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柱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73471发布日期:2019-08-31 01:32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艾柱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保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艾柱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艾灸往往是通过艾柱对人体进行理疗,艾柱通过卷纸与艾绒卷折形成,然后对艾柱进行灼烧,艾绒挥发的烟气对人体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这种艾柱的成型方式主要在于卷纸对于艾绒的包裹成型,但是卷纸受到自身的张力限制,成型后的艾柱密度并不高,使得艾柱不能充分燃烧,从而导致艾柱的成型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艾柱加工装置,能够提高艾柱的成型效果。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艾柱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压柱、承压柱、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及桌板,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加压柱相连,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承压柱相连,所述桌板设置在所述加压柱与所述承压柱之间,所述桌板上开设有加工通孔,所述加压柱与所述承压柱均与所述加工通孔对应设置,且所述加压柱与所述承压柱均能够伸入所述加工通孔;第一加热件、第二加热件及第三加热件,所述第一加热件与所述加压柱相连,所述第二加热件与所述承压柱相连,所述第三加热件装设在所述桌板内部,所述第三加热件用于提高所述加工通孔内部的温度。

上述艾柱加工装置使用时,首先将待加工的艾绒填装在加工通孔内部;然后,第一驱动机构带动加压柱从加工通孔的其中一端进入加工通孔,承压柱固定在第二驱动机构上,且承压柱的其中一端伸入加工通孔,使得艾绒能够滞留在加工通孔内部。艾绒在加工通孔内部受到加压柱施加的压力,同时,在艾绒成型为艾柱的过程中,艾柱的两端以及中部通过第一加热件、第二加热件及第三加热件进行加热。此时,艾绒在加热、加压的条件下会相互粘结,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艾柱的密度,保证了艾柱的成型效果。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所述桌板还包括加工板,所述加工板上开设有多个所述加工通孔,所述桌板上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加工板伸入所述安装口与所述桌板相连。

所述加工板包括第一加工板与第二加工板,所述加工通孔包括第一加工通孔与第二加工通孔,沿所述安装口的侧壁开设有多条卡槽,所述第一加工板与所述第二加工板上均开设有用于与所述卡槽相配合的卡扣,且所述第一加工板与所述第二加工板叠置配合,所述第一加工板上开设有多个所述第一加工通孔,所述第二加工板上开设有多个所述第二加工通孔,当所述第一加工板与所述第二加工板同时与所述桌板相连时,所述第一加工板与所述第二加工板相互抵触,且所述第一加工通孔与所述第二加工通孔对应连通。

艾柱加工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相连,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相连,所述加压柱包括多根第一加压分柱,所述承压柱包括多根第一承压分柱,所述第一加压分柱装设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所述第一承压分柱装设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

所述承压柱的一端伸入所述加工通孔内部,所述承压柱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抵触配合,且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桌板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所述承压柱的长度。

艾柱加工装置还包括阻隔板与多根导向柱,所述导向柱与所述桌板相连,且所述桌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导向柱对应的多个通孔,所述导向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活动连接,所述导向柱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连接板活动连接,所述阻隔板通过所述导向柱架设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之间。

艾柱加工装置还包括加热机构,所述第一加热件、第二加热件及第三加热件均与所述加热机构相连,所述第一加热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所述第一加压分柱通过所述第一加热件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相连,所述第二加热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所述第一承压分柱通过所述第二加热件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相连,所述第三加热件设置在所述桌板内部,且所述第三加热件套设在所述加工通孔外部。

