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症监护仪器管路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5220发布日期:2019-08-16 22:21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重症监护仪器管路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仪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重症监护仪器管路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重症患者进行监护时,往往需要用到很多医疗仪器进行辅助治疗,其中最常用的就是氧气管和静脉点滴管,在使用供氧装置或进行静脉点滴时,氧气管和点滴管一般是放置在患者身旁,患者有时进行活动时很可能碰到氧气管和点滴管,影响供氧或点滴的效果,甚至令患者出现生命危险,因此,将氧气管和点滴管进行固定极为重要,但是,一般的固定方式很简单,当固定住氧气管或点滴管后,需要再固定另一种管路时需要将固定装置打开,此时之前固定的管路很可能因为不受约束而发生移动,给管路的固定工作带来不便,严重的会为患者的康复或治疗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能够设计一种在保持之前固定的管路不动的前提下,固定之后需要固定的管路的装置,就可以解决此类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重症监护仪器管路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症监护仪器管路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重症监护仪器管路固定装置,包括主体和移动框,且移动框套在主体的外侧壁,所述主体的上侧壁固定安装有立板和边板,所述边板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轴,所述第一固定轴的外侧壁套接有固定装置,所述移动框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滑块,所述主体的前后侧壁均开设有滑槽,且滑块插入到滑槽内。

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压紧块,所述压紧块的左侧壁固定安装有转动块,且转动块套在第一固定轴的外侧壁上,所述压紧块的上侧壁开设有第一矩形槽和通槽,所述第一矩形槽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轴,所述压紧块的下侧壁开设有第一半圆槽,所述主体的上侧壁开设有第二半圆槽。

所述固定装置共有三个,且后一个所述固定装置的转动块套接在前一个所述固定装置的有第二固定轴上。

所述移动框的前后侧壁均固定安装有橡胶片。

所述滑槽的内腔下侧壁开设有卡槽。

所述第一半圆槽与第二半圆槽的内侧壁均固定安装有海绵垫。所述主体的下侧壁开设有第二矩形槽,所述第二矩形槽的下侧壁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右侧壁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侧壁螺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左侧壁固定安装有顶板,所述螺纹杆的右侧壁固定安装有旋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过程:

在使用此重症监护仪器管路固定装置时,先对此装置进行固定,旋转旋钮带动螺纹杆转动,进而令螺纹杆带动顶板进行水平方向的移动,之后通过第二矩形槽内腔右侧壁与顶板的左侧壁夹住床边等位置,实现此装置的位置的固定,之后可以转动左侧的固定装置,将管路放置到此位置的第一半圆槽与第二半圆槽之间,实现对管路的固定,然后移动移动框,令移动框移动至此固定装置的通槽内,实现对固定装置和移动框的双重位置限定,之后再次需要对其他管路进行固定时,可以转动中间的固定装置,此时左侧的固定装置在移动框的限定下不会运动,即可将管路固定在中间的固定装置处,然后将移动框移动至中间的固定装置的通槽处即可,若需要再次进行管路固定时,以同样方法将管路固定在右侧的固定装置处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主体和固定装置的结构,可以将供氧或静脉点滴的管路进行固定,通过固定装置、移动框、滑块和滑槽的结构,可以通过移动框移动至通槽内对固定装置进行位置的限定,同时在再次进行管路固定时,不会对已经固定的管路造成影响,令其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移动框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重症监护仪器管路固定装置,包括主体1和移动框7,且移动框7套在主体1的外侧壁,主体1的上侧壁固定安装有立板2和边板3,立板2起到对移动框7的限位作用,边板3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轴4,第一固定轴4的外侧壁套接有固定装置5,固定装置5可以沿着第一固定轴4转动,通过固定装置5与主体1的夹持将管路固定住,移动框7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滑块8,主体1的前后侧壁均开设有滑槽9,且滑块8插入到滑槽9内,移动移动框7时,滑块8会在滑槽9内移动,同时在将移动框7移动至固定装置5上,可以对固定装置5进行限定,防止固定装置5抬起,进而保证固定装置5对管路的固定。

固定装置5包括压紧块5-1,压紧块5-1的左侧壁固定安装有转动块5-2,且转动块5-2套在第一固定轴4的外侧壁上,通过转动块5-2在第一固定轴4上转动带动固定装置5转动,压紧块5-1的上侧壁开设有第一矩形槽5-3和通槽5-6,移动框7可以卡在通槽5-6内,进而同时对固定装置5和移动框7两者进行位置的限定,第一矩形槽5-3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轴5-4,压紧块5-1的下侧壁开设有第一半圆槽5-5,主体1的上侧壁开设有第二半圆槽6,管路放置在第一半圆槽5-5与第二半圆槽6之间。

固定装置5共有三个,且后一个固定装置5的转动块5-2套接在前一个固定装置5的有第二固定轴5-4上,因此多个固定装置5的装配,令此装置可以对多个管路进行固定。

移动框7的前后侧壁均固定安装有橡胶片10,橡胶片10处会增加摩擦力,进而方便对移动框7进行移动。

滑槽9的内腔下侧壁开设有卡槽11,卡槽11的位置与通槽5-6的位置相对应,因此,将移动框7移动至通槽5-6内时,滑块8会移动至卡槽11内。

第一半圆槽5-5与第二半圆槽6的内侧壁均固定安装有海绵垫12,通过海绵垫12具有很好的弹性和保护能力,不会对管路进行挤压。

主体1的下侧壁开设有第二矩形槽13,第二矩形槽13的下侧壁固定安装有固定板14,固定板14的右侧壁开设有螺纹孔15,螺纹孔15的内侧壁螺接有螺纹杆16,螺纹杆16在螺纹孔15内的转动会令螺纹杆16整体进行左右移动,螺纹杆16的左侧壁固定安装有顶板17,螺纹杆16的右侧壁固定安装有旋钮18,在将此装置进行固定时,旋转旋钮18带动螺纹杆16转动,进而令螺纹杆16带动顶板17进行水平方向的移动,之后通过第二矩形槽13内腔右侧壁与顶板17的左侧壁夹住床边等位置,实现此装置的位置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过程:

在使用此重症监护仪器管路固定装置时,先对此装置进行固定,旋转旋钮18带动螺纹杆16转动,进而令螺纹杆16带动顶板17进行水平方向的移动,之后通过第二矩形槽13内腔右侧壁与顶板17的左侧壁夹住床边等位置,实现此装置的位置的固定,之后可以转动左侧的固定装置5,将管路放置到此位置的第一半圆槽5-5与第二半圆槽6之间,实现对管路的固定,然后移动移动框7,令移动框7移动至此固定装置5的通槽5-6内,实现对固定装置5和移动框7的双重位置限定,之后再次需要对其他管路进行固定时,可以转动中间的固定装置5,此时左侧的固定装置5在移动框7的限定下不会运动,即可将管路固定在中间的固定装置5处,然后将移动框7移动至中间的固定装置5的通槽5-6处即可,若需要再次进行管路固定时,以同样方法将管路固定在右侧的固定装置5处即可。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