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护理机的可穿戴式工作头及护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19879发布日期:2019-09-20 21:49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护理机的可穿戴式工作头及护理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护理机的可穿戴式工作头及护理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因心脑血管等疾病而导致的大、小便不能自理的卧床病人在逐年增加,对家庭、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由于病人的排便不能自理,需要陪护人员的协助,而病人排便时间的不确定性,增加了陪护人员的工作量,并且对病人的生理、特别是精神上造成很大的痛苦和负担。因此,医疗机构和病患家属往往会使用专用的大小便护理机,通过护理机主机与穿戴式的工作头自动清理人体排泄物及清洗烘干下体。常见的工作头病人穿戴后臀部受力不均衡,臀部顶压感强,不便于翻身,使用时间长了患者容易疲累难受,因此,有必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穿戴舒适性的可穿戴式工作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护理机的可穿戴式工作头,包括托盘部、凝胶垫,托盘部设有容纳排泄物的便池,托盘部与凝胶垫用以直接或间接的承载人体臀部,所述凝胶垫设有用以放置托盘部的缺口。

如此设置,凝胶垫柔软、形状恢复性好、适于卷曲,便于病人翻身且提高人体臀部穿戴的舒适性。

可选的,工作头还包括支架,凝胶垫的一部分包覆成型于支架表面而将支架与凝胶垫连为一体,凝胶垫通过支架装配于托盘部。

可选的,缺口呈U形,支架沿着缺口的边缘延伸并呈U形。

可选的,支架包括一体连接的U形底板与U形侧板,U形底板装配至托盘部底部下方,U形侧板围绕在托盘部外围并与托盘部外围相匹配。

可选的,支架还包括自U形底板一体向上延伸的若干装配柱,装配柱从托盘部底部延伸入托盘部内与托盘部固定。

可选的,装配柱设有上下贯通的装配孔,螺钉由U形底板底侧向上穿过装配孔并锁固于托盘部。

可选的,凝胶垫的上下表面分别覆有不透水的防护薄膜层。

可选的,凝胶垫包括位于缺口左侧的左侧部、位于缺口右侧的右侧部、位于缺口前侧的前侧部、分布于左侧部上表面、右侧部上表面、前侧部上表面的多个凸包。

可选的,所述多个凸包包括至少一组第一凸包,每一组第一凸包排成围绕在托盘部外围的呈U形的一排。

可选的,所述至少一组第一凸包包括相邻的第一组第一凸包与第二组第一凸包,第一组第一凸包与第二组第一凸包之间形成一条U形的间隔区域,U形的间隔区域围绕在托盘部外围。

可选的,还包括包覆凝胶垫的外套,凝胶垫位于外套之内,外套包括覆盖于缺口的遮覆层,遮覆层遮覆于托盘部的底面。

可选的,外套包覆支架,外套设有供支架所设的装配柱穿过的通孔,装配柱从托盘部底部延伸入托盘部内与托盘部固定。

可选的,工作头还包括位于便池后侧的用于向前喷水的后出水口,前侧部上表面具有若干位于左右相邻的凸包之间的若干第一间隔,在前后方向上所述第一间隔向前被其前方的凸包遮挡。

可选的,托盘部设有位于其外侧且位于便池前方的上表面,各凸包的上端高出于上表面。

可选的,工作头还包括凝胶垫圈、与托盘部相对的尿罩,凝胶垫圈环设于尿罩与便池开口,凝胶垫圈包括与尿罩结合的上部、与上部相对并与托盘部结合的下部、连接上部与下部的中部,凝胶垫圈的所述下部至少部分置于缺口之中。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护理机,包括护理机主机及前述的工作头,所述工作头与护理机主机通过管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护理机的可穿戴式工作头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护理机的可穿戴式工作头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护理机的可穿戴式工作头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护理机的可穿戴式工作头的前穿戴部与凝胶垫分离后的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护理机的可穿戴式工作头水平剖的一剖视图(第一卡扣件与第二卡扣件处于锁扣状态,剖面剖开第一卡扣件、第二卡扣件);

图6为图5的当第一卡扣件与第二卡扣件处于解锁状态时的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护理机的可穿戴式工作头水平剖的另一剖视图(第二卡扣件被向工作头内按压而与第一卡扣件处于锁扣状态,剖面剖开延伸部、抵压弹簧);

