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粘膜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96121发布日期:2019-06-13 16:00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鼻粘膜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耗材领域,尤其涉及鼻粘膜保护套。



背景技术:

当前临床上,在对ICU患者的护理工作中,通常都需要给患者的鼻腔插管,对于部分重症患者而言,则是需要一直插管,而在患者使用插管的过程中,因插管材质较硬,当插管长时间挤压患者的鼻粘膜时,会导致患者的鼻粘膜受损,不仅给患者造成极大的不适,也给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打来不便,增加医护人员劳动负担,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鼻粘膜保护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鼻粘膜保护套,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鼻粘膜保护套,包括插管、第一气垫环、第一固定套、第二气垫环、第三气垫环、第二固定套、保护套、第一气管、第二气管、第三气管,所述的第一气垫环贯穿于插管左侧,所述的第一气垫环与插管活动相连,所述的第一固定套环绕于第一气垫环外部,所述的第一固定套与第一气垫环胶水相连,所述的第二气垫环环绕与第一固定套外部,所述的第二气垫环与第一固定套胶水相连,所述的第三气垫环贯穿于插管右侧,所述的第三气垫环与插管活动相连,所述的第二固定套环绕于第三气垫环外部,所述的第二固定套与第三气垫环胶水相连,所述的保护套位于第二气垫环和第三气垫环之间,所述的保护套分别与第二气垫环和第三气垫环胶水相连,所述的第一气管位于插管上侧,且所述的第一气管一端分别贯穿第一气垫环右侧和第三气垫环,所述的第一气管分别与第一气垫环和第三气垫环胶水相连,所述的第二气管位于插管上侧,且所述的第二气管一端分别贯穿第二气垫环右侧和第三气垫环,所述的第二气管分别与第二气垫环和第三气垫环胶水相连,所述的第三气管一端贯穿第三气垫环右侧上端,所述的第三气管与第三气垫环胶水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气管、第二气管和第三气管另一端还设有四通阀,所述的四通阀分别与第一气管、第二气管和第三气管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四通阀右侧上端还设有气阀,所述的气阀与四通阀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第二固定套底部前后两侧还设有胶带,所述的胶带与第二固定套胶水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胶带内侧还设有遮贴,所述的遮贴与胶带胶水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鼻粘膜保护套,使用前,第一气垫环、第二气垫环和第三气垫环处于收缩的状态,使用时,医护人员将插管由第三气垫环右侧端口处插入,使插管通过保护套,由第一气垫环的左侧端口穿出,当插管由第一气垫环的穿出长度达到医护人员所需长度时,医护人员首先将气阀与外界充气装置相连接,如充气球囊,再打开气阀,然后通过操作四通阀,使第一气管与气阀的管路保持前后畅通,接着医护人员通过挤压充气球囊,使充气球囊产生的充气气体通过第一气管排入第一气垫环内,通过空气排入的作用,使第一气垫环向内侧膨胀压持插管,即将该装置固定在插管上,然后医护人员将插管连同该装置插入到患者的鼻腔内,当该装置进入患者鼻腔的深度达到医护人员要求时,医护人员通过操作四通阀,使第二气管与气阀的管路保持前后畅通,然后医护人员通过挤压充气球囊,使充气球囊产生的充气气体由第二气管排入第二气垫环内,通过空气排入的作用使第二气垫环膨胀压持患者的鼻腔,即将该装置固定在患者的鼻腔内,接着医护人员通过操作四通阀,使第一气管与气阀管路保持前后畅通,此时,医护人员通过操作充气球囊上的泄压阀,使第一气垫环内的气体排出外界,通过空气排出的作用,使第一气垫环收缩,即第一气垫环与插管脱离,此时,医护人员可根据使用需要,向内或向外调节插管的插入深度,以满足患者的治疗需要,因第一气垫环与插管脱离,第二气垫环膨胀压持患者鼻腔,从而保证在插管的插入或抽出过程中,不会带动该保护装置,使保护套发生移位,当插管的插入长度调整完毕后,医护人员通过操作四通阀,使第三气管与气阀管路保持前后畅通,然后医护人员通过挤压充气球囊,使充气球囊产生的充气气体通过第三气管排入第三气垫环内,通过充气气体排入的作用,使第三气垫环向内侧膨胀压持插管,实现对插管的固定作用,即插管进入患者鼻腔内的部分被固定,接着医护人员撕除胶带内侧的遮贴,并使胶带撕除遮贴的一侧粘贴在患者的人中部位,达到对插管进行辅助固定的效果,有效避免该鼻粘膜保护套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滑出或脱落的情况,最后,医护人员通过操作四通阀,使第二气管与气阀管路保持前后畅通,再通过操作充气球囊上的泄压阀,使第二气垫环内的气体排出外界,即第二气垫环处于收缩的状态,不再压持患者的鼻腔,减轻患者的不适,通过上述操作,达到保护套对患者鼻腔内插管包裹的目的,因保护套为硅胶材质,可实现插管与患者鼻粘膜的软接触,有效避免患者的鼻粘膜因受插管长时间压持,出现受损的情况,该鼻粘膜保护套,结构巧妙、功能强大、操作简单,省时省力,首先通过固定机构的设计,便于医护人员将保护套插入患者的鼻腔内,加上保护套的配合效果,可实现保护套与患者的软接触,有效缓解患者的鼻粘膜因受插管长时间压持,出现受损的情况,对患者的鼻粘膜达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减轻患者的不适,同时,所述的保护套为硅胶材质,具有良好的柔软性,所述的四通阀型号优选为SLPSDPJ-22,所述的第一固定套作用是为了使第一气垫环向内侧膨胀对插管实行夹紧力,同时使第二气垫环向外侧膨胀,对患者的鼻腔实行挤压力,所述的第二固定套作用是为了使第三气垫环向内侧膨胀面对插管实行夹紧力,所述的充气球囊带有泄压阀,其型号优选为QS0312。

