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93842发布日期:2019-06-13 15:51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心电图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心电图仪。



背景技术:

临床上使用监护仪时,由于导联线数量多,长度均很长,在使用过程中容易相互缠绕打结,影响使用速度;导联线过长,落至病床对偏袒或昏迷患者,易引起机械式损伤;且在使用过程中,导联线因过长而落地,长时间磨损严重,严重影响导联线寿命;临床上护理人员整理导联线方法是将导联线盘绕后用血压袖带包裹,这样导联线易脱落损坏,既收纳繁琐,也影响美观,同时也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电图仪,该心电图仪可以避免导联线易发生打结、缠绕等现象发生。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心电图仪,包括多根导联线,每根导联线上设置有卷线装置,所述卷线装置包括内转盘和外转盘,所述外转盘的中心位置上设置有一立柱,所述内转盘套设在所述立柱上且所述内转盘与所述立柱之间通过弹性回复机构连接以使得所述内转盘在所述弹性回复机构的作用下转动,所述内转盘的一端的端侧沿其周向设置有多个截面为三角形的弹性限位部,所述外转盘的内壁上相对应地设置有一止挡片,所述止挡片的自由端设置在两个所述弹性限位部之间以使得所述内转盘无法转动,所述外转盘上设置有导线口,所述导联线缠绕在所述内转盘上,所述导联线的一端从其中一个所述导线口穿出与心电图仪连接,所述导联线的另一端从另一个所述导线口伸出与夹持夹连接,所述导联线在所述内转盘上的缠绕方向与所述弹性回复机构对所述内转盘的作用力方向相同,所述多个弹性限位部在所述内转盘上的设置方向与所述导联线在所述内转盘上的缠绕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止挡片上设置有一导向片,所述外转盘的端面上相对应地设置有一供所述止挡片转动时其上的所述导向片移动的导向槽,所述导向片的一端伸出至导向槽外。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回复机构为卷簧片。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限位部包括倾斜设置在所述内转盘端侧的限位片以及与所述限位片连接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限位片的一端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内转盘的端侧连接,压缩所述弹簧,所述限位片的所述一端朝向所述内转盘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片由具有弹性的塑料片或金属片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止挡片倾斜地设置在所述外转盘的内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止挡片的自由端与所述内转盘设置有多个弹性限位部的端侧之间具有间距。

进一步地,所述止挡片由具有弹性的塑料片或金属片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卷线装置可以很容易地将导联线收回和拉出,无需花费时间来理顺导联线,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临床中护理人员因收纳操作不当易引起导联线损坏,影响使用寿命,使用本实用新型可以避免传统的导联线在使用过程中易发生打结、缠绕等现象发生,且该卷线装置体积小,便于存放,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卷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心电图仪,包括多根导联线,每根导联线1上设置有卷线装置,所述卷线装置包括内转盘 2和外转盘3,所述外转盘3的中心位置上设置有一立柱4,所述内转盘2套设在所述立柱4上且所述内转盘2与所述立柱4之间通过弹性回复机构5连接以使得所述内转盘2在所述弹性回复机构5的作用下转动,所述内转盘2一端的端侧沿其周向设置有多个截面为三角形的弹性限位部6,所述外转盘3的内壁上相对应地设置有一止挡片7,所述止挡片7的自由端设置在两个所述弹性限位部6之间以使得所述内转盘2无法转动,所述外转盘3上设置有两个导线口(图中未示出),所述导联线1缠绕在所述内转盘2上,所述导联线1的一端从其中一个所述导线口穿出与心电图仪连接,所述导联线1的另一端从另一个所述导线口伸出与夹持夹连接,所述导联线1在所述内转盘2上的缠绕方向与所述弹性回复机构5对所述内转盘2的作用力方向相同,所述多个弹性限位部6在所述内转盘2上的设置方向与所述导联线1在所述内转盘2上的缠绕方向相反。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导联线1缠绕在内转盘2的周面上,导联线 1的缠绕方向与弹性回复机构5的作用力方向相同,即若弹性回复机构5作用在内转盘上的力使得内转盘2顺时针旋转,则导联线1顺时针缠绕在内转盘2上。内转盘2一端的端侧上沿其周向设置有多个截面为三角形的弹性限位部6,该多个弹性限位部6的设置方向与导联线1的缠绕方向相反,则该多个弹性限位部6沿逆时针方向设置在内转盘2的周向上。与之对应的,外转盘3的内壁上设置有止挡片7,止挡片7的自由端设置在两个相邻的弹性限位部6之间使得即使弹性回复机构5对内转盘2有作用力,内转盘2也无法转动。但在使用该卷线装置时,拉动与夹持夹连接的导联线1的一端,内转盘2在逆时针拉力的过程中,外转盘3上的止挡片7的自由端压缩弹性限位部6 并越过弹性限位部6,从而使得内转盘2能顺利地绕逆时针转动,即内转盘2上缠绕的导联线1从内转盘2上放出,当导联线1的长度伸出至合适的长度,停止拉动导联线1,在弹性限位部6和止挡片7的共同作用下,内转盘2停止转动,导联线1不再伸出。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止挡片7上设置有一导向片8,所述外转盘3的端面上相对应地设置有一供所述止挡片7转动时其上的所述导向片8移动的导向槽9,所述导向片8的一端伸出至导向槽9外。当需要将伸出的导联线1收回转绕在内转盘2上时,将导向片8顺着导向槽9向远离内转盘2方向移动,与导向片8连接的止挡片7的自由端则向靠近外转盘3内侧壁方向移动,止挡片7的自由端与内转盘 2的端侧之间的距离大于弹性限位部6的最高点与内转盘2的端侧之间的距离时,内转盘2在弹性回复机构5的作用下转动,进而将导联线1收回转绕在其周面上。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弹性回复机构5为卷簧片。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弹性限位部6包括倾斜设置在所述内转盘2端侧的限位片60以及与所述限位片60连接的弹簧61,所述弹簧61的一端与所述限位片60的一端连接,所述弹簧61的另一端与所述内转盘2的端侧连接,压缩所述弹簧61,所述限位片60的所述一端朝向所述内转盘2移动。这样在拉动内转盘2上的导联线1时,内转盘2受拉力作用转动,止挡片7向下压缩弹簧61进而越过该弹性限位部6从而使得内转盘2转动。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限位片60由具有弹性的塑料片或金属片制成。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止挡片7倾斜地设置在所述外转盘3 的内壁上,方便止挡片7在压缩弹性限位部6时越过弹性限位部6而使内转盘转动。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止挡片7的自由端与所述内转盘2设置有多个弹性限位部6的端侧之间具有间距,这样可以更方便地拉出导联线。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止挡片7由具有弹性的塑料片或金属片制成,止挡片7具有弹性会使得拉出或收回导联线更容易。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