艾柱加工装置还包括推料板与伸缩杆,所述伸缩杆设置在所述桌板上,所述推料板与所述伸缩杆相连,所述伸缩杆能够带动推料板沿所述加工板的表面水平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所述的艾柱加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加压柱,110、第一加热件,120、第一连接板,130、第一加压分柱, 200、承压柱,210、第二加热件,220、第二连接板,230、第一承压分柱,300、第一驱动机构,400、第二驱动机构,500桌板,510、加工通孔,520、加工板,530、安装口,540、阻隔板,550、导向柱,560、推料板,570、第三加热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艾柱加工装置,包括:加压柱100、承压柱200、第一驱动机构300、第二驱动机构400、桌板500、第一加热件110、第二加热件210及第三加热件570(未标出)。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00 与所述加压柱100相连,所述第二驱动机构400与所述承压柱200相连。所述桌板500设置在所述加压柱100与所述承压柱200之间,所述桌板500上开设有加工通孔510,所述加压柱100与所述承压柱200均与所述加工通孔510对应设置,且所述加压柱100与所述承压柱200均能够伸入所述加工通孔510。所述第一加热件110与所述加压柱100相连,所述第二加热件210与所述承压柱相连,所述第三加热件570装设在所述桌板500内部,所述第三加热件570用于提高所述加工通孔510内部的温度。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00与第二驱动机构400均为油缸或油缸。考虑到艾柱在成型时,若艾柱中部的压力过大会导致艾柱出现断层现象,影响艾柱的使用效果。因此,通过第三加热件570对艾柱的中部进行加热,此时提高了艾绒的黏稠性,同时也提高了艾柱中部的承受力,使得艾柱成型后更加紧实,艾柱的成型效果更好。更进一步地,由于艾绒在加工通孔510内部进行加工时,艾绒的最佳成型时间有限。因此,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00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400 均为油缸。本实施例的这种实施方式能够使得加压柱100在第一驱动机构300 的带动下以预设的压力值进行下降,即当加压柱100与加工通孔510内部的艾绒相互触碰时就已经达到了艾绒所需的加工压力值,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艾柱的成型效果。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艾柱加工装置的外部还设置有油泵。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00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400均与油泵相连。在所述油泵的出油端引出了两根油压分管,其中一根油压分管为加压分管,另一根油压分管为承压分管。所述加压分管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00相连,所述承压分管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400相连,且在所述加压分管与承压分管上分别设置有控制阀,例如:当第一驱动机构300对加压柱100施加压力时,打开加压分管上的控制阀,关闭承压分管上的控制阀。进一步地,当加压柱100对加工通孔510内部的艾绒加压完成后,第一驱动机构300带动加压柱100从加工通孔510内抽出。此时,关闭加压分管上控制阀,打开承压分管上的控制阀,第二驱动机构400带动承压柱200在加工通孔510内部移动,加工完成的艾柱能够在承压柱200的带动下从加工通孔510的一端伸出。因此,油泵能够对加压柱100与承压柱200 进行单独控制,提高了驱动机构的利用率,降低了艾柱的加工成本。上述这种实施方式仅仅是其中一个实施例,例如:油泵在满足油缸加工所需正常压力值的情况下,可以在油缸的出油端设置多个油压分管,并将每根油压分管与相应的油缸对应连接。

上述艾柱加工装置使用时,首先将待加工的艾绒填装在加工通孔510内部;然后,第一驱动机构300带动加压柱100从加工通孔510的其中一端进入加工通孔510,承压柱200固定在第二驱动机构400上,且承压柱200的其中一端伸入加工通孔510,使得艾绒能够滞留在加工通孔510内部。艾绒在加工通孔510 内部受到加压柱100施加的压力,同时,在艾绒成型为艾柱的过程中,艾柱的两端以及中部通过第一加热件110、第二加热件210及第三加热件570进行加热。此时,艾绒在加热、加压的条件下会相互粘结,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艾柱的密度,保证了艾柱的成型效果。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桌板500还包括加工板520。所述加工板 520上开设有多个所述加工通孔510,所述桌板500上开设有与所述加工板520 对应的安装口530。具体地,加工板520在加热、加压的情况下会发生形变。将加工板520放入安装口530与桌板500相连,这种设计方式便于后期对加工板 520的维修与更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工板520包括第一加工板(未标出)与第二加工板(未标出)。所述加工通孔510包括第一加工通孔(未标出)与第二加工通孔 (未标出),沿所述安装口530的侧壁开设有多条卡槽,所述第一加工板与所述第二加工板上均开设有用于与所述卡槽相配合的卡扣。且所述第一加工板与所述第二加工板叠置配合,所述第一加工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加工通孔,所述第二加工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加工通孔。当所述第一加工板与所述第二加工板同时与所述桌板500相连时,所述第一加工板与所述第二加工板相互抵触,且所述第一加工通孔与所述第二加工通孔对应连通。

