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鼻喉给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5323发布日期:2019-08-16 22:21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耳鼻喉给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耳鼻喉给药装置。



背景技术:

耳鼻喉科包括耳、鼻、喉等部位,是人体比较容易发病的一些部位,同时也是最容易困扰和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的疾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很容易引发各种其他的多种并发症的发病,耳、鼻、喉是人体的小部位,分布在大脑的周围,耳、鼻、喉得了病最容易受影响的就是大脑,大脑受损,进而影响全身,而在耳、鼻、喉中,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为患处消毒上药占有很大的比重,而以往的治疗过程中,最常使用的方法就是用棉签为患者上药和清洗,长此以往,大大增加了耳鼻喉科医生的工作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耳鼻喉给药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更换给药头,方便快捷的对病患不同部位进行给药。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耳鼻喉给药装置,包括上壳体、下壳体、通孔、活动腔、第一推杆、第二推杆、第三推杆、活塞、螺纹孔、灭菌灯、粘膜层、出口、环形槽、旋转板、环形凸块、透孔、胶质储药桶、螺纹柱、导药管、给药头、电源和开关,所述上壳体底端与下壳体顶端通过插拔式连接,所述上壳体顶端设置有三个通孔,所述上壳体内部设置有三个活动腔,所述活动腔与通孔呈一一对应,所述第一推杆、第二推杆和第三推杆分别穿过三个通孔延伸进活动腔内,三个推杆的底端位于活动腔内均活动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底端设置有螺纹孔,所述下壳体内部设置有与上壳体相对应的三个活动腔,所述灭菌灯嵌设在下壳体内的活动腔内壁上,所述粘膜层设置于下壳体的侧壁上,所述下壳体底端设置有出口,所述下壳体底端边缘处设置有环形槽,所述下壳体的下方设置有旋转板,所述旋转板的边缘处设置有环形凸块,所述环形凸块滑动连接在环形槽内,所述旋转板上设置有透孔,所述胶质储药桶设置有三个且分别安装于活动腔内,所述胶质储药桶顶端设置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螺接在螺纹孔内,所述胶质储药桶底端设置有导药管,所述导药管底端设置有给药头,所述下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电源和开关,所述开关分别与灭菌灯和电源通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三推杆为长度可调节的伸缩杆;

优选的,所述粘膜层设置有三个且分别与下壳体的三个活动腔一一对应,其中与第三推杆相对应的粘膜层位于活动腔的底端;

优选的,所述出口设置有三个且与下壳体内的活动腔呈一一对应,三个所述出口的直径大小不同,按直径从小到大排列,出口分别对应第一推杆、第二推杆和第三推杆所在的活动腔;

优选的,所述透孔的直径大小与直径最大的出口大小相等,且所述旋转板转动时,透孔可依次与三个出口的位置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给药头为球形,三个球形给药头的直径大小不同,且分别与三个所述出口的直径大小相对应。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上壳体与下壳体通过插拔式连接在一起,故方便了上、下壳体的拆卸和安装,以便于装置的重复利用,减少经济损失。

2、一次性胶质储药桶通过螺纹柱螺接在活塞上的螺纹孔内,从而方便了胶质储药桶的更换和安装,极大的方便了医务人员的换药工作。

3、设置有三个推杆,且分别对应设置有三个活动腔,因此可分别将耳部、鼻部和喉部的药液同时安装在对应的活动腔内,旋转旋转板使得透孔对准所需药液相对应的活动腔的出口,推动推杆,使得导药管延伸出下壳体外,从而方便了医务人员快速选取所需药液,并对病人的不同部位进行治疗给药;给药头的大小设置不同,从而适用于耳部、鼻部和喉部深处给药,增加了病人给药的舒适感;第三推杆为伸缩杆,故长度可调节,从而使得其对应活动腔内部的胶质储药桶推送至下壳体内活动腔的最底端,方便给病人的喉部深处供给药液;旋转板的设置很好的阻隔了细菌从不同的出口进入到活动腔内部,对闲置的给药头和导药管造成感染。

4、下壳体活动腔内部设置有灭菌灯,能够对活动腔内部进行灭菌处理,保证给药头和导药管处于无菌的环境,从而避免了给药过程中对病人的感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耳鼻喉给药装置闲置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耳鼻喉给药装置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耳鼻喉给药装置工作状态剖视图;