图8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护理机的可穿戴式工作头后座的分解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护理机的可穿戴式工作头后座的另一分解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护理机的可穿戴式工作头后座的立体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护理机的可穿戴式工作头后座去掉前侧壁等的立体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护理机的可穿戴式工作头前侧壁的立体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护理机的可穿戴式工作头第二卡扣件的立体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护理机的可穿戴式工作头后侧壁的立体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护理机的可穿戴式工作头后侧壁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护理机的可穿戴式工作头的凝胶垫与支架分离后的视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护理机的另一种可穿戴式工作头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参照图1至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护理机的可穿戴式工作头,适于长时间的穿戴于人体胯部,对人体的大小便自动清理,减轻家属及护工的负担,本可穿戴式工作头通过管路与护理机主机(未图示)连接,管路可包括排污软管90、进水管、数据传输线路等,护理机主机的抽吸设备通过管路将可穿戴式工作头收集的排泄物抽吸到护理机主机内。本可穿戴式工作头包括前穿戴部1、后座2、尿罩91、凝胶垫5、锁扣结构。尿罩91与前穿戴部1活动连接。前穿戴部1与后座2锁扣在一起,锁扣结构用于将前穿戴部1与后座2锁扣在一起。

锁扣结构包括第一卡扣件30、第二卡扣件4,第一卡扣件30与第二卡扣件4锁扣在一起以将前穿戴部1与后座2锁扣在一起,第二卡扣件4可在外力作用下沿着一第一方向移动而与第一卡扣件30解除锁扣。第二卡扣件4可在外力作用下沿着第一方向直线移动,前穿戴部1与后座2的对接方向与第一方向之间具有夹角,夹角为70度至110度。前穿戴部1与后座2前后对接,第一方向垂直于前后方向,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第一方向垂直于前穿戴部1与后座2的对接方向。第一卡扣件30呈勾状,第一卡扣件30完全隐藏于工作头之内,第二卡扣件4仅有其作动部40暴露于工作头之外(指的是从工作头外侧能够看到作动部40,作动部40可以是至少部分位于工作头之外,或者作动部40完全收缩于工作头之内并通过第一通口20而对外可见),解锁时,可向工作头之内推动作动部40而推动第二卡扣件4沿着第一方向移动而脱离第一卡扣件30,从而第二卡扣件4与第一卡扣件30解除锁扣。锁扣结构尽量隐藏式的设计利于消除人体穿戴后锁扣结构产生的异物感,也可避免锁扣结构勾到其他物件,另外外置的锁扣结构容易被无意中操作而解锁,本设计能够减少被误解锁的情形发生。解锁时,向工作头内推动第二卡扣件4,使第二卡扣件4与第一卡扣件30脱离而解除锁扣。第二卡扣件4可沿着第一方向平移而与第一卡扣件30脱钩,从而解除前穿戴部1与后座2之间的锁扣,推动第二卡扣件4沿着第一方向平移一定距离后第二卡扣件4与第一卡扣件30脱钩。第一卡扣件30延伸入后座2内,第一卡扣件30与第二卡扣件4前后勾在一起而相互锁扣。

第二卡扣件4包括作动部40,作动部40暴露于工作头之外(指的是从工作头外侧能够看到作动部40),第一通口20贯通工作头内部与工作头外侧,作动部40可在外力(比如用手推动)推动下顺着第一通口20沿着第一方向向工作头内部移动而带动第二卡扣件4沿着第一方向移动。作动部40收容于第一通口20。作动部40包括暴露于工作头之外供外力直接推动的外板400、自外板400的相对两侧弯折延伸出的两个侧板401、折边402,外板400封堵第一通口20,外板400可在外力推动下在第一通口20内移动,外板400可移动的范围在第一通口20之内未超出第一通口20的内外两端。第一通口20包括多个侧壁200,这些侧壁200围成所述第一通口20,第一通口20的截面呈与外板400匹配的形状,大致为长方形。第一通口20包括位于其内外两端的内端口201与外端口202,第一通口20外端口202面积的四分之三以上被外板400封堵。侧板401的外端连接外板400,折边402自侧板401的内端弯折延伸出,折边402止挡于内端口201以防止作动部40向外脱离第一通口20,外板400没有向外超出第一通口20外端口202。在弹性件31的弹力作用下,折边402抵靠挡于第一通口20内端口201。外板400、侧板401、折边402构成阶梯状,折边402收容于工作头之内,解锁时向工作头内推动外板400,外板400沿着第一通口20向工作头内移动,使得第二卡扣件4沿着第一方向移动。折边402垂直于第一方向,侧板401平行于第一方向及侧壁200,折边402、侧板401分别竖直设置。

