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CT检查床上的臂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01601发布日期:2019-07-06 11:23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用于CT检查床上的臂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涉及CT检查床,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CT检查床上的臂托。



背景技术:

在医院CT室,经常会遇到一些需要进行胸腹部CT检查的患者,在对这些患者进行检查时,往往需要将其手臂举起放在头部两侧。对于一般患者来说,这个动作比较容易实现,但对于一些胸腹部急症患者,很难将手臂举起固定,需要医护人员帮忙,费时费力。在进行CT检查过程中,医护人员还需对患者打针,现有技术中采用绑带将患者举起的手臂进行固定的方式,除操作不便捷外,还容易出现使手臂血液不流通的情况发生。此外,在进行CT增强检查过程中,医护人员还要为患者留置静脉留置针并高压注射对比剂,上举的胳膊如放置不稳固或者弯曲极易造成对比剂外渗,给患者带来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用于CT检查床上的臂托,以达到给患者手臂提供舒适的支撑,避免注射对比剂时肢体不稳固造成外渗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CT检查床上的臂托,包括架体,架体上固定设有用于固定手臂的固定装置,架体上在固定装置两侧成对设有支撑装置;固定装置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臂板、第二臂板以及对称设置的第一托板、第二托板,第一臂板、第二臂板为用于固定手臂侧部的弧形板,第一臂板底端与第一托板铰接,第二臂板底端与第二托板铰接,第二托板与第一托板滑动连接并能滑动至第一托板内;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杆、弹簧以及第二支杆,一侧的第一支杆顶端与固定装置的第一臂板铰接,另一侧的第一支杆顶端与固定装置的第二臂板铰接,第二支杆底端与架体铰接,弹簧固定在第一支杆与第二支杆之间,且手臂置于固定装置内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第一臂板呈“(”形,第二臂板呈“)”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第一臂板与第二臂板的顶面与水平面的夹角皆为(0°,90°),且第一臂板与第二臂板的两顶面的交线落入固定装置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改进,架体上设有可插入头托的“L”形插接架,使得架体与头托可拆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改进,固定装置的第一臂板、第二臂板、第一托板、第二托板与手臂接触处设有软垫。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种改进,架体上连接有用于支撑肩部肩托软垫。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固定装置与支撑装置相结合,能够给患者提供舒适的支撑,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也能提高CT检查的准确性,还可避免注射对比剂时肢体不稳固造成外渗的情况出现;

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中的第一臂板、第二臂板用于固定手臂的侧部,第一托板、第二托板用于支撑手臂底部,且第一臂板与第二臂板分别与第一托板、第二托板一一对应铰接,第二托板能滑动至第一托板内,使得固定装置能够根据患者手臂粗细进行调节,适用性广;

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装置第一支杆与第二支杆皆分别与固定装置、架体铰接,这是为了在第一臂板及第二臂板与水平面的夹角发生变化时,第一支杆与第二支杆与水平面的夹角也发生变化,使得置于第一支杆与第二支杆内的弹簧能够对第一臂板及第二臂板之间距离进行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臂板及第二臂板的形状,能够更贴近人手臂的外轮廓状,使用更为舒适;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臂板与第二臂板的顶面与水平面呈锐角,且两顶面的交线落入固定装置内,这是为了便于使手臂经第一臂板、第二臂板顶面进入固定装置内;

本实用新型设置的插接架,能够使架体与头托可拆卸连接,便于根据检查项目的不同,将架体插接在CT检查床头部的头托或尾部的头托处;

本实用新型与手臂接触处以及与肩部接触处,均设有软垫,能够提高患者使用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CT检查室,用于固定患者举起的手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装置11结构示意图。

图中:1、架体;2、第一托板;3、第二托板;4、第一臂板;5、第二臂板;6、第一支杆;7、第二支杆;8、弹簧;9、插接架;10、肩托软垫;11、支撑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用于CT检查床上的臂托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架体1、固定装置、支撑装置11以及肩托软垫10。

一、架体1

架体1为长方体板状,架体1的左端部固定设有“L”形插接架9,插接架9可插入头托上设置的通孔内,使得架体1与CT检查床上的头托可拆卸链接,以便根据实际情况,更换架体1的设置位置。

二、固定装置

架体1上设有用于固定手臂的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第一托板2、第二托板3、第一臂板4及第二臂板5。

第一臂板4呈“(”形,第二臂板5呈“)”形,第一臂板4与第二臂板5对称设置,用于固定手臂两侧。参考图2,第一臂板4与第二臂板5的顶面与水平面的夹角皆为(0°,90°),优选45°,且第一臂板4与第二臂板5的两顶面的交线落入固定装置内,或者说两顶面的相交线置于第一臂板4与第二臂板5之间,总之,是为了使第一臂板4与第二臂板5的顶面呈“丷”字形,这样能够便于手臂通过第一臂板4、第二臂板5的顶面滑入固定装置内。第一臂板4的底端与第一托板2的左端部铰接,第二臂板5的底端与第二托板3的右端部铰接,第一托板与2第二托板3对称设置,这样,第一托板2、第一臂板4构成的左半部与第二臂板5、第二托板3构成的右半部之间实则也为对称设置。

第一托板2与第二托板3为长方体板状,用于支撑手臂的底部。如图2所示,第一托板2的右侧面设有向左延伸的开口滑槽,滑槽的大小与第二托板3的大小相适配,使得第二托板3能够滑动置于第一托板2滑槽内,也就是说,第二托板3能够在图2中左右方向在第一托板2外伸缩,以此能够根据患者手臂的粗细,调节第二托板3向第一托板2外的延伸长度。

固定装置内第一臂板4、第二臂板5、第一托板2、第二托板3与手臂接触处设有软垫。软垫可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海绵制成。

三、支撑装置11

支撑装置11置于架体1上、固定装置的两侧,固定装置的第一臂板4及第二臂板5外对应设有支撑装置11,故支撑装置11成对设置在第一臂板4及第二臂板5外。支撑装置11包括第一支杆6、弹簧8以及第二支杆7。

参考图3,第一支杆6与第二支杆7为长方体杆状,置于左侧的第一支杆6的顶端与固定装置的第一臂板4铰接,置于右侧的第一支杆6的顶端与固定装置的第二臂板5铰接,第二支杆7的底端与架体1铰接。第一支杆6的底端与第二支杆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沿长方体杆长度方向延伸的弹簧8。当手臂处于固定装置内时,弹簧8处于压缩状态;当手臂从固定装置内取出后,弹簧8恢复原长状态。

四、肩托软垫10

架体1上可通过拉绳连接有肩托软垫10,肩托软垫10可垫在肩部下部,用于支撑肩部,提高肩部的舒适度。肩托软垫10可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海绵制成。

使用本实施例时,将插接架9插入头托上的通孔内,将架体1位置进行固定后,首先将肩托软垫10垫在肩部下,再手臂举起后向下用力通过第一臂板4、第二臂板5的顶面进入固定装置内,第一臂板4与第二臂板5向外张开,可根据患者手臂粗细调节第二托板3向第一托板2外的延伸长度,而此时支撑装置11的第一支杆6、第二支杆7也分别随第一臂板4或第二臂板5与水平面的夹角发生变化,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CT检查完成后,手臂向上用力离开固定装置,支撑装置11的弹簧恢复原长,使得第一支杆6带动第一臂板4或第二臂板5向内收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