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透析患者日常生活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17440发布日期:2019-09-20 21:28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基于物联网的透析患者日常生活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透析患者日常生活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终末期尿毒症的治疗多数采用血液透析疗法。大部分血液透析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及蛋白质-能量消耗,出现高钾血症、高磷血症、水钠潴留等症状发生,直接影响患者的长期存活质量。另一方面,血液透析患者控制水分不佳,体液大量潴留及治疗中大量除水,这种体液拉锯式的大出大入加重病人心血管系统的损害。这两种并发症出现可直接导致患者死亡。营养不良是由于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物质摄入过少、营养高蛋白物质丢失以及营养高蛋白物质消耗过度引起的。因此营养不良与患者膳食摄入密切相关,需要不断地调配饮食,增加营养,以避免或减轻营养不良,补充和调节体内由代谢紊乱和内分泌不足所引起的不良后果。

因此血透患者除了有规律的透析外,饮食的管理在治疗尿毒症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更准确有效的对患者进行日常个性化食谱设计及水分地控制一直是困扰医护人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所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基于物联网的透析患者日常生活管理系统,包括信息采集设备、患者端移动终端、医护人员终端设备、云端服务器和病人健康管理数据库。信息采集设备与患者端移动终端之间建立通讯连接,利用通讯连接将信息采集设备中采集到的数据传送至患者端移动终端;患者端移动终端、医护人员终端设备和病人健康管理数据库分别与云端服务器之间建立通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信息采集设备包括智能食物称。所述智能食物称包括有食物重量称重模块和数据传输模块。更进一步的,智能食物称还包括身份识别模块,食物称的开机模块或数据传输模块的开启模块与身份识别模块通讯连接。更优选的方案中智能食物称还包括图像采集模块。

进一步的,采集设备包括饮水量监测水杯。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基于物联网的透析患者日常生活管理方法,包括提供一种透析患者日常生活管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信息采集设备、患者端移动终端、医护人员终端设备、云端服务器和病人健康管理数据库;并包括以下步骤:

(1)利用信息采集设备采集患者日常生活中与疾病护理相关的信息;

(2)信息采集设备与患者端移动终端建立通讯联系,并将患者的上述信息传送至患者端移动终端;

(3)患者端移动终端与云端服务器建立通讯联系,并将患者的上述信息传送至云端服务器;

(4)云端服务器与病人健康管理数据库建立通讯联系,并将患者的上述信息传送至所述数据库;

(5)医护人员终端设备与病人健康管理数据库建立通讯联系,医护人员从数据库中获取信息,从而分析患者的日常生活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向系统中输入患者的身份识别号,以作为系统中每一位患者的数据传输识别码。

进一步的,所述还包括确认当前采集设备的使用者与对应的患者端移动终端的使用者为相同的患者的步骤。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物联网的透析患者日常生活管理系统的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随着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应用的普及,项目通过物联网技术对患者进行饮水及食物跟踪建立数据采集、云端上传、后台分析。这样就能对患者的饮食饮水控制管理上做出及时有效地引导和更正。所述系统的信息采集模块中包含身份识别模块,这样可以保证每位血透患者都有自己固定的智能饮水杯及智能食物称,且不会被他人误用,保证了患者每日饮食记录的准确性。本实用新型所述系统和方法能高效、准确管理每位血透患者日常饮食情况;操作简单,患者的依从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透析患者日常生活管理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透析患者日常生活管理方法的示意图。

图3为饮水量监测水杯的示意图。

图4为智能食物称的示意图。

图5为患者端移动终端与饮水量相关的显示界面的示意图。

图6为患者端移动终端与食物量相关的显示界面的示意图。

图7为医护人员终端设备显示界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基于物联网的透析患者日常生活管理系统包括信息采集设备1、患者端移动终端2、医护人员终端设备3、云端服务器4和病人健康管理数据库5。

信息采集设备1与患者端移动终端2之间建立通讯连接,利用通讯连接将信息采集设备中采集到的数据传送至患者端移动终端。患者端移动终端2、医护人员终端设备3和病人健康管理数据库5分别与云端服务器之间建立通讯连接,患者端移动终端2将收集到的数据传送至云端服务器4,再由云端服务器4将数据传输至数据库5及医护人员终端设备3,患者端移动终端2通过云端服务器4获取数据库5中的信息或医护端移动终端3传送的数据。所述通讯连接选自数据线连接的有线连接方式或wifi、英特网、蓝牙、红外等无线连接方式。