艾柱加工装置在对艾柱进行大批量生产时,有时需要对不同尺寸的艾柱进行加工。因此,在所述第一加工板上开设与加压柱100及承压柱200对应的第一加工通孔,在所述第二加工板上开设与加压柱100及承压柱200对应的第二加工通孔。然后将开孔完成的第一加工板或第二加工板装设在桌板500上,此时第一加工板或第二加工板上的卡扣与桌板500上的卡槽相互配合。由于艾柱加工装置在加工过程中会对第一加工板或第二加工板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桌板500的表面设有连接件及多个螺纹孔,且所述螺纹孔位于所述安装口的外缘。所述连接件为螺栓或螺丝,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螺纹孔与所述第一加工板或第二加工板相互抵触,从而实现了对第一加工板或第二加工板的辅助固定。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桌板500上开设有多条卡槽,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加工板与所述第二加工板可以同时装设在桌板500上。具体地,当所述第一加工板与第二加工板均装设在桌板500上时,所述第一加工板与所述第二加工板之间还加设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加工通孔及第二加工通孔相适应的开口,从而保证了第一加工板与第二加工板的密封性,以及所述第一加工通孔与第二通孔对应且相互连通。这种实施方式能够有效地改变艾柱的成型长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艾柱加工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板120与第二连接板220。所述第一连接板120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00相连,所述第二连接板220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400相连。所述加压柱100包括多根第一加压分柱130,所述承压柱200包括多根第一承压分柱230,所述第一加压分柱130装设在所述第一连接板120上,所述第一承压分柱230装设在所述第二连接板220上。所述桌板 500上开设有与所述加压柱100及承压柱200相对应的多个加工通孔510。所述第一连接板120与第二连接板220位于所述桌板500的两侧,且所述第一连接板120与第二连接板220均与所述导向柱550相连。

具体地,考虑到油缸所能输出的最大压力以及艾柱成型最佳的加压时间,在所述第一连接板120上共设置了80根第一加压分柱130,在所述第二连接板 220上共设置了80根第二加压分柱,所述加压柱100在所述第一连接板120上采用行×列为10×8的安装方式进行安装,所述承压柱200在所述第二连接板 220的采用行×列为10×8的安装方式进行安装。同时,在桌板500上也开设有与所述加压柱100及承压柱200相对应的80个加工通孔510。这种设计方式在艾柱成型的过程中,保证了相邻两根加压柱100之间的距离相等,从而使得多根加压柱100的受力更加均匀,提高了多根加压柱100对于艾绒的加压效果。同时,也提高了艾柱加工装置对于艾绒的加工效率。这仅仅是本实施例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例如:当第一加压分柱130与第一加压分柱130为一根或两根时,所述油缸可以调节至较小的输出压力对艾绒进行成型处理。这种实施方式主要用于艾柱产品的推广与加工演示。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压柱200的一端伸入所述加工通孔510内部,所述承压柱20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220抵触配合。且所述第二连接板 220与所述桌板500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所述承压柱200的长度。从而使得艾绒放入加工通孔510内部能够滞留在加工通孔510中。然后,第一驱动机构300 向加压柱100输送压力驱使加压柱100进入加工通孔510,此时,承压柱200在第二驱动机构400以及第二连接板220的辅助支撑下不会被加压柱100顶出。因此,在所述加工通孔510内部,加压柱100与承压柱200实现了对艾绒的相对挤压。具体地,在艾柱成型的过程中,通过第二驱动机构400带动承压柱200,改变承压柱200在加工通孔510内部的伸入长度,从而实现了艾柱加工装置能够加工不同长度的艾柱。

