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股骨上段截骨测量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93984发布日期:2019-06-13 15:52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一种股骨上段截骨测量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股骨上段截骨测量仪。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股骨上段恶性肿瘤需要做整体切除,术前通过影像学检查确定肿瘤在股骨上段的长度,然后设计术中截骨的长度,一般考虑肿瘤安全性,截骨长度比肿瘤长度一般长3cm。股骨截除后,需要采用人工肿瘤型假体置换重建,术前会根据所需截骨的长度来确定人工假体的长度匹配。一般采用的是股骨头顶到截骨端的长度来匹配等长假体进行重建。定制假体的距离长度是按照股骨头顶端到股骨干截骨平面来计算,但是术中股骨头顶位于髋臼内,不能直视直接测量,可触摸测量的区域为大粗隆。但人体股骨头顶至大粗隆的距离和人工假体股骨头顶至假体粗隆的距离是不一致的,仅仅依靠影像透视定位触摸测量,而没有直接测量取得的数据就会造成测量重建的误差。尤其是骨肿瘤患者合并股骨近端病理骨折,那么测量误差则更加显著。研发一种通过影像透视定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在术中直接精确测量股骨头顶至截骨端距离的股骨上段截骨测量仪,是本技术领域当前需要完成的任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影像透视定位,能在术中直接精确测量股骨头顶至截骨端距离的股骨上段截骨测量仪。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股骨上段截骨测量仪,由斯氏针、直尺、直尺套,环形夹、铆钉、圈形弹簧、连接杆、刻度指针、螺纹顶丝组成,其特点是:所述直尺套为条形扁方体,一侧平面上开有纵向通槽,通槽两侧的内壁中间开有纵向的内凹通槽并与纵向通槽贯通,直尺套下部一侧立侧面外壁上的横向螺纹通孔内旋入螺纹顶丝,另一侧立侧面外壁上的横向螺纹通孔内配合旋入连接杆,连接杆端部设有与直尺套平面垂直的通孔;所述环形夹为钳形结构,两个内凹的弧形钳头形相对,两个弯曲对称钳柄的中部交叉成X形,并由铆钉铰接,两个钳柄尾端之间由圈形弹簧支撑;直尺套的内凹通槽内动配合插入条形扁方体的直尺,直尺平面上多条横向排列的尺寸刻度线显露在直尺套纵向通槽中间,纵向通槽一侧的边缘上固定刻度指针指向尺寸刻度线,直尺顶端一侧的立侧面上横向悬臂固定斯氏针与环形夹空间对应。

所述斯氏针的直径为4mm,长度为20—40mm。

所述直尺的长度为280—320mm,宽度为10—15mm,厚度为4mm。

所述直尺套的长度为280—300mm,15—25mm,厚度为10mm。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通过按压钳形手柄尾端的圈形弹簧使环形夹环张开,将环形夹的夹头环抱加紧固定在股骨干上,透视下确认斯氏针水平在股骨头顶水平,然后根据术前设计的截骨的长度在直尺套内推拉直尺,达到术前设计的截骨长度值后,并旋紧直尺套下部的螺纹顶丝固定的直尺,定位直尺位置,然后在股骨上干做上标记,即可完成实际截骨长度测量定位,从而避免通过大粗隆水平触摸测量截骨导致的误差。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影像透视定位,能在术中直接精确测量股骨头顶至截骨端距离,达到了发明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述本实用新型,从图1可看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一种股骨上段截骨测量仪,由斯氏针1、直尺2、直尺套3,环形夹4、铆钉5、圈形弹簧6、连接杆7、刻度指针8、螺纹顶丝9组成,其特点是:所述直尺套3为条形扁方体,一侧平面上开有纵向通槽,通槽两侧的内壁中间开有纵向的内凹通槽并与纵向通槽贯通,直尺套3下部一侧立侧面外壁上的横向螺纹通孔内旋入螺纹顶丝9,另一侧立侧面外壁上的横向螺纹通孔内配合旋入连接杆7,连接杆7端部设有与直尺套3平面垂直的通孔;所述环形夹4为钳形结构,两个内凹的弧形钳头形相对,两个弯曲对称钳柄的中部交叉成X形,并由铆钉5铰接,两个钳柄尾端之间由圈形弹簧6支撑;直尺套3的内凹通槽内动配合插入条形扁方体的直尺2,直尺2平面上多条横向排列的尺寸刻度线显露在直尺套3纵向通槽中间,纵向通槽一侧的边缘上固定刻度指针8指向尺寸刻度线,直尺2顶端一侧的立侧面上横向悬臂固定斯氏针1与环形夹4空间对应。

所述斯氏针1的直径为4mm,长度为20—40mm。

所述直尺2的长度为280—320mm,宽度为10—15mm,厚度为4mm。

所述直尺套3的长度为280—300mm,15—25mm,厚度为10mm。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