所述信息采集设备选自饮水量监测水杯11、智能食物称12、运动监测器、尿量记录容器等可采集患者日常生活状态信息的设备。根据患者日常管理内容的不同,这些设备可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它们通过有线连接,或wifi、英特网、蓝牙、红外等无线连接等方式与患者端移动终端实现数据传输,并通过患者端移动终端与英特网(WIFI或2G、3G、4G)连接进入云端服务器。

饮水量监测水杯11具有饮水量监测及数据传输功能。如图3所示的饮水量监测水杯,杯体内嵌设有饮水量监测模块111和数据传输模块112。所述饮水量监测模块包括液位传感器,例如电容式液位传感器等。饮水量的监测也可采用中国专利CN201510746001.5、CN201510116795.7中的技术方案。饮水量监测水杯11与患者端移动终端APP软件配合使用,数据传输模块可以将饮水量信息传送至患者端移动终端2上,也可接收从移动终端传输过来的数据。在进一步的设计中,水杯还包括报警模块,当接收到需要改变饮水量的信息时,报警模块就会发出报警提示信息,提醒患者饮水量的调整。更为具体的,报警模块114包括设置在杯身上的发光装置或声音装置,例如,设置在杯底部的一圈LED灯,当灯亮起时,说明患者的饮水方式需要改变,提示患者查看患者端移动终端上显示的信息。饮水量监测水杯上还可包括身份识别模块113,例如人脸识别装置、指纹识别装置等。在一个更具体的方案中,饮水量监测水杯还包括密封盖,所述密封盖115与身份识别模块113建立通讯连接,只有当采集到的识别信息与水杯存储的患者身份识别号相符合,水杯的密封盖才能被打开,从而保证了饮水量监测水杯为患者专用,避免了其他人误饮了水杯中的水而导致患者饮水量统计错误。饮水量监测水杯内设有各种程序软件,并且各模块之间可通过控制芯片联系在一起,实现各模块间的数据传输、功能控制等。饮水量监测水杯内的电源装置选自干电池、可充电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方便外出随时携带。饮水量监测水杯可以实现在线数据传送,24小时不间断数据采集监测,并在数据库实现表格生成。记录患者当天的饮水量,可以选择只传输功能。使用时需要记录当天数据,也可以终身记录。

智能食物称12具有食物重量采集及数据传输功能。如图4所示的智能食物称设有食物重量称重模块121和数据传输模块122。智能食物称每次使用时,经患者数据填写后经患者端移动终端与数据库相连,生成其食物成份表格。智能食物称可显示食物重量,并将重量数据和患者端移动终端APP软件配合使用,填写软件内的数据表格。在一个优选方案中,智能食物称还可包括身份识别模块123,例如人脸识别装置、指纹识别装置等。食物称的开机方式或数据传输模块的开启方式与身份识别模块123之间建立通讯连接,只有当身份识别模块采集到的识别信息与食物称中存储的患者身份识别号相互符合,食物称才会开机或向患者端移动终端传输数据,从而保证了智能食物称为患者专用,避免了其他人误用食物称而导致患者食物量统计错误。在另一个优选方案中,食物称还包括图像采集模块125,例如摄像头。通过食物的图像采集,以及与管理系统中的视觉识别程序和食物图片数据库关联,自动判断出称重的食物名称,而无需人工输入食品名。智能食物称内设有各种程序软件,各模块之间可通过控制芯片联系在一起,实现各模块间的数据传输、功能控制等。

患者端移动终端2和医护端移动终端3选自手机、电脑、PAD、智能手表等。在患者端移动终端2内设有患者的身份识别号。每一个身份识别号对应一位患者。

医护人员终端设备3上也有相对应的APP软件通过云端服务器可以对患者数据库进行访问,查看患者当天的饮水及饮食记录,通过APP软件给予患者做相对应的指导。

病人健康管理数据库5中包括患者的身份识别号,对应于每一个身份识别号的患者上传的数据(如日常饮水饮食数据、运动数据等),患者血透的数据。在优选的方案中,还包括食物图片、食物理化指标(如食物的类别、热量、蛋白含量等)。

所述管理系统还包括相应的软件程序,以实现各种功能,例如饮水量监测水杯中的程序软件、智能食物称中的程序软件、患者端移动终端中安装有对应的APP、医护人员终端设备中安装有对应的APP、数据库软件等。饮水量监测水杯与智能食物称的程序软件为系统底层程序,例如负责数据发送等。