图4:耳鼻喉给药装置A部放大图;

图5:耳鼻喉给药装置B部放大图;

图6:耳鼻喉给药装置C部放大图;

图7:耳鼻喉给药装置D部放大图;

图8:耳鼻喉给药装置上壳体俯视图;

图9:耳鼻喉给药装置上壳体内部活动腔分布图;

图10:耳鼻喉给药装置下壳体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11:耳鼻喉给药装置旋转盘顶端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1、上壳体,2、下壳体,3、通孔,4、活动腔,5、第一推杆,6、第二推杆,7、第三推杆,8、活塞,9、螺纹孔,10、灭菌灯,11、粘膜层,12、出口,13、环形槽,14、旋转板,15、环形凸块,16、透孔,17、胶质储药桶,18、螺纹柱,19、导药管,20、给药头,21、电源,22、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看图1-11:一种耳鼻喉给药装置,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通孔3、活动腔4、第一推杆5、第二推杆6、第三推杆7、活塞8、螺纹孔9、灭菌灯10、粘膜层11、出口12、环形槽13、旋转板14、环形凸块15、透孔16、胶质储药桶17、螺纹柱18、导药管19、给药头20、电源21和开关22,上壳体1底端与下壳体2顶端通过插拔式连接,上壳体1顶端设置有三个通孔3,上壳体1内部设置有三个活动腔4,活动腔4与通孔3呈一一对应,第一推杆5、第二推杆6和第三推杆7分别穿过三个通孔3延伸进活动腔4内,三个推杆的底端位于活动腔4内均活动设置有活塞8,活塞8底端设置有螺纹孔9,下壳体2内部设置有与上壳体1相对应的三个活动腔4,灭菌灯10嵌设在下壳体2内的活动腔4内壁上,粘膜层11设置于下壳体2的侧壁上,下壳体2底端设置有出口12,下壳体2底端边缘处设置有环形槽13,下壳体2的下方设置有旋转板14,旋转板14的边缘处设置有环形凸块15,环形凸块15滑动连接在环形槽14内,旋转板14上设置有透孔16,胶质储药桶17设置有三个且分别安装于活动腔4内,胶质储药桶17顶端设置有螺纹柱18,螺纹柱18螺接在螺纹孔9内,胶质储药桶17底端设置有导药管19,导药管19底端设置有给药头20,下壳体2的侧壁上设置有电源21和开关22,开关22分别与灭菌灯10和电源21通电连接。

具体的,第三推杆7为长度可调节的伸缩杆。

具体的,粘膜层11设置有三个且分别与下壳体2的三个活动腔4一一对应,其中与第三推杆6相对应的粘膜层11位于活动腔4的底端。

具体的,出口12设置有三个且与下壳体2内的活动腔4呈一一对应,三个出口12的直径大小不同,按直径从小到大排列,出口12分别对应第一推杆5、第二推杆6和第三推杆7所在的活动腔4。

具体的,透孔16的直径大小与直径最大的出口12大小相等,且旋转板14转动时,透孔12可依次与三个出口12的位置相对应。

具体的,给药头20为球形,三个球形给药头20的直径大小不同,且分别与三个出口12的直径大小相对应。

使用时,先将上壳体1从下壳体2底端拔出,然后按给药头20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将胶质储药桶17安装在第一推杆5、第二推杆6和第三推杆7底端的活塞8上,将上壳体1与下壳体2插接拼接在一起,打开开关22,灭菌灯10工作,按照医疗部位的不同,医务人员手动旋转旋转板14,使得透孔16对准所需药液活动腔4底端的出口12处,手动推动相对应的推杆,使得导药管19和给药头20延伸出下壳体2外,对准病人所需治疗的部位,手动按压相对应活动腔4上的粘膜层11,胶质储药桶17受到挤压,药液从给药头20喷洒出,对病患部位进行给药,当对病人喉部深处治疗时,调节第三推杆7,推动第三推杆7使得胶质储药桶17移动至活动腔4底端,按压粘膜层11即可对病人喉部进行给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安装和拆卸,且能够快速更换不同的药液,方便快速对病人不同部位进行治疗,且拥有灭菌功能,避免了给药头的细菌感染,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