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管切开术后用吸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07277发布日期:2019-05-31 21:55阅读:1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管切开术后用吸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氧装置。



背景技术:

气管切开术是切开颈段气管,放入金属气管导管和硅胶套管,是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功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的常见手术。为了减少气管切开术后肺部相关性肺炎的发生,让病人更舒适,气管切开术后痰液量少的病人通常会使用人工鼻,人工鼻可以模拟鼻功能,进行湿热交换,改善通气,过滤细菌、粉尘微粒、净化吸入气体,可以提供有效的湿化和加温,且有减少呼吸环路打开次数的作用。人工鼻使用时,其一端与导管连通,领一定与输氧管连通,但当输氧管与人工鼻的型号不匹配时或者尺寸有差异时,输氧管与人工鼻的连接处可能会漏氧,甚至脱落,给病人增加了风险,同时也给医护人员带来不良事件的发生和工作量的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气管切开术后用吸氧装置,以使不同型号的人工鼻均能与输氧管连接,连接稳固,不会脱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管切开术后用吸氧装置,包括导管,导管连通有人工鼻,人工鼻上设有进氧管,进氧管连通有输氧管;导管与人工鼻之间连通有弯管接头,进氧管与输氧管的连接处设有连接机构,连接机构包括圆台形的扩口管,扩口管为弹性管,扩口管的小径端与第二接头粘接,扩口管的大径端为自由端,扩口管的内锥壁与进氧管连接,扩口管与进氧管的连接处设有固定机构和泄漏报警机构。

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导管用于插入手术切开的气管内,人工鼻用于模拟鼻功能,进行湿热交换和输送氧气,导管与人工鼻之间连接弯管接头,弯管接头可避免人工鼻直接与气管连通而被痰液污染,输氧管用于将氧气供给病人。连接机构用于连接人工鼻与输氧管,扩口管可适应不同型号的人工鼻与输氧管的连接;扩口管由弹性材料制成,能产生一定的形变,以使扩口管与进氧管的连接处贴合紧密,减少氧气泄漏;固定机构用于固定人工鼻的进氧管与扩口管,使人工鼻与输氧管稳定连接,不脱落;泄漏报警机构用于检测进氧管与扩口管的连接处是否漏气,漏气时进行报警,以提醒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采用上述方案时,其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扩口管使连接机构适应不同管径的人工鼻和输氧管的连接,适应范围大。

(2)利用固定机构固定扩口管与进氧管,使得人工鼻和输氧管能够稳定固定,不会脱落。

(3)泄漏报警机构能够在氧气发生泄漏时报警,以提醒医护人员处理,避免病人因氧气泄漏造成吸氧不足。

进一步,连接机构还包括连接环,连接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接头,第一接头与进氧管连通;连接环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接头,第二接头与扩口管固定连接。

连接环用于连接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同时便于人们方便拿持连接机构,而且可避免人们在连接人工鼻和输氧管时,直接接触第一接头,干净、卫生;第二接头用于连接扩口管。

进一步,固定机构包括与扩口管的外锥壁相配合的固定环。向上滑动固定环,使人工鼻上的进氧管插入扩口管的内;向下滑动固定环,利用固定环与扩口管的过盈配合,使扩口管与进氧管的连接处卡紧。

进一步,泄漏报警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连接环上的气囊,第二接头、扩口管和固定环均设于气囊内,气囊远离连接环的一端开口,气囊开口处设有弹力绳,弹力绳套设在人工鼻的进氧管的外壁上,气囊上连通有软管,软管上连接有哨子。

弹力绳用于封闭气囊,使连接环与进氧管外壁直接形成封闭空间;气囊有弹性,移动气囊上的弹力绳,可使弹力绳在第二接头与进氧管间移动。当扩口管与进氧管的连接处漏氧时,气囊用于使泄漏的氧气集中,气囊中气体增多,气压增大,由此使哨子发出声音,提醒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进一步,弹性管为橡胶管或者塑料管。成本低,效果好。

进一步,弹力绳为橡皮筋或者尼龙绳。成本低,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输氧管1、连接机构2、连接环21、第一接头22、第二接头23、扩口管24、固定环25、气囊26、哨子27、软管28、人工鼻3、进氧管31、弯管接头4、导管5。

实施例基本如图1所示:一种气管切开术后用吸氧装置,包括导管5,导管5连通有弯管接头4,弯管接头4远离导管5的一端连通有人工鼻3,人工鼻3上设有进氧管31,进氧管31连通有输氧管1,进氧管31与输氧管1的连接处设有连接机构2,结合图2可知,连接机构2包括连接环21,连接环21的上端粘接有第一接头22,第一接头22与进氧管31连通;连接环21的下端粘接有第二接头23,第二接头23的下端粘接有圆台形的扩口管24,扩口管24由橡胶或者塑料等弹性材料制成,扩口管24的小径端与第二接头23粘接,扩口管24的大径端为自由端,扩口管24用于与不同型号的人工鼻3连接;扩口管24上套设有与之外锥壁相配合的固定环25,扩口管24的内锥壁与人工鼻3的进氧管31连接,固定环25用于固定人工鼻3上的进氧管31与扩口管24的连接处。扩口管24与进氧管31的连接处设有泄漏报警机构,泄漏报警机构包括粘接在连接环21下端的气囊26,第二接头23、扩口管24和固定环25均设于气囊26内,气囊26下端开口,气囊26开口处设有弹力绳,弹力绳为橡皮筋或者尼龙绳,弹力绳套设在人工鼻3的进氧管31的外壁上,气囊26上连通有软管28,软管28上连接有哨子27。

初始时,输氧管1与人工鼻3未连接,气囊26上的弹力绳套设在第二接头23的外壁上。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由于输氧管1的型号及尺寸固定,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套接的连接方式,将输氧管1直接与第一接头22连接即可。向上滑动固定环25,使人工鼻3上的进氧管31插入扩口管24的内,然后向下滑动固定环25,使扩口管24与进氧管31的连接处卡紧,然后撑开气囊26上的弹力绳,使弹力绳紧套在进氧管31上。连接好整个输氧装置后,便可给病人进行正常输氧工作。在输氧过程中,当扩口管24与进氧管31的连接处漏氧时,由于泄漏口在气囊26内,且气囊26上的弹力绳紧套在进氧管31上,使连接环21与进氧管31外壁直接形成封闭空间,泄漏的氧气会进入气囊26中,随着气囊26中氧气的逐渐增多,气囊26中的气压增大,从而使软管28上的哨子27发出声音,提醒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根据实际情况也可在输氧管1与第一接头22的连接处设泄漏报警机构。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技术方案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