患者端移动终端12包括与饮水量相关的显示界面,和与显示界面内容相对应的软件程序。如图5所示所述显示界面包括身份识别号、时间、当次饮水量,当天累计饮水量。在优选的方案中还可包括水温温度、饮水量监测水杯的电量信息、数据连接状态等。

患者端移动终端12包括与食物量相关的显示界面,和与显示界面内容相对应的软件程序。如图6所示所述的显示界面包括身份识别号、时间、食物总重量,食物名称。食物名称可手动输入、从自带的食物的名称中选择、或由软件自动识别食物并给出名称。还可包括智能食物称的电量信息、数据连接状态等。

医护人员终端设备3包括获取和分析每位透析患者日常生活数据的软件、制定并传输饮食方案的软件等。还可包括每天定时(例如每晚就点)统一核算每位患者的总蛋白、总能量、总饮水量的软件。如图7所示的一种医护人员终端设备显示界面内容可包括饮水量监测水杯及智能食物称与系统的连接情况,标注出哪位患者的饮水量超标以提醒工作人员。

在表1所示的方案中,病人健康管理数据库5可形成如表1所示的表格,并会在表单中相应位置处填入患者的对应数据。所述表格内容包括日期、姓名、设备终端号、年龄、体重、身高、及早餐、中餐、晚餐、加餐所进食的食物的名称及克数;每日总的饮水量及报警设定值。系统根据患者所进食的食物类型和总量自动计算出患者当日摄入的总蛋白及总能量。

如图2所示的基于物联网的透析患者日常生活管理方法,包括提供上述透析患者日常生活管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信息采集设备1、患者端移动终端2、医护人员终端设备3、云端服务器4和病人健康管理数据库5。还包括以下步骤:

(1)利用信息采集设备1采集患者日常生活中与疾病护理相关的信息;

(2)信息采集设备1与患者端移动终端2建立通讯联系,并将患者的上述信息传送至患者端移动终端;

(3)患者端移动终端2与云端服务器4建立通讯联系,并将患者的上述信息传送至云端服务器;

(4)云端服务器4与病人健康管理数据库5建立通讯联系,并将患者的上述信息传送至所述数据库;

(5)医护人员终端设备3与病人健康管理数据库5建立通讯联系,医护人员从数据库中获取信息,从而分析患者的日常生活状态。

上述步骤中还包括向系统中输入患者的身份识别号,以作为系统中信息数据传输的识别码。每一位患者对应一个身份识别号。

在信息采集设备采集患者的相关信息前,还包括确认当前采集设备的使用者与对应的患者端移动终端的使用者为相同的患者。

在一个实施例中,信息采集步骤中包括利用智能食物称采集患者日常的食物摄入情况,例如食物的种类,重量等。在更进一个的实例中,信息采集步骤还包括利用饮水量监测水杯采集患者的饮水量的信息。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对患者尿液量的采集、运动量数据的采集等。

在步骤5中,还包括医护人员分析出患者的日常生活状态信息后(例如饮水量,饮食情况),并根据该患者的透析情况判断当前的饮水饮食是否合理。若合理,医护人员不发出任何修改调整意见。若不合理,医护人员将修改后的饮水饮食方案传送至数据库,利用互联网经由云端服务器将修改方案发送至患者端移动终端。患者根据收到修改的方案及时调整日常的饮水饮食量。步骤5中还可包括每天定时(例如每晚九点)将统一核算出每位患者的总蛋白、总能量、总饮水量,以进一步协助医护人员管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日常生活,和有的放矢的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医护人员终端设备3与病人健康管理数据库5可直接传输数据,也可通过云端服务器相互传输数据。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透析患者日常生活管理系统和方法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日常生活管理的应用实验中,医护人员通过互联网可方便地了解和跟进患者日常生活的饮水饮食情况,并及时给出指导方案。患者通过饮水量监测水杯或智能食物称等设备,自动将对应的饮水饮食数据通过手边的手机等患者移动终端上传到数据库中,供医生统一管理,无需患者每次手动记录自己的饮食和饮水情况。这样不仅避免了漏记录或漏填的情况,也避免了患者或其家属要经常跑医院交记录的劳累。实验证明所述透析患者日常生活管理系统和方法高效、准确;操作简单,患者的依从性好。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表1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