第二卡扣件4还包括连接部41、卡勾部42,连接部41一体连接于作动部40与卡勾部42之间,外板400、侧板401分别一体连接于连接部41,折边402位于连接部41相反两侧,本实施例中折边402位于连接部41前后两侧。作动部40、连接部41、卡勾部42三者一体连接,作动部40与卡勾部42位于连接部41的相反两侧。连接部41为平板,连接部41呈长形,具体而言连接部41为长形板,连接部41平行于第一方向,连接部41为水平的。

第一卡扣件30设于前穿戴部1,第二卡扣件4设于后座2,后座2设有内腔21、前侧壁22、后端壁25、相对的第一侧壁23与第二侧壁24,前侧壁22、后端壁25、第一侧壁23、第二侧壁24分别围在内腔21的一侧,第一通口20贯通内腔21与第二侧壁24外侧,外端口202位于第二侧壁24,作动部40沿着第一方向向工作头内部移动时是朝向第一侧壁23移动。外板400处于第二侧壁24外表面的内侧,外板400没有向外超出第二侧壁24外表面,使得人体穿戴工作头后不会因外板400的存在而产生异物感,否则外板400或者作动部40超出第二侧壁24外表面则人体穿戴后会有异物感,外板400的外表面与第二侧壁24的外表面对齐或者落差很小,外板400的外表面与第二侧壁24的外表面可以比较平滑或平顺的过渡。在左右方向上,第二卡扣件4位于第一卡扣件30与第一侧壁23之间。前侧壁22面向前穿戴部1,第一卡扣件30向后穿过后座2前侧壁22进入后座2内腔21,第二卡扣件4收容于后座2内腔21,第二卡扣件4在外力作用下沿着第一方向移动时是朝向第一侧壁23移动。

工作头还包括弹性件31,卡勾部42位于工作头内部,第二卡扣件4通过卡勾部42与第一卡扣件30锁扣,作动部40可在外力推动下沿着第一方向向工作头内部移动而带动第二卡扣件4施力于弹性件31使得弹性件31逐渐弹性变形,所述外力撤去后弹性件31带动第二卡扣件4复位,所述外力撤去后弹性件31推动第二卡扣件4复位。弹性件31可以是弹性悬臂、拉簧。第二卡扣件4沿着第一方向移动时卡勾部42施力于弹性件31使得弹性件31逐渐弹性变形,撤去对作动部40的所述外力后,弹性件31逐渐回复形状而施力于卡勾部42以带动第二卡扣件4复位。卡勾部42设有与第一侧壁23间隔相对的挡壁420、卡勾421、分别由挡壁420朝向第一侧壁23延伸并间隔相对的第一挡板422与第二挡板423,弹性件31设于挡壁420与第一侧壁23之间。弹性件31为弹簧,第一侧壁23与挡壁420位于弹性件31轴向的两侧,第一挡板422与第二挡板423位于弹性件31径向的两侧。弹性件31被抵压于第一侧壁23与卡勾部42之间,进一步的,弹性件31被抵压于第一侧壁23与挡壁420之间。弹性件31限位于第一挡板422与第二挡板423之间,第一挡板422与第二挡板423分别自挡壁420朝向第一侧壁23延伸,第一挡板422、第二挡板423垂直于挡壁420,第一挡板422、第二挡板423平行于第一方向,第一挡板422与第二挡板423位于挡壁420的相反两侧,挡壁420垂直于第一方向。第一挡板422、第二挡板423、挡壁420分别竖直设置。弹性件31与作动部40位于卡勾部42的相反两侧。弹性件31为圆柱形或圆锥形弹簧。第一挡板422位于第二挡板423前方并与卡勾421一体连接,卡勾421位于第一挡板422前侧。第一挡板422设有面对第二挡板423的第一凹面4220,第二挡板423设有面对第一挡板422的第二凹面4230,第一凹面4220与第二凹面4230相对,第一凹面4220与第二凹面4230围在弹性件31的相反两侧,第一凹面4220与第二凹面4230限位所述弹性件。第一凹面4220与第二凹面4230分别呈弧形,第一凹面4220与第二凹面4230可以在第一挡板422与第二挡板423相对位置不变的情形下增大第一挡板422与第二挡板423之间的空间,实现能够匹配径向更大的弹性件31。第一凹面4220与第二凹面4230分别贴靠或贴近弹性件31外周。

