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义齿型颌骨囊肿塞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53983发布日期:2019-07-13 08:45阅读:1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良义齿型颌骨囊肿塞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颌骨囊性病变开窗减压手术术后的颌骨囊肿塞置装置,具体地说就是一种改良义齿型颌骨囊肿塞置装置。



背景技术:

颌骨囊性病变是口腔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约占颌骨良性病变的80%以上,包括牙源性、非牙源性囊肿和良性肿瘤等。颌骨囊性病变是在颌骨内出现一含有液体的囊状肿物,逐步增大导致颌骨膨胀破坏,由于发病期间无自觉症状,往往当出现颌骨膨隆、牙齿松动、咬合紊乱等颌面部畸形时才被发现,此时颌骨可能已经严重破坏。

传统的治疗方式无外乎两种,囊腔刮治手术和颌骨(包含病变)切除手术。前者常因治疗不彻底而复发,病患难以得到有效根治而多受诟病;后者使病人颜面外形和咀嚼功能受到极大破坏,虽然可以通过自体骨移植或钛金属支架来修补,但是颜面的畸形和巨额的医疗费用,给病人生理和心理带来巨大的创伤。

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切除手术使颌骨失去了继续生长发育作用,不幸将伴随终身。

开窗减压治疗颌骨囊肿,术后不仅手术方法简易、安全性高、创伤性小,而且能促进自身新骨生成,恢复颌骨的完整性,愈后面部不留下任何疤痕,相应的,治疗费用也大大降低,符合功能性外科和美容外科原则,是一种切实有效和可行的治疗方法。

以往颌骨囊肿开窗减压治疗,常采用自凝塑料制作囊肿塞,来防止食物进入囊腔引起感染。这种塞子质硬,很容易划伤开窗口,口感极不舒适,甚至影响饮食言语。而且塞子安装后容易脱落;流管与囊腔之间空腔较大,导致软组织愈合较快,骨组织愈合不全;对于缺牙区未做处理,不利用保持缺牙间隙,会对于咬合关系产生较大的影响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良义齿型颌骨囊肿塞置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改良义齿型颌骨囊肿塞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塞体,在塞体上设有基托,在基托上设有义齿,在义齿两侧的基托上还分别设有一个卡环,在义齿和塞体内设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一端开口处与义齿一侧侧壁连通,另一端开口处与塞体下端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有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在所述的每个卡环上均设有一个缺口,使得卡环成钳状结构。

实用新型优点: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摘带过程中对囊腔刺激小,不仅达到了减压的治疗目的,有利于颌骨囊肿的愈合,又维持了牙列的完成性,有利于咀嚼功能,还不影响饮食言语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改良义齿型颌骨囊肿塞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由软衬树脂或硅胶制成的塞体1,且所述的塞体1是通过倒模的方式制成,从而使得其外形与开窗减压术后的囊肿腔体内部空间相对应,能供填充囊肿腔体内部空间,起到维持开窗口的大小和隔离食物残渣进入囊腔。

在塞体1上端上设有塑料制成的基托2,所述基托2沿颊舌侧扩展包裹塞体1上端部,这样不仅保护开窗口边缘组织,还分担部分咬合力。

在基托2的顶部上设有树脂制成的义齿3,在义齿3两侧的基托2上还分别设有一个卡环4,所述的卡环4由不锈钢制成,在每个卡环4上均设有一个缺口4a,使得卡环4成钳状结构,且在缺口4a端部设有圆弧过渡段。使得塞体塞入囊肿腔体后,能通过基托两侧的钳状卡环卡抱在塞体两侧相邻牙齿的倒凹区,从而固定塞体与基托,防止其摇晃或松脱。

在义齿3和塞体1内穿设有引流管5,所述引流管5的上端开口处5a位于义齿3较窄的一侧的侧壁上,也就是义齿3与一侧相邻牙齿邻接点下方的义齿3侧壁上,引流管5的下端与塞体1下端连通。这样的设置使得囊肿腔体内部产生的液体及时被排出避免软组织愈合较快,骨组织愈合不全的问题。而且由于引流管的上端开口处在义齿3的侧壁上这也避免了食物残渣阻塞引流管或经引流管进入囊肿的情况发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