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型动物用眼底观察接触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1062发布日期:2019-08-16 21:59阅读:466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型动物用眼底观察接触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中型动物用眼底观察接触镜。



背景技术:

在人眼玻璃体切割手术中,通常采用角膜接触镜或全视网膜镜来准确地观察玻璃体和视网膜等眼底结构,以便于手术操作。

然而,由于人眼和动物的屈光度数存在较大差异,而且全视网膜镜的价格过于昂贵,在对动物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时,角膜接触镜和全视网膜镜并不适用。另外,人眼与动物的角膜大小以及曲率具有较大差异,因此,需要根据不同动物来重新设计角膜接触镜的曲率及直径等,给动物玻璃体切割手术带来诸多不便。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方便中型动物用的眼底观察接触镜,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动物中型动物用眼底观察接触镜,该中型动物用眼底观察接触镜用于动物玻璃体切割手术或术后复查,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成本较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中型动物用眼底观察接触镜,包括用于观察动物眼底结构的接触镜片、用于设置所述接触镜片的固定器和与所述固定器相连的手柄,所述固定器设有至少两个用于固定动物眼球的凸起部。

优选地,所述手柄的一端设有弧形卡槽,所述固定器卡设在所述弧形卡槽的开口处。

优选地,所述手柄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固定器所在平面具有预设夹角。

优选地,所述预设夹角的角度范围包括15°~45°。

优选地,所述手柄的外周部设有防滑花纹。

优选地,所述凸起部包括犬齿状凸起部和/或端部具有至少两个尖抓齿的锯齿状凸起部。

优选地,所述凸起部的个数为四个,四个所述凸起部沿所述固定器的周向均匀分布。

优选地,所述固定器为环形固定器,所述接触镜片镶嵌于所述环形固定器。

优选地,所述接触镜片的直径范围包括11mm~13mm;所述固定器的外径范围包括12mm~14mm;所述凸起部的长度范围包括3mm~4m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型动物用眼底观察接触镜,在使用时,手持手柄将固定器置于角膜上,然后,稍微对手柄施加压力,将角膜压至一定幅度,使接触镜片位于角膜表面,并使凸起部压设在角膜边缘,以将眼球固定。然后通过设置在固定器上的接触镜片对眼底各结构进行观察。相比于现有技术中人眼用角膜接触镜或全视网膜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型动物用眼底观察接触镜结构简单,方便使用,且成本较低,给中型动物的玻璃体切割手术或术后复查带来诸多便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中型动物用眼底观察接触镜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中型动物用眼底观察接触镜具体实施例中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和图2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为接触镜片、2为固定器、21为凸起部、3为手柄、31为弧形卡槽、32为防滑花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中型动物用眼底观察接触镜,该中型动物用眼底观察接触镜用于动物玻璃体切割手术或术后复查,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成本较低。

请参考图1-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中型动物用眼底观察接触镜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中型动物用眼底观察接触镜具体实施例中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型动物用眼底观察接触镜,包括用于观察动物眼底结构的接触镜片1、用于设置接触镜片1的固定器2和与固定器2相连的手柄3,固定器2设有至少两个用于固定动物眼球的凸起部21。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型动物用眼底观察接触镜主要用于在玻璃体切割手术中或术后复查时方便控制和固定实验动物的眼球,以便于观察动物眼底各结构。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固定器2上的凸起部21来固定动物眼球,并通过改变手柄3的位置来调整固定器2的位置,从而使凸起部21固定在角膜的不同位置处,进而带动眼球转动至不同的方位,方便观察动物眼底不同部位的各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手柄3方便对固定器2施加外力。使用时,手持手柄3将固定器2置于角膜上,然后,稍微对手柄3施加压力,将角膜压至一定幅度,使接触镜片1位于角膜表面,这时,凸起部21轻压在角膜边缘部,将动物眼球固定,以便于对动物眼底各结构的观察。

需要说明的是,凸起部21设置在固定器2的周向边缘部,并沿垂直于固定器2上设置接触镜片1的平面延伸。凸起部21的长度根据眼球中前房深度及角膜厚度来确定。本实用新型对凸起部21的具体数量不做限定,为了使凸起部21对眼球具有较好的固定效果,凸起部21可以为若干个,且若干个凸起部21优选地沿固定器2的周向均匀分布。