具体地,在成型过程中采用加压柱100从加工通孔510的一端进入并对艾绒实施单侧挤压,这种挤压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艾柱中部的受力,从而提高了艾绒在加工通孔510内部向艾柱转变时的成功率。进一步地,这种单侧挤压的方式将受力集中在了艾绒与承压柱200上。由于承压柱200与艾绒之间的作用力相较于加压柱100与艾绒之间的作用力更大。因此,承压柱200相较于加压柱100需要更高的热量才能使承压柱200附近的艾绒成型。在加工过程中,加压柱100的的温度为80℃~120℃,承压柱200的温度为140℃~150℃。加压柱100伸入加工通孔510的加压时间为2.5min~3.5min。

在一个实施例中,艾柱加工装置还包括阻隔板540与多根导向柱550。所述导向柱550与所述桌板500相连,且所述桌板500上开设有与所述导向柱550 对应的多个通孔,所述导向柱55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120活动连接,所述导向柱550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连接板220活动连接。所述阻隔板540通过所述导向柱550架设在所述第二连接板220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 400之间。加压柱100与承压柱200在导向柱550的导向下,能够更加准确的与加工通孔510的端部对位,避免了加压柱100与承压柱200在移动过程中出现偏移。

根据承压柱200的整体长度,将第二驱动机构400与第二连接板220相连并保证第二连接板220与桌板500之间的间隔小于所述承压柱200的整体长度。具体地,由于承压柱200在加工过程中受压、受热均较高,承压柱200的损耗较大,因此将所述承压柱200与所述第二连接板220可拆卸连接,便于对承压柱200进行更换。更具体地,在所述导向柱550上还设置有凸块,且所述凸块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板220与所述阻隔板550之间,当第二连接板220、阻隔板 550及凸块三者相互抵触时,第二连接板220与桌板500之间的间隔等于所述承压柱200的整体长度。此时在凸块的限位抵触下第二连接板220不会再继续朝向阻隔板550下落,从而避免了由于第二连接板220与桌板500之间的间隔过大导致承压柱200脱落。具体地,根据第一加工板与第二加工板在桌板500上的装设情况,此时桌板500与第二连接板220之间的间隔距离会发生变化,为了能够充分利用承压柱200的整体长度,所述阻隔板540能够沿所述导向柱550 进行升降调节,从而保证承压柱200在不同的工况下均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长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艾柱加工装置还包括加热机构(未标出)。所述第一加热件110、第二加热件210及第三加热件570均与所述加热机构相连。所述第一加热件110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120上,所述第一加压分柱130通过所述第一加热件110与所述第一连接板120相连。所述第二加热件210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板220上,所述第一承压分柱230通过所述第二加热件210与所述第二连接板220相连。所述第三加热件570设置在所述桌板500内部,且所述第三加热件570套设在所述加工通孔510外部。所述第一加热件110、第二加热件210 及第三加热件570为加热块或加热环。所述加热机构包括温控器与温度显示器,所述温控器与所述加热件连接,所述温控器与所述温度显示器电性连接。所述温度显示器还与桌板500相连,由于艾绒在加工过程中需要较高的温度,所以桌板500表面的温度也会随着加热件的加热不断升高。因此,为了防止将加工完成的艾柱从桌板500上取出,或者向桌板500上的加工通孔510填充艾绒时意外灼伤,可以事先观察温度显示器上显示的温度,待温度合适时再对艾柱进行装卸或者是选择隔热道具对艾柱进行装卸。进一步地,

在一个实施中,所述第一加热件110为与所述第一加压分柱130对应的多个第一加热件110,所述第二加热件210为与所述一承压分柱对应的多个第二加热件210,所述第三加热件570为与所述加工通孔510对应的多个第三加热件 570。具体地,多个所述第三加热件570与多个所述加工通孔510一一对应,这种设计方式能够使得加工通孔510内部的温度快速达到预热温度,从而提高了艾柱的成型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艾柱加工装置还包括推料板560与伸缩杆(未标出)。所述伸缩杆设置在所述桌板500上,所述推料板560与所述伸缩杆相连,所述伸缩杆能够带动推料板560沿所述加工板520的表面水平移动。具体地,当加工通孔510内部的艾绒加工成型为艾柱后,承压柱200将艾柱从加工通孔510内部顶出。此时,伸缩杆带动推料板560移动,推料板560能够将承压柱200顶出的艾柱推出桌板500进行回收,提高了艾柱的回收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