后座2还设有自第一侧壁23朝向第二侧壁24延伸的延伸壁26,延伸壁26与第二卡扣件4之一设有导轨260,延伸壁26与第二卡扣件4之另一设有导槽43,导轨260与导槽43相配合(导轨260沿着导槽43移动)用以导引第二卡扣件4沿着第一方向移动。导轨260、导槽43分别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延伸壁26自第一侧壁23一体延伸出并收容于内腔21。延伸壁26包括后壁261、上壁262、下壁263,上壁262、后壁261、下壁263连接构成U形并围成一收容空间264,卡勾部42部分收容于收容空间264,导轨260设于上壁262、下壁263,导槽43至少部分设于卡勾部42,本实施方式中,导槽43的一部分位于连接部41。后座2还设有自第一侧壁23延伸出并位于收容空间264内的定位凸起265,弹性件31一端套设于定位凸起265,弹性件31相反另一端抵接于挡壁420。延伸壁26朝向第一通口20延伸,延伸壁26朝向第一通口20所在一侧延伸,导轨260位于延伸壁26的相反两侧,卡勾部42自延伸壁26的与第一侧壁23相反的一端装配至延伸壁26。

后座2设有抵压弹簧27、收容抵压弹簧27的弹簧收容腔28,前穿戴部1设有向后延伸的延伸部15,延伸部15穿过前侧壁22进入弹簧收容腔28并抵压于抵压弹簧27。如此设计,能够增强第一卡扣件30与第二卡扣件4的锁扣力度,并且当第一卡扣件30与第二卡扣件4解除锁扣后能够助力前穿戴部1与后座2前后分离。延伸部15呈柱状。延伸部15一体连接于前穿戴部1的后侧壁110。本实施方式中前穿戴部1在后侧壁110斜对角的位置设有一对延伸部15,相应的,后座2设有一对抵压弹簧27。

后座2设有端帽290、自前侧壁22向后延伸的延伸筒291,端帽290装配至延伸筒291的后侧,端帽290与延伸筒291围成弹簧收容腔28,抵压弹簧27后端抵压于端帽290。端帽290设有向前凸出的抵压凸起292,抵压弹簧27后端抵压于抵压凸起292,抵压凸起292可以是十字筋位,也可是平台。后座2还包括前后贯通的延伸管293,前穿戴部1还包括连接电子元件的电线(未图示)及连接电线的电连接头(未图示),电线穿入于延伸管293,电连接头可向后穿出延伸管293至后座2的外部。电子元件可以为前穿戴部1内部的检测大便用的传感器(可以是红外传感器)或尿罩91上的检测小便的传感器(比如导电金属层)。延伸管293由前侧壁22一体向后延伸形成,后座2还包括与前侧壁22相对的后端壁25,后端壁25开设有对应延伸管293后端的第二通口250,电连接头可向后穿出延伸管293、第二通口250至后座2的外部。电线穿过后侧壁110。

前穿戴部1包括托盘部10、垂直部11、第一排污管12。垂直部1连接于1托盘部1,位于托盘部1的后侧,大致竖直设置而垂直于水平面。托盘部10设有便池100,后侧壁110设于垂直部11,后侧壁110属于垂直部11的一部分,第一排污管12连通便池100并穿过后侧壁110,后座2设有与第一排污管12对接的第二排污管294,第二排污管294通过排污软管90与护理机主机连通。第一卡扣件30一体连接于后侧壁110,自后侧壁110向后延伸,后侧壁110与前侧壁22相面对。垂直部11与后座2对接。