固定器2用于设置接触镜片1,接触镜片1可以在使用时直接放置在固定器2上,也可以将接触镜片1与固定器2做成一体结构。固定器2可以为环形结构或筒状结构。固定器2的外径尺寸根据适用对象的眼睛大小而定,以能够放进眼部为准。

接触镜片1用于观察眼底结构,为了方便观察,接触镜片1优选为圆形透明镜片。

为了方便抓握,手柄3优选为圆形手柄;考虑到手柄3的材质问题,手柄3为金属质手柄;考虑到手柄3操作的方便性,手柄3长度为150mm。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型动物用眼底观察接触镜,在使用时,手持手柄3将固定器2置于角膜上,然后,稍微对手柄3施加压力,将角膜压至一定幅度,使接触镜片1位于角膜表面,并使凸起部21压设在角膜边缘,以将眼球固定。然后通过设置在固定器2上的接触镜片1对眼底各结构进行观察。相比于现有技术中人眼用角膜接触镜或全视网膜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型动物用眼底观察接触镜结构简单,方便使用,且成本较低,给中型动物的玻璃体切割手术或术后复查带来诸多便利。

考虑到手柄3与固定器2的连接结构,避免手柄3干涉固定器2的使用,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手柄3的一端设有弧形卡槽31,固定器2卡设在弧形卡槽31的开口处。

可以理解的是,弧形卡槽31对固定器2起到让位的作用,避免手柄3对固定器2的使用产生干涉,同时弧形卡槽31的开口处两端对固定器2起到支撑作用,使固定器2牢固地固定在手柄3上。优选地,弧形卡槽31为的弧长为优弧,为固定器2留有足够的让位空间。本实用新型对固定器2与手柄3的具体固定方式不做限定,例如可以采用螺纹连接或粘接等常用方式实现两者的固定。

为了方便操作,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手柄3与固定器2所在平面具有预设夹角。

需要说明的是,固定器2所在平面是指固定器2用于设置接触镜片1的平面。手柄3与固定器2之间具有夹角,可以方便手柄3的操作,同时避免手柄3干涉手术操作。

考虑到操作的方便性问题,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预设夹角的角度范围包括15°~45°。优选地,手柄3的长度方向与固定器2所在平面的夹角为30度。

为了防止抓握手柄3时手滑,影响操作,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手柄3的外周部设有防滑花纹32。

防滑花纹32可以提高抓握时手与手柄3之间摩擦力,防止手滑,从而避免因手滑影响操作。

考虑到凸起部21的具体形状,在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的基础之上,凸起部21包括犬齿状凸起部和/或端部具有至少两个尖抓齿的锯齿状凸起部。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犬齿状凸起部的端部比较尖锐,因此,可以很好的压入角膜边缘部,对眼球起到较为牢靠的固定性。

而锯齿状凸起部的端部具有至少两个尖抓齿,多个尖抓齿可以提高凸起部21的抓持力,使单个凸起部21的抓持点增多,从而增大了凸起部21的抓持力。

为了使凸起部21对动物眼球具有较佳的固定效果,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凸起部21的个数为四个,四个凸起部21沿固定器2的周向均匀分布。

实际应用表明,四个凸起部21沿固定器2的周向均匀分布可以对动物眼球起到较好的固定效果。

考虑到接触镜片1与固定器2的设置方式,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固定器2为环形固定器,接触镜片1镶嵌于环形固定器。

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中的接触镜片1与环形固定器为连接一体的结构,方便中型动物用眼底观察接触镜的存放和使用。

考虑到现有的角膜接触镜或全视网膜镜通常仅适用于人眼玻璃体切割手术,而许多眼科的新技术研发实验通常需要采用动物进行模拟实验,由于人眼的角膜大小和曲率等均与动物具有较大差异,因此,采用现有的角膜接触镜很难观察到动物眼底的各结构;因此,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接触镜片1的直径范围包括11mm~13mm;固定器2的外径范围包括12mm~14mm;凸起部21的长度范围包括3mm~4mm。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根据动物眼底的尺寸来专门设计适合观察动物眼底各结构的中型动物用眼底观察接触镜。本实施例的中型动物用眼底观察接触镜主要适用于中型动物,例如兔子等。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中型动物用眼底观察接触镜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