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版加压固定砂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64523发布日期:2019-09-25 00:06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良版加压固定砂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改良版加压固定砂袋。



背景技术:

砂袋在起搏器植入手术临床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问题,首先,砂带贴在人体上在没有任何其他防滑措施的情况下,容易滑落影响压迫效果,其次,患者为保证压迫效果采取强迫体位,导致腰酸背痛、腹胀、指端水肿的情况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版加压固定砂袋,其具有固定确保压迫效果且操作方便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改良版加压固定砂袋,包括上端为开口且用于放置砂袋的布袋,还包括大小相同且组成X型的第一弹力带和第二弹力带,所述第一弹力带与所述第二弹力带缝制连接,所述第一弹力带及所述第二弹力带缝制连接处还与所述布袋一侧外侧面缝制连接,所述第一弹力带两端及所述第二弹力带两端连接所述布袋一面均设有暗扣公扣,每个所述暗扣公扣均扣合连接有包含金属扣的3M电极片,所述3M电极片用于黏贴在患者皮肤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四个3M电极片分别黏贴在患者皮肤上,且将患者创口处处于四个3M电极片的中心位置,将砂袋放入布袋中,分别拉动第一弹力带及第二弹力带,将第一弹力带两端的两个暗扣公扣与对应的两个金属扣扣合连接,将第二弹力带两端的两个暗扣公扣与另两个金属扣扣合连接,由于第一弹力带及第二弹力带处于拉紧状态,因此第一弹力带和第二弹力带的紧绷力带动布袋内的砂袋紧贴在患者创口处,起到良好地压迫效果,且不管是在平躺状态还是侧卧状态,且不影响使用,并且可以通过四个3M电极片的距离不同,实现第一弹力带和第二弹力带的拉紧力不同,达到调整砂袋对患者压迫力大小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布袋内设置有分隔布片,所述分隔布片将所述布袋内分隔成第一放置腔和第二放置腔,其中所述第一放置腔用于放置砂袋,所述第二放置腔内设置有海绵垫,且所述第二放置腔相对于所述第一放置腔更接近患者皮肤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隔布片将布袋分隔成第一放置腔和第二放置腔,第二放置腔设有海绵垫,且海绵垫相较于砂袋更接近患者皮肤,使得在压迫患者的过程中,海绵垫可以起到吸汗的作用,保护患者创口处皮肤的干燥。

进一步地,所述布袋连接所述第一弹力带及所述第二弹力带一侧面开设有正方形槽,所述布袋连接有正反面均能盖合在所述正方形槽上的正方形状封闭布料,所述第一弹力带及所述第二弹力带均与所述封闭布料一面缝制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处于使用状态时,封闭布料正面位于外侧,此时可以通过第一弹力带及第二弹力带实现对患者的压迫,当使用完毕后,可以将封闭布料正面处于布袋内侧,使得第一弹力带和第二弹力带可以装入第一放置腔内,起到更好地整理收拾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布袋位于所述正方形槽外沿缝制有多个按扣母扣,所述封闭布料两面四周均设置有与多个所述按扣母扣配合分布设置的按扣公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封闭布料正反两面均设置有相同的多个按扣母扣,且布袋外壁设有与按扣母扣配合的按扣公扣,从而实现封闭布料的正反面与布袋外壁的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布袋上端外侧缝制有用于盖住开口的盖条,所述盖条的自由端设有魔术贴母贴,所述布袋外侧对应位置设有与所述魔术贴母贴配合的魔术贴子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魔术贴母贴和魔术贴子贴,可以起到将布袋开口盖合的作用,便于使用完毕后将第一弹力带和第二弹力带放入第一放置腔中并进行盖合隐藏。

进一步地,所述3M电极片表面设有可撕除的保护薄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组成X型的第一弹力带和第二弹力带、放置有砂袋的布袋、与第一弹力带及第二弹力带扣合的3M电极片,实现方便将砂袋压迫在患者创口的效果;

