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结构和智能衣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83311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导线结构和智能衣物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智能穿戴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导线结构和智能衣物。



背景技术:

由于智能衣物需要对多种人体生理数据进行测量,从而智能衣物中通常会集成有多个传感器、处理器等电子器件,这些电子器件在运行时,均会涉及供电以及数据传输的问题。

在现有技术中,可穿戴电路对电子器件进行供电和数据传输时,往往采用导线这种成本较为低廉而且易于实现的方式。

但在将导线应用到智能衣物的过程中,便会发现,由于智能衣物需要对人体的生理数据进行采集,因而,智能衣物相较于传统衣物更需要贴合人体,常采用具有较高弹性的织物制作;但导线则不具有拉伸性,在穿着智能衣物的过程中,当织物被拉伸时,与织物相固定的导线便会受到较大的拉力,存在导线断裂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导线结构和智能衣物,用于增强导线的抗拉伸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导线结构,包括作为导线载体的织物和设置于所述织物上的导线,所述织物的可拉伸性强于所述导线的可拉伸性;在所述织物上设置有可延展的褶皱结构,所述导线可滑动地穿过所述褶皱;所述褶皱的延展方向与所述导线的可拉伸方向相同。

可选地,作为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褶皱的延展方向与所述织物被拉伸概率最高的方向相同。

可选地,作为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褶皱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导线可滑动地穿过所述通孔。

可选地,作为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导线与形成所述褶皱的织线相编织。

可选地,作为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褶皱为弧形。

可选地,作为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多条所述导线相互交叉形成网状结构,所述网状结构的网孔呈平行四边形;所述平行四边形中,在所述织物上设置有所述褶皱。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衣物,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导线结构。

可选地,作为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褶皱的延展方向与人体的竖直方向或水平方向一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线结构和智能衣物,通过包括作为导线载体的织物和设置于织物上的导线,该织物的可拉伸性强于导线的可拉伸性,其中,在织物上设置有可延展的褶皱结构,导线可滑动地穿过该褶皱,并且褶皱的延展方向与导线的可拉伸方向相同。由于在织物被拉伸的情况下,褶皱会出现延展,从而在褶皱延展过程中,消耗掉了一部分拉伸能量,从而减少了施加在导线上的能量,实现了减缓拉力的目的。即使是在导线的机械性能不变的基础上,由于褶皱减缓了拉力,从而减小了导线被拉断的概率,增强了导线的抗拉伸性。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导线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网状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褶皱30的示意图之一;

图4为褶皱30的示意图之二;

图5为智能衣物的示意图之一;

图6为智能衣物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线结构和智能衣物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导线结构的示意图,该导线结构可设置于织物20上,如图1所示,导线结构包括了作为导线11载体的织物20和设置于该织物20上的导线11。

其中,织物20的可拉伸性强于导线11的可拉伸性。如图1所示,在织物20上设置有可延展的褶皱30结构,导线11可滑动地穿过该褶皱30。

由于褶皱30的延展方向与导线11的可拉伸方向相同,在织物20被拉伸的情况下,褶皱30会出现延展,从而在褶皱30延展过程中,消耗掉了一部分拉伸能量,从而减少了施加在导线11上的能量,实现了减缓拉力的目的。即使是在导线11的机械性能不变的基础上,由于褶皱30减缓了拉力,从而减小了导线11被拉断的概率,增强了导线11的抗拉伸性。

在导线结构中,导线11中的某些部分可以与织物表面的褶皱30或者非褶皱30位置处相固定,而导线11的其余部分,如图1所示,则可以可滑动地穿过这些褶皱30。

在导线11随同织物20被拉伸的情况下,褶皱30在展开的同时,与导线11出现相对滑动,从而避免织物20对导线11过分拉伸,导致导线11受力过大出现断裂。

其中,在导线11可以可滑动地穿过这些褶皱30时,具体有两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一种方式是,导线11可以通过织物表面所设置的通孔穿过褶皱30;另一种方式,可以是在褶皱30部分,将导线11作为一根特殊的织线,与形成褶皱30的织线一同进行编织,从而导线以编织的方式穿过形成褶皱30的织线,从而穿过褶皱30。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图1示意了导线11通过织物表面所设置的通孔穿过褶皱30时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图1仅用于示意性描述导线11穿过褶皱30的方式,在实际应用中,褶皱30和导线11的方向不一定是相互垂直的,还可以为0-90度之间的任意夹角。

本实施例中,在织物20上设置有可延展的褶皱30结构,导线11可滑动地穿过该褶皱30,并且褶皱30的延展方向与导线11的可拉伸方向相同。由于在织物20被拉伸的情况下,褶皱30会出现延展,从而在褶皱30延展过程中,消耗掉了一部分拉伸能量,从而减少了施加在导线11上的能量,实现了减缓拉力的目的。即使是在导线11的机械性能不变的基础上,由于褶皱30减缓了拉力,从而减小了导线11被拉断的概率,增强了导线11的抗拉伸性。

实施例二

由于设置褶皱30的目的是通过其延展,减缓导线11的拉力,因此,在对褶皱30进行设置时,应当注意褶皱30的延展方向应当与织物20被拉伸概率最高的方向相同,才能够使得褶皱30具有较高的概率可沿拉伸方向延展。

