端朝前设置在坐垫体前部底端;楔形充气袋设有充放气嘴,并通过充气或放气来调整坐垫体的前后仰角。

进一步地,所述变压控制装置包括双向水泵、水泵电机控制器、后备水囊、直流电源以及设置在坐垫体外面板上的数显时间继电器和电源开关;

所述双向水泵前端与横连管连通,后端与后备水囊连通;

所述直流电源串接电源开关后为水泵电机控制器和数显时间继电器供电;水泵电机控制器为H桥驱动电路,双向水泵电机设于H桥驱动电路的桥路上,H桥驱动电路的控制端与数显时间继电器常闭输出控制端串接后连到电源的正极端、与数显时间继电器常开输出控制端串接后连到电源的负极端。

进一步地,在坐垫体上面板臀位区设有多个向下挖通的透气通孔。

进一步地,横连管内设有由温控器和电热元件组成的加热器。

进一步地,坐垫体上面板设有可拆洗的棉布套。

本实用新型利用人体力学原理,采用契合端坐位舒适姿位要求的形状设计,可更大程度分散臀部受力;利用变压水囊以电动方式间歇性地改变臀部、大腿的受力分布,有效解决皮肤局部长时间受压迫问题,避免压疮的生成;利用水囊体周期性的一鼓一瘪,形成局部呼吸态,起到对臀部和大腿受压面周期换气作用,避免了皮肤组织潮湿生疮问题;采用楔形充气袋调节前后仰角,适应不同患者需要,以达到最佳舒适姿态。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使用后对预防压疮显有效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侧面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路实施例。

图中:1—坐垫体,2—变压水囊,3—楔形充气袋,4—腘窝位,5—大腿位,6—臀位,7—水囊槽,8—水囊体,9—横连管,10—双向水泵,11—水泵电机控制器,12—后备水囊,13—直流电源,14—数显时间继电器,15—电源开关,16—透气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1、2、3、4中所示的端坐位防压疮坐垫,包括坐垫体1、变压水囊2和楔形充气袋3;从图3中可以清楚看到各个部分。

所述坐垫体1上表面由前往后分为腘窝位4、大腿位5和臀位6,腘窝位4最高处高出臀位6最低处100~300mm;从图1、2中可以看到本品前高后低的外形特点,人体以这种形态端坐时,大腿和腘窝可分担部分体重,从而减小臀部局部集中受压程度。在大腿位5和臀位6横向均匀布置有多条纵向开设的水囊槽7;

所述变压水囊2设有多条水囊体8,所述水囊体8配套嵌设在水囊槽7中;水囊体8在大腿位5延伸进坐垫体1内,并在坐垫体1内部通过横连管9将多条水囊体8连通为一体;在坐垫体1内还设有变压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水囊体8内部水压周期性的增大或减小:当水囊体8内部水压增大时,水囊体8高出水囊槽7槽口5~10mm,当水囊体8内部水压减小时,水囊体8低于水囊槽7槽口5~10mm;在图1实施例中可以看到水囊体8略高出水囊槽7槽口,此时,臀部承压点在臀部和水囊体8的接触面上;而当变压控制装置减小水囊体8内部水压后,水囊体8低于水囊槽7槽口时,臀部的承压点则变成了臀部和槽与槽之间脊梁的接触面上;这样周期性的改变,就能避免臀部受压点长时间集中在一个位置,减小了压疮发生的概率。从另一方面讲,水囊体8的这种周期性的变大和变小,在局部空间形成一个呼吸态,会在大腿和臀部起到换气的作用,从而避免人体皮肤组织因长期不通气湿润而生疮。

所述楔形充气袋3大端朝前设置在坐垫体1前部底端;楔形充气袋3设有充放气嘴,并通过充气或放气来调整坐垫体1的前后仰角。从图1和2中可以看到,楔形充气袋3大端朝前设置在坐垫体1前部底端。由于不同人的体重分布不一,坐垫体1的仰角会影响人的舒适度,通过对楔形充气袋3充放气来调节,可找到最佳舒适姿位;当然也可用于长时间保持一个坐姿后微微变换一下体态和感受。

所述变压控制装置包括双向水泵10、水泵电机控制器11、后备水囊12、直流电源13以及设置在坐垫体1外面板上的数显时间继电器14和电源开关15;从图3中可以看到变压控制装置各个部分的特点。

所述双向水泵10前端与横连管9连通,后端与后备水囊12连通;图2实施例中,当双向水泵10向水囊体8增压时,后备水囊12提供水源;当水囊体8减压时,后备水囊12储备来自水囊体8的水。

所述直流电源13串接电源开关15后为水泵电机控制器11和数显时间继电器14供电;水泵电机控制器11为H桥驱动电路,双向水泵10电机设于H桥驱动电路的桥路上,H桥驱动电路的控制端与数显时间继电器14常闭输出控制端串接后连到电源的正极端、与数显时间继电器14常开输出控制端串接后连到电源的负极端。从图4电路实施例可以看到,数显时间继电器14提供周期性的时间控制,这个周期可根据实际情况来设置,设置好后,数显时间继电器14的输出控制端会周期性的通或断,从而周期性对H桥驱动电路的控制端施加高、低电平的控制信号,以控制双向水泵10电机正转或反转,进而实现加压或减压的动作。

在坐垫体1上面板臀位6区设有多个向下挖通的透气通孔16。从图1中可以看到,透气通孔16用于给臀部换气,使臀部保持干爽。

横连管9内设有由温控器和电热元件组成的加热器。横连管9内设置加热器,产生热水,送到水囊体8中。温热的水能促进皮肤组织的血液循环;在冬季使用能为患者提供温暖的感受。

坐垫体1上面板设有可拆洗的棉布套。

使用时只需连接电源,打开电源开关即可在将水囊内的水加热的同时实现水囊的循环间歇凸出和收缩到水囊槽内,避免出现端坐位的压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