2、通过设置正反面均由按扣母扣的封闭布料以及在布袋外壁设置按扣公扣,起到在使用完毕后将第一弹力带及第二弹力带隐藏至布袋内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改良版加压固定砂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改良版加压固定砂袋的爆炸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中:1、布袋;11、分隔布片;12、第一放置腔;13、第二放置腔;14、海绵垫;15、正方形槽;16、按扣公扣;17、盖条;2、第一弹力带;3、第二弹力带;4、暗扣公扣;5、3M电极片;51、金属扣;6、封闭布料;61、按扣母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改良版加压固定砂袋,如图1-2所示,包括上端为开口且用于放置砂袋的布袋1,还包括大小相同且组成X型的第一弹力带2和第二弹力带3,第一弹力带2与第二弹力带3缝制连接,缝制连接处位于第一弹力带2及第二弹力带3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第一弹力带 2及第二弹力带3缝制连接处还与布袋1一侧外侧面缝制连接,缝制连接处布袋1一侧表面的中心区域,第一弹力带2两端及第二弹力带 3两端连接布袋1一面均设有暗扣公扣4,每个暗扣公扣4均扣合连接有包含金属扣51的3M电极片5,3M电极片5表面设有可撕除的保护薄膜,暗扣公扣4与金属扣51相互扣合,实现第一弹力带2、第二弹力带3与3M电极片5的连接,3M电极片5用于黏贴在患者皮肤上。通过3M电极片5黏贴在患者皮肤上,通过暗扣公扣4与金属扣 51实现将第一弹力带2及第二弹力带3的两端均与3M电极片5进行连接固定,且通过控制四个3M电极片5的距离实现第一弹力带2及第二弹力带3的弹力,从而可以将布袋1中的砂袋压紧在患者创口处,实现对患者的压迫。

布袋1内设置有分隔布片11,分隔布片11垂直于布袋1的开口设置,分隔布片11将布袋1内分隔成第一放置腔12和第二放置腔 13,其中第一放置腔12用于放置砂袋,第二放置腔13内设置有海绵垫14,且第二放置腔13相对于第一放置腔12更接近患者皮肤设置。海绵垫14贴近患者,使得在压迫过程中,海绵垫14可以吸附患者压迫处的汗滴,起到干燥患者创口皮肤的效果。

布袋1连接第一弹力带2及第二弹力带3一侧面开设有正方形槽 15,布袋1连接有正反面均能盖合在正方形槽15上的正方形状封闭布料6,第一弹力带2及第二弹力带3均与封闭布料6一面缝制连接。通过将封闭布料6的正反面分别与布袋1连接,实现布袋1的使用状态时第一弹力带2及第二弹力带3的正常使用,以及使用完毕时将第一弹力带2及第二弹力带3收于布袋1内的效果。

布袋1位于正方形槽15外沿缝制有多个按扣母扣61,多个按扣母扣61沿正方形槽15均匀分布,封闭布料6两面四周均设置有与多个按扣母扣61配合分布设置的按扣公扣16。通过在封闭布料6的正反面均设置按扣母扣61,实现与布袋1外壁的按扣公扣16的扣合连接。

布袋1上端外侧缝制有用于盖住开口的盖条17,盖条17的自由端设有魔术贴母贴,布袋1外侧对应位置设有与魔术贴母贴配合的魔术贴子贴。实现将第一弹力带2和第二弹力带3隐藏在布袋1内的效果。

工作原理:

在使用时撕除3M电极片5表面的保护薄膜,并将四个3M电极片 5分别黏贴在患者皮肤上,且将患者创口处处于四个3M电极片5的中心位置,将砂袋放入第一放置腔12中,分别拉动第一弹力带2及第二弹力带3,将第一弹力带2两端的两个暗扣公扣4与对应的两个金属扣51扣合连接,将第二弹力带3两端的两个暗扣公扣4与另两个金属扣51扣合连接,由于第一弹力带2及第二弹力带3处于拉紧状态,因此第一弹力带2和第二弹力带3的紧绷力带动布袋1内的砂袋紧贴在患者创口处,起到良好地压迫效果,使用完毕后,拆除封闭布料6与布袋1之间的扣合连接,并将封闭布料6另一面与布袋1外壁扣合连接,此时将第一弹力带2及第二弹力带3隐藏至布袋1中,并通过盖条17盖合在布袋1外壁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均是为了区分两个相同名称非相同的实体或者非相同的参量,可见“第一”“第二”仅为了表述的方便,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后续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说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