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温冲洗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耳鼻喉治疗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60246发布日期:2020-02-18 13:17阅读:465来源:国知局
恒温冲洗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耳鼻喉治疗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恒温冲洗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耳鼻喉治疗台。



背景技术:

在现如今的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医用电器设备的发展紧随着现代化医学的脚步,增加操作的便利性以及经济性,是现代医用电器设备发展的方向。医用消毒冲洗容器主要用于妇科、耳鼻喉科患者的病灶部位及脓疮或肿瘤的术后部位等进行冲洗和消毒。消毒液的温度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才能对患者进行冲洗消毒,如果在水温较低的情况下对患者外耳道进行消毒清洗时,患者可能会昏晕过去,反之若温度过高很容易烫伤患者。传统的医用冲洗器各部件之间接口及接线较多,当需要对容器自身进行消毒时,无法进行拆卸清洗消毒,一旦拆卸往往会使设备受损或者产生故障,例如水管接头松动、接线被腐蚀、传感器失效等。

由此可见,提供一种改进的恒温冲洗系统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恒温冲洗系统,拆卸清洗方便,感测温度精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恒温冲洗系统,包括清洗容器、加热装置、红外温度传感器、引流装置,所述清洗容器中装有液体,所述加热装置给所述清洗容器内的液体加热,所述引流装置输送清洗容器中的液体,所述恒温冲洗系统还包括控制加热装置开关的主控板,所述主控板设定阈值,当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高于或者等于所述阈值时,所述主控板控制加热装置关闭,当检测值低于所述阈值时,所述主控板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开启,所述清洗容器具有本体与盖体,所述本体与盖体可快速分离地安装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引流装置具有导管,所述导管贯穿所述盖体的上下表面并延伸至本体中,所述引流装置通过导管输送所述本体中的液体,所述主控板控制所述引流装置的开关。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装置为涡流加热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盖体与所述导管可相对移动地安装在一起。

进一步的,包括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恒温冲洗系统。

再者,本实用新型中的恒温冲洗系统利用涡流加热原理,对清洗容器内的液体进行加热,并采用红外温度传感器检测液体的温度,再将温度值传递给主控板,主控板控制清洗容器内的温度,使温度控制更加精确,整个系统由于采用微电脑控制,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更高,同时,清洗容器可快速分离,增加了清洗容器消毒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恒温冲洗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给出了本实用新型中恒温冲洗系统的组成结构。

恒温冲洗系统包括盛放液体的清洗容器100、加热清洗容器100内液体的加热装置200、检测清洗容器100内液体的红外温度传感器300、控制加热装置200的主控板400、输送清洗容器100内液体的引流装置500,清洗容器100内的液体为消毒液、清洗液等液体,清洗容器的材质为医用不锈钢,加热装置200为涡流加热装置,红外温度传感器300检测清洗容器100内液体的温度,并将检测到的温度值发送给主控板400,主控板400接受红外温度传感器300发来的数据并处理,主控板400控制加热装置200的开启与关闭,控制引流装置500的开启与关闭。

在恒温冲洗系统工作时,红外温度传感器300检测清洗容器100内液体的温度数据,主控板400将预设温度值与红外温度传感器300检测的温度值比较,当检测温度值低于预设温度值时,主控板400启动加热装置200,加热清洗容器100内的液体;当检测温度值高于或等于预设温度值时,主控板关闭加热装置200,停止加热。当需要冲洗时,主控板400开启引流装置500,将清洗容器100内的液体输送至需要清洗的地方。清洗容器100具有本体101与盖体102,引流装置500的导管501贯穿盖体102的上下表面并延伸至本体101中,盖体102与导管501之间可相对移动,盖体102与本体101可相对移动,当需要本体101进行消毒时,本体101与盖体102可快速分离,不需要拆卸工具,拆卸方便快捷,避免了传统的清洗容器由于各部件之间接口及接线较多,清洗时设备受损或者产生故障的问题,例如水管接头松动、接头被腐蚀,传感器失效等问题。本实用新型中的恒温冲洗系统应用于耳鼻喉治疗台。

本实用新型中的恒温冲洗系统利用涡流加热原理,对清洗容器100内的液体进行加热,并采用红外温度传感器300检测液体的温度,再将温度值传递给主控板,主控板控制清洗容器100内的温度,使温度控制更加精确,整个系统由于采用微电脑控制,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更高,同时,清洗容器可快速分离,增加了清洗容器消毒的便利性。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