第一卡扣件30与第二卡扣件4前后勾在一起以将前穿戴部1与后座2前后锁扣在一起,前侧壁22面向前穿戴部1,第一卡扣件30向后穿过后座2前侧壁22进入后座2内腔21,第二卡扣件4收容于后座2内腔21,第二卡扣件4在外力作用下朝向第一侧壁23移动而脱离第一卡扣件30以与第一卡扣件30解除锁扣。第一通口20贯通内腔21与第二侧壁24外侧,作动部40位于第一通口20处并暴露于第一通口20,作动部40可被外力向第一侧壁23推动而带动第二卡扣件4朝向第一侧壁23移动。第二卡扣件4为一件式零件。

前侧壁22设有贯通后座2内腔21与后座2外部的开口220,第一卡扣件30经由开口220进入后座2内腔21。后座2还设有分别自前侧壁22向后延伸的第一侧板295、第二侧板296、第三侧板297、第四侧板298,第一侧板295、第二侧板296、第三侧板297、第四侧板298围成筒形,筒形的前端即开口220,第一侧板295与第二侧板296相对(具体而言第一侧板295与第二侧板296左右相对),第三侧板297与第四侧板298相对(具体而言第三侧板297与第四侧板298上下相对),第一侧板295向后超出第二侧板296,第三侧板297、第四侧板298分别连接于第一侧板295与第二侧板296之间,第一卡扣件30延伸入第一侧板295与第二侧板296之间,卡勾421与第二侧板296左右相对,卡勾421位于第二侧板296后侧并与第二侧板296前后相对,第一卡扣件30位于卡勾421与第二侧板296之间,第二卡扣件4在外力作用下沿着第一方向移动时卡勾421是朝向远离第一侧板295的方向移动,后座2还设有连接第二侧板296与后侧壁110的若干加强筋299。第一卡扣件30包括位于其后侧的第一导引面300,第二卡扣件4包括位于其前侧的第二导引面4210,第二导引面4210设于卡勾421,第一导引面300与第二导引面4210用以导引第一卡扣件30与第二卡扣件4相顺畅对接。

前穿戴部1还设有进水接头13、进风接头14,进水接头13穿过前侧壁22、后侧壁110,进风接头14穿过前侧壁22、后侧壁110,前侧壁22设有供进水接头13穿过的孔、供进风接头14穿过的孔,后侧壁110设有供进水接头13穿过的孔、供进风接头14穿过的孔,进水接头13用以进水以供清洗人体及排泄物,进风接头14用于进风以供烘干人体等。

装配时,前穿戴部1与后座2前后对接,卡勾421与第一卡扣件30勾在一起而相互锁扣,解锁时,向后座2内腔21内推动作动部40,从而推动第二卡扣件4移动,卡勾421与第一卡扣件30脱开后,即可前后分开前穿戴部1与后座2。

托盘部10用以直接或间接的承载人体臀部,便池100用于容纳排泄物,其特征在于:托盘部10与凝胶垫5用以直接或间接的承载人体臀部,所述凝胶垫5设有用以放置托盘部10的缺口50。本设计采用凝胶垫5,提高人体臀部穿戴的舒适性。后座2的下部也置于缺口50中。

工作头还包括支架92,凝胶垫5的一部分包覆成型于支架92表面而将支架92与凝胶垫5连为一体,凝胶垫5通过支架92装配于托盘部10。如此设计,凝胶垫5与支架92可稳定的结合在一起,凝胶垫5本身材质较软,不方便与托盘部10直接结合,利用支架92凝胶垫5可稳定装配至托盘部10。缺口50呈U形,支架92沿着缺口50的边缘延伸而呈U形。

支架92包括一体连接的U形底板920与U形侧板921,U形底板920装配至托盘部10底部下方,U形侧板921围绕在托盘部10外围并与托盘部10外围相匹配,如此设计,支架92能够与托盘部10更充分的结合。凝胶垫5的一部分包覆于U形侧板921表面。

支架92还包括自U形底板920一体向上延伸的若干装配柱922,装配柱922从托盘部10底部延伸入托盘部10内与托盘部10固定,如此设计,装配柱922的装配固定不影响托盘部10顶面,装配柱922的存在不影响托盘部10的人体穿戴舒适度。装配柱922设有上下贯通的装配孔(未图示),螺钉由U形底板920底侧向上穿过装配孔并锁固于托盘部10,如此设计,不影响托盘部10的人体穿戴舒适度。