可见,在当织物具有多个拉伸方向时,褶皱30的延展方向越多,才能够具有较高的概率实现通过延展减缓拉力的目的,导线11被拉断的概率也就越低。

下面以如图2所示的网状结构的导线11为例,对褶皱30进行详细说明。

具体对于网状结构的导线11来说,多条导线11相互交叉形成了网状结构,该网状结构具有导线11相互交叉所形成的多个网孔12,如图2所示,每一个网孔12均呈平行四边形。针对每一个网孔12来说,网孔12是由四段导线围合而成的,并且,相对的两段导线之间是相互平行的,使得网孔12呈现出平行四边形,导线11相互交叉位置处记为交叉点13。

图3为褶皱30的示意图之一,如图3所示的褶皱30为直线型,仅具有一个可延展方向,即图3中的水平方向。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针对该网状结构的一个网孔12来说,在一个平行四边形内可以对应有多条直线型的褶皱30,平行四边形的四个交叉点13与织物相固定,如通过缝纫等方式将这四个交叉点13与织物相固定,从而当褶皱30在水平方向上被拉伸从而延展开时,这四个交叉点13不会出现位移,仅有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的导线11会相对织物出现相对运动,可以可滑动地穿过这些褶皱30。由于在网状结构随同织物被拉伸的情况下,褶皱30在展开的同时,与导线11出现相对滑动,从而避免织物对导线11过分拉伸而断裂。

但是,在图3所示的褶皱30在竖直方向上被拉伸时,则不具有这种可延展性,在网状结构的导线11由于拉伸出现形变时,褶皱30由于部分位置与导线11固定,反而会对导线11构成反作用力,导致导线11过分拉伸而断裂。

图3所示的褶皱30,只是多种褶皱30的实现形式中的一种,由于需要褶皱30沿拉伸方向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对于图3中的褶皱30,仅能适应沿水平方向上的拉伸,在竖直方向上不具有可延展性。而图4中的褶皱30为弧形,在褶皱30中部在竖直向上可延展,在褶皱30两端部在水平向上可延展,因而在一条褶皱30上兼具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可延展性。即使在当织物20具有多个较高概率的拉伸方向时,褶皱30也能够满足延展性的需求。

实施例三

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衣物,包括有前述实施例所提供的导线结构。具体来说,该智能衣物是由弹性织物剪裁而成,在织物上设置有多条导线11,织物的可拉伸性强于导线11的可拉伸性。

图5为智能衣物的示意图之一,如图5所示,褶皱30为直线形,沿水平方向可延展,而导线11的可拉伸方向与褶皱30的可延展方向一致,均为水平方向。这是由于对于智能衣物来说,在躯干部分,智能衣物在穿着时,在水平方向上具有最高的被拉伸概率,竖直方向上被拉伸概率次之,因此,可以按照如图4所示的方式,在智能衣物上布设褶皱30与导线11,使得褶皱30的延展方向与人体的水平方向一致。

图6为智能衣物的示意图之二,图6中,示意了另一种可能的导线结构,即多条导线11相互交叉,形成了网状结构,该网状结构具有导线11相互交叉所形成的多个网孔12,每一个网孔12均呈平行四边形,且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的两个方向应与人体的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一致。在网孔12中,织物20上布设了弧形褶皱30,褶皱30可沿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延展,从而褶皱30的延展方向与人体的竖直方向以及水平方向一致。

图6中的智能衣物中,由于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的两个方向是网状结构的最大的两个可拉伸方向,而对于智能衣物来说,在躯干部分,智能衣物在穿着时,在水平方向上具有最高的被拉伸概率,竖直方向上被拉伸概率次之,因此,可以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的两个方向分别与人体的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一致,从而能过最大限度地避免导线11在智能衣物穿着时受到较大的拉力导致断裂,同时,也减轻了导线11对织物的反作用力,减少了导线11对用户的活动所造成的干扰。

对于其他实现形式的导线11来说,褶皱30的延展也应当与人体的竖直方向,或者人体的水平方向一致,本实施例中对于其他实现形式导线11的应用场景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衣物,在织物20上设置有可延展的褶皱30结构,导线11可滑动地穿过该褶皱30,并且褶皱30的延展方向与导线11的可拉伸方向相同。由于在织物20被拉伸的情况下,褶皱30会出现延展,从而在褶皱30延展过程中,消耗掉了一部分拉伸能量,从而减少了施加在导线11上的能量,实现了减缓拉力的目的。即使是在导线11的机械性能不变的基础上,由于褶皱30减缓了拉力,从而减小了导线11被拉断的概率,增强了导线11的抗拉伸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各实施例中所提及的平行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平行,而是相对意义上的平行,由于工艺实现等方面的原因,两条平行的导线之间可以具有一定的夹角,这个夹角的大小应当在能够实现本发明原理的误差范围内。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各实施例中所提及的方向一致或相同也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相同,而是相对意义上的相同,允许存在一定的误差,只要能够实现本发明原理,均在本实施例的范围之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