附图说明

图1是鼻粘膜保护套主视图;

图2是鼻粘膜保护套剖视图;

图3是第三气垫环部位放大图;

图4是第一气垫环部位放大图。

插管1、第一气垫环2、第一固定套3、第二气垫环4、第三气垫环5、第二固定套6、保护套7、第一气管8、第二气管9、第三气管10、胶带601、遮贴602、四通阀801、气阀802。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鼻粘膜保护套,包括插管1、第一气垫环2、第一固定套3、第二气垫环4、第三气垫环5、第二固定套6、保护套7、第一气管8、第二气管9、第三气管10、胶带601、遮贴602、四通阀801、气阀802,所述的第一气垫环2贯穿于插管1左侧,所述的第一气垫环2与插管1活动相连,所述的第一固定套3环绕于第一气垫环2外部,所述的第一固定套3与第一气垫环2胶水相连,所述的第二气垫环4环绕与第一固定套3外部,所述的第二气垫环4与第一固定套3胶水相连,所述的第三气垫环5贯穿于插管1右侧,所述的第三气垫环5与插管1活动相连,所述的第二固定套6环绕于第三气垫环5外部,所述的第二固定套6与第三气垫环5胶水相连,所述的保护套7位于第二气垫环4和第三气垫环5之间,所述的保护套7分别与第二气垫环4和第三气垫环5胶水相连,所述的第一气管8位于插管1上侧,且所述的第一气管8一端分别贯穿第一气垫环2右侧和第三气垫环5,所述的第一气管8分别与第一气垫环2和第三气垫环5胶水相连,所述的第二气管9位于插管1上侧,且所述的第二气管9一端分别贯穿第二气垫环4右侧和第三气垫环5,所述的第二气管9分别与第二气垫环4和第三气垫环5胶水相连,所述的第三气管10一端贯穿第三气垫环5右侧上端,所述的第三气管10与第三气垫环5胶水相连,所述的第一气管8、第二气管9和第三气管10另一端还设有四通阀801,所述的四通阀801分别与第一气管8、第二气管9和第三气管10胶水相连,所述的四通阀801右侧上端还设有气阀802,所述的气阀802与四通阀801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固定套6底部前后两侧还设有胶带601,所述的胶带601与第二固定套6胶水相连,所述的胶带601内侧还设有遮贴602,所述的遮贴602与胶带601胶水相连。

