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的踝关节冰敷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11442发布日期:2019-07-31 20:27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良的踝关节冰敷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辅助用品,特别涉及一种改良的踝关节冰敷袋。



背景技术:

冰敷能够使局部的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减少,以此降低该部位组织的新陈代谢率,抑制炎性反应。冰敷袋则是一种常用的冰敷医疗辅助用品,其被非常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的治疗过程中。

通常当人体踝关节进行冰敷治疗时,需要手持冰敷袋,以静压治疗部位。但由于这种方式需要人工一直扶持,存在不方便病人进行行走、跑动等正常生理活动的问题,此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踝关节冰敷袋,具有能够在冰敷时方便病人进行正常生理活动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改良的踝关节冰敷袋,包括包裹人体脚踝的冰敷带和与人体脚板适配的行走底板,所述冰敷带安装于所述行走底板的一端,所述冰敷带朝向所述行走底板的一侧设置有放置冰袋的隔仓袋;

所述冰敷带上设置有绑住脚脖的第一固定组件,所述行走底板上设置有绑住脚背的第二固定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冰袋放入隔仓袋内,冰敷带紧贴踝关节后利用第一固定组件固定于脚脖上,同时脚放在行走底板上,利用第二固定组件将行走底板与脚背固定,从而不仅能够达到冰敷的治疗目的,从而还能方便病人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要求。

进一步的,所述冰敷带沿其弧度方向设有两个自由端;

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子魔术贴和第一母魔术贴,所述第一子魔术贴和第一母魔术贴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冰敷带的两个自由端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子魔术贴和第一母魔术贴能够对冰敷带贴合脚踝的松紧进行调节,同时还能起到固定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第二子魔术贴和第二母魔术贴,所述第二子魔术贴和第二母魔术贴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行走底板宽度方向的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二子魔术贴和第二母魔术贴能够对其贴合脚背的松紧进行调节,同时还能起到固定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冰敷带通过连接组件可拆卸安装于所述行走底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二者之间可拆卸连接可以方便携带与运输,从而增大了空间的利用率。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条和连接块,所述连接条固定连接于所述冰敷带的下端,且沿其弧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所述连接块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条远离冰敷带的一端;

所述行走底板上与人体脚底接触的部分处环绕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块穿过连接孔且与所述行走底板的下表面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连接块穿过连接孔并抵接行走底板,能够实现冰敷带与行走底板的固定,拆卸时只需将连接块拔出连接孔即可,方便快捷。

进一步的,所述隔仓袋沿所述冰敷袋的弧度方向设置有多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根据踝关节处的伤病部位进行针对性的放置冰袋,从而能够达到节约冰袋使用量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隔仓袋的上侧与所述冰敷带的上侧之间形成有连续的开口,所述开口的内侧壁上分别设有凸起和供所述凸起嵌入的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挤压开口的外侧壁,使得凸起嵌入凹槽内,从而实现开口的闭合,以使得冰袋不易从隔仓袋内脱离。

进一步的,所述开口上设有匚形的拉块,所述拉块相对的内侧壁均与所述冰敷带的侧壁抵接;

所述拉块朝向所述行走底板的一侧垂直固定有伸入开口的启板,所述启板远离所述拉块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凸起的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沿着开口的弧度方向拉动拉块,可以方便打开开口,从而方便了冰袋的取放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开口的外侧壁上均连接有凸缘,所述拉块的内侧固定设置有与所述凸缘下侧抵接的挡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边能够与凸缘进行配合,从而使得拉块不易从开口处脱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冰敷带与行走底板的设置,能够与人体的脚部适配并达到冰敷的治疗效果,同时还能方便病人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

2.通过连接组件的设置,能够对冰敷带与行走底板之间进行安装与拆卸,方便了运输与携带;

3.通过凸起、凹槽以及拉块的设置,能够方便开口的启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冰敷带与行走底板之间连接关系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部放大图。

