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留滞型脊髓腔内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52813发布日期:2019-06-29 01:37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留滞型脊髓腔内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留滞型脊髓腔内置装置。



背景技术:

腰椎穿刺留取脑脊液检查和鞘内给药,是医院多个科室经常性的操作。腰椎穿刺对医师的技术水平、无菌要求较高,往往由高年资医师来完成,并且急性白血病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患者需要反复穿刺进行鞘内给药或者脑脊液置,耗费了医师大量的时间。反复穿刺也给患者带来不良体验和机体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留滞型脊髓腔内置装置,在腰椎穿刺后保留内套管连接三通管,以便后续取样、给药、脑脊液转换等操作,一次穿刺实现多项治疗操作,减少医师工作量,同时减轻患者痛苦。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留滞型脊髓腔内置装置,包括腰椎穿刺用组装成整体的钢质外套管和针芯,还包括生物硅胶内套管,所述内套管头端周壁设有气囊,内套管壁上开设连通气囊的侧管,侧管开口位于内套管的尾端部,内套管的管腔内设有生物硅胶单向阀,单向阀向管腔尾端单向开启;腰椎穿刺到位后拔出针芯,内套管穿入外套管内,至气囊穿出外套管头端,从侧管开口注入使气囊隆起的介质,拔出外套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内套管的外管壁上设有刻度标识。便于判断内套管插入外套管中的深度。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内套管尾端部外壁上设有气囊超过外套管内端口的警示标记。警示标记直截了当的提示内套管已插装到位,气囊到达设定位置。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外套管内开口尖端设有轻微弯曲弧度。能够引导内套管进去后按照指定的方向延伸。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优点:

本实用新型在腰椎穿刺后内套管可留滞于患者体内一周,隆起的气囊压在髓腔的穿刺口上固定内套管防止滑脱,且有效防止脑脊液经穿刺口沿管腔外壁渗漏;内套管中生物硅胶单向阀向管腔尾端单向开启,故在脑脊液压力或者注射器抽吸形成的负压作用下向尾端打开,留取脑脊液标本,当尾端来液体向髓腔进入时因单向阀关闭,避免液体倒流引发髓腔内感染;且生物硅胶单向阀材质具有耐反复穿刺自封闭特性,当想向髓腔内注入药物时,用注射器接上细穿刺针刺穿单向阀内侧打药即可。因此需求不同科室对脑脊液穿刺的操作,能够妥善解决脑脊液标本留置、测压、给药、置换等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腰椎穿刺用组装成整体的钢质外套管1和针芯2,还包括生物硅胶内套管3,所述内套管3头端周壁设有气囊4,内套管3壁上开设连通气囊的侧管5,侧管开口51位于内套管3的尾端部,内套管3的管腔内设有生物硅胶单向阀6,单向阀6向管腔尾端单向开启,而在另一方向上始终保持为阻止状态。所述内套管的外管壁上设有刻度标识31,在内套管尾端部外壁上设有气囊超过外套管内端口的红色警示标记32(或是其他醒目色彩)。外套管1内开口尖端设有轻微弯曲弧度。

具体操作方式:

(1)医师按照正常腰椎穿刺流程将外套管1和针芯2一起刺入患者的腰椎间隙并进入达髓腔内,拔出针芯2,确认有脑脊液流出后,缓慢置入内套管3直至刻度提示气囊4已过外套管1内端口;

(2)确认内套管3在髓腔内后,从侧管开口51向微气囊4注入2ml空气使气囊隆起,封闭侧管开口。向后一起拉动内套管和外套管直至气囊4压迫在髓腔穿刺口上,检查没有脑脊液外渗后,完全拔出外套管1;

(3)接上医用三通管,完成整个穿刺过程;

(4)可以通过三通管来进行脑脊液测压、留取标本、鞘内给药、脑脊液置换等后续工作;

(5)工作全部结束后,从侧管开口排除气囊内空气,即可轻松拔出内套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