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加压交锁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95265发布日期:2019-06-13 15:56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加压交锁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自动加压交锁钉。



背景技术:

交锁髓内针内固定术是将大小、长短适合的髓针插置于骨折断端两侧的骨髓腔内,使骨折得以固定的手术。

现检索到公告号为CN2746885Y,公告日为2005年12月21日的中国专利,该方案公开了一种持续自动加压髓内钉,包括钉体、加压螺帽、螺钉、加压锁定尾帽;钉体中空设置,钉体贯穿设有供螺钉滑动的滑槽,钉体内设有两端分别与加压锁定尾帽和螺钉抵触的弹簧。

上述引用文件中的持续自动加压髓内钉,在螺钉于滑槽内滑动的过程中,弹簧受压后产生的弹力持续作用于螺钉,致使骨折断端在愈合过程中始终保持紧密接触;但是,由于螺钉与滑槽滑动连接,在螺钉与滑槽相对滑动的过程中,钉体易沿螺钉轴线方向移动,容易导致骨断裂处相对错位的情况发生,其使用的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加压交锁钉,具有防止钉体沿螺钉轴线方向移动的情况发生,提高钉体使用的稳定性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自动加压交锁钉,包括钉体、与钉体活动连接的螺钉、置于钉体内的弹簧和与钉体螺纹配合的加压螺柱,所述钉体内活动连接有防滑内柱,防滑内柱贯穿设有螺纹孔;所述钉体对称设置有两个滑槽,所述螺钉与螺纹孔螺纹配合后两端均突伸出相应滑槽;所述弹簧一端与加压螺柱抵触,另一端与防滑内柱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钉体两端的螺钉分别与骨裂两端连接,弹簧受压后,弹簧的回复弹力使螺钉具有沿钉体轴线方向移动的趋势,便于将骨裂两端垃圾固定;利用螺钉与防滑内柱螺纹配合,在螺钉沿滑槽铺设方向滑动的过程中,避免钉体沿螺钉轴线方向相对滑动的情况发生,提高了钉体使用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滑内柱对称设置有两个分别与相应滑槽内壁抵触的限位板,两限位板位于螺钉同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限位板,便于限制防滑内柱与钉体相对圆周转动,进一步提高了钉体使用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槽的长度等于限位板的长度与弹簧的最大压缩长度之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限位板端部与滑槽端部抵触时,便于限制弹簧继续压缩,减少弹簧超出弹性形变而损坏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滑内柱为实心圆柱;所述防滑内柱的半径为钉体的内径的0.98-1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减少防滑内柱与钉体内壁抵触阻碍的情况发生,使得防滑内柱沿钉体轴线方向移动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压螺柱端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板;所述弹簧两端分别与转动板和防滑内柱的相向端面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转动板与加压螺柱转动连接,在转动加压螺柱的过程中,避免弹簧随加压螺柱转动而被损坏的情况发生,提高了弹簧使用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钉体贯穿设有定位孔,所述防滑内柱设有与定位孔配合的引导孔,所述引导孔内底端设有固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引导孔,将手持装置与定位孔插接后,手持装置沿引导孔内壁滑移至固定孔内,便于通过手持装置将钉体与防滑内柱固定,使得螺钉的安装与拆卸操作简单。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导孔的口径从定位孔至固定孔方向逐渐减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防滑内柱沿钉体轴线方向移动的过程中,使定位孔与引导孔保持完全连通,提高了手持装置与交锁钉连接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利用螺钉与防滑内柱螺纹配合,在螺钉沿滑槽铺设方向滑动的过程中,避免钉体沿螺钉轴线方向相对滑动的情况发生,提高了钉体使用的稳定性;利用限位板,便于限制防滑内柱与钉体相对圆周转动;利用转动板与加压螺柱转动连接,在转动加压螺柱的过程中,避免弹簧随加压螺柱转动而被损坏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钉体剖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沿A-A线剖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钉体;2、螺钉;21、滑槽;22、防滑内柱;23、限位板;24、螺纹孔;3、加压螺柱;31、转动板;32、弹簧;4、定位孔;41、引导孔;42、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自动加压交锁钉,如图1与图2所示,包括内部中空的钉体1、与钉体1活动连接的螺钉2、置于钉体1内的弹簧32和与钉体1螺纹配合的加压螺柱3。钉体1两端均设置有一组螺钉2,每一组螺钉2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进行增加或减少。本实施例中钉体1靠近加压螺柱3的一组螺钉2采用一个螺钉2,远离加压螺柱3的一组螺钉2采用两个螺钉2。钉体1靠近加压螺柱3端部内插接有防滑内柱22,防滑内柱22贯穿设有螺纹孔24,螺纹孔24沿防滑内柱22直径方向延伸设置。钉体1对称设置有两个滑槽21,螺钉2与螺纹孔24螺纹配合后两端均突伸出相应滑槽21。弹簧32沿钉体1轴线方向延伸设置,弹簧32一端与加压螺柱3抵触,另一端与防滑内柱22抵触。本实施例中远离加压螺柱3的两个螺钉2与钉体1插接。将钉体1两端的螺钉2分别与骨裂两端连接,弹簧32受压后,弹簧32的回复弹力使螺钉2具有沿钉体1轴线方向移动的趋势,便于将骨裂两端垃圾固定。利用螺钉2与防滑内柱22螺纹配合,在螺钉2沿滑槽21铺设方向滑动的过程中,避免钉体1沿螺钉2轴线方向相对滑动的情况发生,提高了钉体1使用的稳定性。