图中,1、冰敷带;11、隔仓袋;2、行走底板;21、连接孔;3、第一固定组件;31、第一子魔术贴;32、第一母魔术贴;4、第二固定组件;41、第二子魔术贴;42、第二母魔术贴;5、连接组件;51、连接条;52、连接块;6、开口;61、凸起;62、凹槽;63、凸缘;7、拉块;71、挡边;72、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改良的踝关节冰敷袋,如图1所示,包括冰敷带1和行走底板2,冰敷带1通过连接组件5(参见图2)可拆卸安装于行走底板2的左侧。冰敷带1呈环状且沿其弧度方向具有两个自由端,冰敷带1朝向行走底板2的一侧沿其弧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放置冰袋的隔仓袋11。

如图1所示,在冰敷带1上设置有第一固定组件3,行走底板2上设置有第二固定组件4。使用时,将冰敷带1包裹住人体的脚踝,此时人体的脚板位于行走底板2上,利用第一固定组件3将冰敷带1与人体的脚脖固定,同时第二固定组件4将行走底板2与人体的脚背固定,具体实施时可根据不同人的脚掌尺寸制作适配的行走底板2。

如图1所示,第一固定组件3包括第一子魔术贴31和第一母魔术贴32,第一子魔术贴31和第一母魔术贴32分别固定连接于冰敷带1的两个自由端上。第二固定组件4包括第二子魔术贴41和第二母魔术贴42,第二子魔术贴41和第二母魔术贴42分别固定设置于行走底板2宽度方向的两侧。

如图2所示,连接组件5包括均由塑胶制成的柔性的连接条51和连接块52,连接条51固定连接于冰敷带1的下端,且沿其弧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连接块52固定连接于连接条51的下端。在行走底板2上与人体脚跟接触的部分处环绕开设有连接孔21,连接块52可穿过连接孔21并与行走底板2的下表面抵接,拆卸时亦可弯曲行走底板2,使得连接块52从连接孔21内抽出,以此实现冰敷带1与行走底板2之间的拆卸与连接。

如图2和3所示,在隔仓袋11的上侧与冰敷带1的上侧之间形成有连续的开口6,开口6内的左右两侧壁分别设置有凸起61和供凸起61嵌入的凹槽62。利用凸起61与凹槽62的配合能够密封开口6,以使得冰袋不易从隔仓袋11内掉出。在开口6上设有将其打开的匚形的拉块7,拉块7的中部垂直固定有启板72。使用时拉块7相对的内侧壁均与冰敷带1的侧壁抵接,此时启板72位于开口6内并延伸至凸起61的下方,通过滑动拉块7即可实现将密封的开口6打开,以进行更换、放置冰袋。

如图3所示,在开口6的外侧壁上均连接有凸缘63,拉块7的两侧固定设置有与凸缘63下侧抵接的挡边71。本实施例中的拉块7、挡边71、凸缘63均为柔软的塑胶制品,安装拉块7时先将其两侧壁掰开,使得启板72置于开口6内的同时,两个挡边71也位于凸缘63的下侧并与其抵接即可,从而使得拉块7不易从开口6处脱落。

具体实施过程:先将连接块52倾斜,使其一端先穿过连接孔21,再将连接块52的另一端穿过连接孔21即可实现二者之间的固定。根据踝关节所需冰敷的部位将冰袋放置于对应的隔仓袋11内,将拉块7拨至开口6的一端,挤压开口6的侧壁使得凸起61嵌入凹槽62内。再将冰敷带1贴合踝关节,利用第一子魔术贴31与第一母魔术贴32、第二子魔术贴41与第二母魔术贴42的粘结以使得整个脚部与冰敷带1以及行走底板2固定连接。冰袋可对伤处进行冰敷,同时行走底板2还可供病人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此时整个冰敷带1也不易轻松掉落。当需要拿出冰袋时只需滑动拉块7使凸起61与凹槽62脱离即可,携带整个冰敷袋时也可将冰敷带1与行走底板2拆卸后进行运输。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