凝胶垫5的上下表面分别覆有不透水的防护薄膜层(未图示)。防护薄膜层强度较高而不容易破损,能够防止凝胶垫5的凝胶撕裂溢出。防护薄膜层可采用TPU材料(Thermoplastic Urethane,中文名称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可为透明的;也可采用TPU薄膜层外侧复合一层布料,这样即使取消外套(未图示),人体臀部仍是与布料层贴靠,人体皮肤会更加的习惯与舒适。防护薄膜层紧密的与凝胶垫5结合在一起,上面的防护薄膜层与凝胶垫5上表面102之间没有空气泡,下面的防护薄膜层与凝胶垫5下表面之间没有空气泡。

凝胶垫5呈板状,凝胶垫5包括位于缺口50左侧的左侧部51、位于缺口50右侧的右侧部52、位于缺口50前侧的前侧部53、分布于左侧部51上表面102、右侧部52上表面102、前侧部53上表面102的多个凸包54,如此设计,人体臀部承载于凸包54后人体臀部下方可利用凸包54之间的间隔(间隔可以尺寸有不同,视所需的效果去选定,有的间隔小一些,可以是缝)进行空气流通,通气性良好,即使人体臀部下方出现水、尿液等,也更容易借由间隔的良好通气性被吸除烘干,从而利于人体臀部的位置保持通气干爽。左侧部51、右侧部52、前侧部53呈板状。凸包54密布于凝胶垫5的上表面102。所述多个凸包54包括至少一组第一凸包540,每一组第一凸包540排成围绕在托盘部10外围的呈U形的一排。所述至少一组第一凸包540包括相邻的第一组第一凸包540与第二组第一凸包540,第一组第一凸包540与第二组第一凸包540之间形成一条U形的间隔区域55,U形的间隔区域55围绕在托盘部10外围,如此设计,U形的间隔区域55方便人体左/右侧翻时凝胶垫5左侧部51分/右侧部52分能够利用间隔区域55更好的进行卷曲,改善凝胶垫5的方便翻身性能。U形的间隔区域55贯穿左侧部51、右侧部52、前侧部53。U形的间隔区域55的第一端550延伸至凝胶垫5左侧部51的左侧面510,U形的间隔区域55的第二端551延伸至凝胶垫5右侧部52的右侧面520。

工作头还包括包覆凝胶垫5的外套,凝胶垫5位于外套之内,外套包括覆盖于缺口50的遮覆层(未图示),遮覆层遮覆于托盘部10的底面101,如此设计,使得工作头的整体性更好。外套采用带网眼的布料缝制而成,透气性好。外套包覆支架92,外套设有供支架92所设的装配柱922穿过的通孔(未图示)。

工作头还包括位于便池100后侧的用于向前喷水的后出水口16,后出水口16设于前穿戴部1,前侧部53上表面102具有若干位于左右相邻的凸包54之间的若干第一间隔530,在前后方向上所述第一间隔530向前被第一间隔530前方的凸包54遮挡,如此设计,后出水口16向前出水时,即使有一些水喷到第一间隔530,也会被前方的凸包54阻挡,从而抑制水在凝胶垫5上面继续向前,利于防止水向前溢出,也利于后续抽吸排泄物时被一并吸掉。若多个第一间隔530排成前后的一行并且没有凸包54的阻挡,则后出水口16喷出的水甚至容易从人体臀部底下前述的一行第一间隔530中向前直接喷出,这是不希望发生的,本设计通过凸包54的合理布局、利用凸包54阻挡可有效避免前面的情形发生。托盘部10设有位于其外侧且位于便池100前方的上表面102,各凸包54的上端高出于上表面102。大部分凸包54的上端是处于同一高度,小部分凸包54偏高一些。

参照图17所示的可穿戴式工作头,包括尿罩60、前穿戴部61、与前穿戴部61锁扣在一起的后座62、凝胶垫圈63,前穿戴部61设有托盘部611,凝胶垫圈63环设在尿罩60与托盘部611的便池610开口6100处,可穿戴式工作头穿戴于人体后凝胶垫圈63贴合于人体,起到密封作用,并且对人体臀部起到缓冲作用,凝胶垫圈63包括与尿罩60结合的上部630、与上部630相对并与托盘部611结合的下部631、连接上部630与下部631的中部632。凝胶垫圈63可用在图1至图16所示的工作头,凝胶垫圈63下部631至少部分置于缺口50之中,以与凝胶垫5相组合在一起共同承载人体臀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