如图2与图3所示,防滑内柱22对称设置有两个分别与相应滑槽21内壁抵触的限位板23,两限位板23位于螺钉2同一侧。利用限位板23,便于限制防滑内柱22与钉体1相对圆周转动,进一步提高了钉体1使用的稳定性。

如图2所示,滑槽21的长度等于限位板23的长度与弹簧32的最大压缩长度之和。当限位板23端部与滑槽21端部抵触时,便于限制弹簧32继续压缩,减少弹簧32超出弹性形变而损坏的情况发生。

如图2所示,防滑内柱22为实心圆柱。防滑内柱22的半径为钉体1的内径的0.98-1倍,本实施例中采用0.98倍。便于减少防滑内柱22与钉体1内壁抵触阻碍的情况发生,使得防滑内柱22沿钉体1轴线方向移动方便。

如图2所示,加压螺柱3端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板31。弹簧32两端分别与转动板31和防滑内柱22的相向端面固定连接。利用转动板31与加压螺柱3转动连接,在转动加压螺柱3的过程中,避免弹簧32随加压螺柱3转动而被损坏的情况发生,提高了弹簧32使用的可靠性。

如图2与图3所示,钉体1贯穿设有定位孔4,防滑内柱22设有与定位孔4配合的引导孔41,引导孔41内底端设有固定孔42。利用引导孔41,将手持装置(图中未显示)与定位孔4插接后,手持装置沿引导孔41内壁滑移至固定孔42内,便于通过手持装置将钉体1与防滑内柱22固定,使得螺钉2的安装与拆卸操作简单。

如图2与图3所示,引导孔41的口径从定位孔4至固定孔42方向逐渐减小。在防滑内柱22沿钉体1轴线方向移动的过程中,使定位孔4与引导孔41保持完全连通,提高了手持装置与交锁钉连接的可靠性。

工作原理:将钉体1两端的螺钉2分别与骨裂两端连接,弹簧32受压后,弹簧32的回复弹力使螺钉2具有沿钉体1轴线方向移动的趋势,便于将骨裂两端垃圾固定。利用螺钉2与防滑内柱22螺纹配合,在螺钉2沿滑槽21铺设方向滑动的过程中,避免钉体1沿螺钉2轴线方向相对滑动的情况发生,提高了钉体1使用的稳定性。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