该鼻粘膜保护套,使用前,第一气垫环2、第二气垫环4和第三气垫环5处于收缩的状态,使用时,医护人员将插管1由第三气垫环5右侧端口处插入,使插管1通过保护套7由第一气垫环2的左侧端口穿出,当插管1由第一气垫环2的穿出长度达到医护人员所需长度时,医护人员首先将气阀802与外界充气装置相连接,如充气球囊,再打开气阀802,然后通过操作四通阀801,使第一气管8与气阀802的管路保持前后畅通,接着医护人员通过挤压充气球囊,使充气球囊产生的充气气体通过第一气管8排入第一气垫环2内,通过空气排入的作用,使第一气垫环2向内侧膨胀压持插管1,即将该装置固定在插管1上,然后医护人员将插管1连同该装置插入到患者的鼻腔内,当该装置进入患者鼻腔的深度达到医护人员要求时,医护人员通过操作四通阀801,使第二气管9与气阀802的管路保持前后畅通,然后医护人员通过挤压充气球囊,使充气球囊产生的充气气体由第二气管9排入第二气垫环4内,通过空气排入的作用使第二气垫环4膨胀压持患者的鼻腔,即将该装置固定在患者的鼻腔内,接着医护人员通过操作四通阀801,使第一气管8与气阀802管路保持前后畅通,此时,医护人员通过操作充气球囊上的泄压阀,使第一气垫环2内的气体排出外界,通过空气排出的作用,使第一气垫环2收缩,即第一气垫环2与插管1脱离,此时,医护人员可根据使用需要,向内或向外调节插管1的插入深度,以满足患者的治疗需要,因第一气垫环2与插管1脱离,第二气垫环4膨胀压持患者鼻腔,从而保证在插管1的插入或抽出过程中,不会带动该保护装置,使保护套7发生移位,当插管1的插入长度调整完毕后,医护人员通过操作四通阀801,使第三气管10与气阀802管路保持前后畅通,然后医护人员通过挤压充气球囊,使充气球囊产生的充气气体通过第三气管10排入第三气垫环5内,通过充气气体排入的作用,使第三气垫环5向内侧膨胀压持插管1,实现对插管的固定作用,即插管进入患者鼻腔内的部分被固定,接着医护人员撕除胶带601内侧的遮贴602,并使胶带601撕除遮贴的一侧粘贴在患者的人中部位,达到对插管1进行辅助固定的效果,有效避免该鼻粘膜保护套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滑出或脱落的情况,最后,医护人员通过操作四通阀801,使第二气管9与气阀802管路保持前后畅通,再通过操作充气球囊上的泄压阀,使第二气垫环4内的气体排出外界,即第二气垫环4处于收缩的状态,不再压持患者的鼻腔,减轻患者的不适,通过上述操作,达到保护套7对患者鼻腔内插管1包裹的目的,因保护套7为硅胶材质,可实现插管1与患者鼻粘膜的软接触,有效避免患者的鼻粘膜因受插管1长时间压持,出现受损的情况,同时,所述的保护套7为硅胶材质,具有良好的柔软性,所述的四通阀801型号优选为SLPSDPJ-22,所述的第一固定套3作用是为了使第一气垫环2向内侧膨胀对插管1实行夹紧力,同时使第二气垫环4向外侧膨胀,对患者的鼻腔实行挤压力,所述的第二固定套6作用是为了使第三气垫环5向内侧膨胀面对插管1实行夹紧力,所述的充气球囊带有泄压阀,其型号优选为QS0312。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