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影像介入手术治疗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57826发布日期:2019-05-24 21:26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影像介入手术治疗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介入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影像介入手术治疗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介入放射学又称介入治疗学,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融合了影像诊断和临床治疗于一体的新兴学科。它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CT、超声和磁共振等影像设备的引导和监视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通过人体自然孔道或微小的创口将特定的器械导入人体病变部位进行微创治疗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目前已经成为与传统的内科、外科并列的临床三大支柱性学科。

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的问题:介入治疗室中是带有辐射的,尽管医疗人员穿戴有防辐射铅衣,但是仍然存在微弱的辐射侵害,所以在对患者介入治疗时,尽量避免过多的医护人员进入,以防止受到辐射侵害,但是医护人员数量的减少,又导致了主治医生必须亲自挑选必要的医疗工具,用完时还转身归还到医疗架上,显得十分的不便,同时也增加了主治医生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影像介入手术治疗辅助装置,具有方便拿取和灵活度高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影像介入手术治疗辅助装置,包括介入治疗造影设备本体,所述介入治疗造影设备本体的表面设置有第一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异于介入治疗造影设备本体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异于第一连接组件的一端通过第三连接组件连接有医疗工具篮。

为了使第一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和第三连接组件能够相互转动且保持转动后的位置不变,同时又能支撑起医疗工具篮,方便医生拿取医疗工具,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组件通过底座固定安装在所述介入治疗造影设备本体的表面,U形支杆与底座通过第一阻尼片转动连接,底座与所述介入治疗造影设备本体通过螺钉固定连接,U形支杆异于底座的一端开设有两个转动槽;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中部支杆、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二阻尼片和第三阻尼片,其中中部支杆的一端两侧均一体成型有第一转轴,U形支杆与中部支杆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且U形支杆与中部支杆还通过第三阻尼片转动连接,中部支杆的另一端嵌入固定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三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块、第一连接块和第四阻尼片,其中第一连接块的内部通过第四阻尼片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三连接组件的一侧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通过第二连接块和第二转轴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三连接组件的一侧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还通过第二阻尼片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组件的另一侧与所述医疗工具篮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为了方便医生在不用医疗工具时,可以让医疗工具篮不占用空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上开设有凹槽,收缩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嵌入至凹槽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介入治疗造影设备本体上增设了一个辅助装置,以便于医生方便拿取医疗工具,具体为在介入治疗造影设备本体的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和第三连接组件,同时第三连接组件上固定连接有医疗工具篮,由于第一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和第三连接组件间都是通过转轴和阻尼器相连接,这样可以带动医疗工具篮前后收缩,伸展开来时方便主治医生拿取医疗用具,而不需转身到医疗架上拿取医疗用具,且收缩时亦可不占空间,灵活度极高。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介入治疗造影设备本体;2、第一连接组件;21、底座;22、U 形支杆;23、第一阻尼片;24、转动槽;3、第二连接组件;31、中部支杆; 32、第一转轴;33、第二转轴;34、第二阻尼片;35、第三阻尼片;4、第三连接组件;41、第一连接块;42、第二连接块;43、第四阻尼片;5、医疗工具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影像介入手术治疗辅助装置,包括介入治疗造影设备本体1,介入治疗造影设备本体1的表面设置有第一连接组件2,第一连接组件2通过底座21固定安装在介入治疗造影设备本体1的表面,U形支杆22与底座21通过第一阻尼片23转动连接,底座 21与介入治疗造影设备本体1通过螺钉固定连接,U形支杆22异于底座21 的一端开设有两个转动槽24;第一连接组件2异于介入治疗造影设备本体1 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组件3,第二连接组件3包括中部支杆31、第一转轴32、第二转轴33、第二阻尼片34和第三阻尼片35,其中中部支杆31的一端两侧均一体成型有第一转轴32,U形支杆22与中部支杆31通过第一转轴32转动连接,且U形支杆22与中部支杆31还通过第三阻尼片35转动连接,中部支杆31的另一端嵌入固定有第二转轴33;第一连接组件2上开设有凹槽,收缩时第二连接组件3嵌入至凹槽中;第二连接组件3异于第一连接组件2的一端通过第三连接组件4连接有医疗工具篮5。第三连接组件4包括第一连接块41、第一连接块41和第四阻尼片43,其中第一连接块41的内部通过第四阻尼片43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块42;第三连接组件4的一侧与第二连接组件3通过第二连接块42和第二转轴33转动连接,且第三连接组件4 的一侧与第二连接组件3还通过第二阻尼片34转动连接,第三连接组件4的另一侧与医疗工具篮5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医疗工具篮5为不锈钢合金构件。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首先,本实用新型在介入治疗造影设备本体1上增设了一个辅助装置,以便于医生方便拿取医疗工具,具体为在介入治疗造影设备本体1的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组件2、第二连接组件 3和第三连接组件4,同时第三连接组件4上固定连接有医疗工具篮5,由于第一连接组件2、第二连接组件3和第三连接组件4间都是通过转轴和阻尼器相连接,这样可以带动医疗工具篮5前后收缩,伸展开来时方便主治医生拿取医疗用具,收缩时亦可不占空间,灵活度极高,其次医疗工具篮5是由含银离子的金属框架制成,具有抗菌作用,它的内部分为三个部分,用以放置不同种类的医疗工具,使用时,使用者只要在对患者介入治疗之前,将需要的医疗工具分类放置在医疗工具篮5内,然后推动医疗工具篮5使辅助装置折叠收缩,当手术治疗室,再拉动辅助装置将其伸展开来,方便拿取医疗工具。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