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入式心脏起搏的多功能电极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5468发布日期:2019-08-16 22:22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植入式心脏起搏的多功能电极导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植入式心脏起搏的多功能电极导管。



背景技术:

心率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起源部位、心搏频率和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的任一异常而言。可由各种气质性心血管病、药物中毒、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等因素引起,部分心率失常也可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

心律失常的治疗应包括发作时治疗与预防发作。除病因治疗外,尚可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方面。病因治疗包括纠正心脏病理改变、调整异常病理生理功能(如冠脉动态狭窄、泵功能不全、自主神经张力改变等),以及去除导致心律失常发作的其它诱因(如电解质失调、药物不良副作用等)。

药物治疗缓慢心律失常一般选用增强心肌自律性和(或)加速传导的药物,如拟交感神经药(异丙肾上腺素等)、迷走神经抑制药物(阿托品)或碱化剂(克分子乳酸钠或碳酸氢钠)。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则选用减慢传导和延长不应期的药物,如迷走神经兴奋剂(新斯的明、洋地黄制剂)、拟交感神经药间接兴奋迷走神经(甲氧明、苯福林)或抗心律失常药物。

非药物治疗包括机械方法兴奋迷走神经,心脏起搏器,电复律,电除颤,电消融,射频消融和冷冻或激光消融以及手术治疗。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的方法有压迫眼球、按摩颈动脉窦、捏鼻用力呼气和摒住气等。心脏起搏器多用于治疗缓慢心律失常,以低能量电流按预定频率有规律地刺激心房或心室,维持心脏活动;亦用于治疗折返性快速心律失常和心室颤动,通过程序控制的单个或连续快速电刺激中止折返形成。目前来说,对于大多数严重的心律失常快速性的或缓慢性的患者来说,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心律失常的最直接有效技术手段。

但是由于电极长期植入后对心脏血管组织有一定的损伤,另外在进行电刺激时,电极周围放电区域的电流密度过大,使得这部分心脏血管组织产生不良反应,从而引起心脏血管组织中神经元与电极界面受到干扰,因此难以获得有效信号,或者施加有效的刺激。并且,大量的研究表明,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生长因子在神经元的存活、生长、分化、损伤修复、神经再生等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同时进行电刺激和输药的植入式心脏起搏的多功能电极导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植入式心脏起搏的多功能电极导管,主要包括电极导管、连接器、第一电极头、第二电极头、第一注药腔管、第二药腔管和导丝腔管,所述连接器安装在所述电极导管的近端,电极导管的内部设有固定基板、第一偏向板和第二偏向板,所述固定基板固定卡接在电极导管的内腔中,所述第一偏向板和第二偏向板分别相对固定在靠近电极导管远端的内壁上,电极导管的远端设有柔性尖端,所述第一电极头和第二电极头分别位于所述柔性尖端的两边,所述第一注药腔管、第二药腔管的远端分别位于第一电极头、第二电极头的内部中心位置,第一注药腔管和第二药腔管的近端与连接器相连,连接器与心脏起搏器相连,第一注药腔管和第二药腔管与位于心脏起搏器内的微型渗透压泵相连,第一电极头和第二电极头分别通过电导丝与连接器相连,所述导丝腔管位于电极导管内部中轴位置,并且导丝腔管近端与连接器相连,远端贯穿固定基板与柔性尖端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器与电极导管近端之间设有传感集成环,可对血管内温度、湿度及血液流速进行监测,并反馈至心脏起搏器,便于心脏起搏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刺激时间和力度。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基板上的中心位置设有大孔,所述大孔的两侧分别设有中孔一和中孔二,所述中孔一的两侧分别设有小孔一,所述中孔二的两侧分别设有小孔二,固定基板的作用是为了固定第一注药腔管、第二药腔管、导丝腔管、电导丝,保证腔管管路畅通,同时还可避免电导丝相互缠绕导致短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偏向板和第二偏向板的中心位置分别设有中孔三和中孔四,所述中孔三的两侧分别设有小孔三,所述中孔四的两侧分别设有小孔四,所述第一偏向板和第二偏向板起到进一步承托和固定方向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大孔内穿所述导丝腔管,所述中孔一和中孔三内穿所述第一注药腔管,所述中孔二和中孔四内穿所述第二药腔管,所述小孔一、小孔二、小孔三和小孔四内穿所述电导丝。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极头分为第一刺激电极和第一记录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头分为第二刺激电极和第二记录电极,所述第一刺激电极和第一记录电极之间、第二刺激电极和第二记录电极之间隔有绝缘层,所述第一刺激电极和第二刺激电极对血管进行电刺激,所述第一记录电极和第二记录电极便于记录神经元活动信息,绝缘层可防止相邻两个电极接触干扰。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法为:在所述导丝腔管穿入导丝将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电极导管植入病人心脏上方静脉中,通过所述连接器连接心脏起搏器,并将心脏起搏器植入病人胸口皮下层,当病人发生心律失常现象时,所述第一刺激电极和 /或第二刺激电极发送电流刺激,同时所述第一记录电极和第二记录电极记录神经元活动信息,并反馈至心脏起搏器;并通过所述第一注药腔管和第二药腔管向刺激点输送药物或营养物质,达到最终心律失常病征患者心脏起搏治疗功能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植入式心脏起搏的多功能电极导管的前端设有第一刺激电极和第二刺激电极,可进行同时双点位刺激,增加刺激力度和面积,又可交替进行刺激,防止单一位置过度刺激损伤神经组织;第一刺激电极和第二刺激电极的对位还分别设有第一记录电极和第二记录电极,用于记录神经元活动信息,并反馈至心脏起搏器;此外,刺激电极和记录电极之间还设有注药腔管,用于向刺激点输送药物或营养物质,可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病症或修复电刺激损伤。与此同时,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与电极导管近端之间设有传感集成环,可对血管内温度、湿度及血液流速进行监测,并反馈至心脏起搏器,便于心脏起搏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刺激时间和力度。总之,本实用新型对于心律失常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B-B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A-A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C-C剖视图。

其中,1-电极导管、11-固定基板、111-大孔、112-中孔一、113-中孔二、 114-小孔一、115-小孔二、12-第一偏向板、121-中孔三、122-小孔三、13-第二偏向板、131-中孔四、132-小孔四、14-柔性尖端、2-连接器、3-第一电极头、 31-第一刺激电极、32-第一记录电极、33-绝缘层、4-第二电极头、41-第二刺激电极、42-第二记录电极、5-第一注药腔管、6-第二药腔管、7-导丝腔管、8-电导丝、9-传感集成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1-4和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植入式心脏起搏的多功能电极导管,主要包括电极导管1、连接器2、第一电极头3、第二电极头4、第一注药腔管5、第二药腔管6和导丝腔管7,连接器2安装在电极导管1的近端,连接器2与电极导管1近端之间设有传感集成环9,可对血管内温度、湿度及血液流速进行监测,并反馈至心脏起搏器,便于心脏起搏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刺激时间和力度。

如图1所示,电极导管1的内部设有固定基板11、第一偏向板12和第二偏向板13,固定基板11固定卡接在电极导管1的内腔中,第一偏向板12和第二偏向板13分别相对固定在靠近电极导管1远端的内壁上,如图2所示,固定基板11上的中心位置设有大孔111,大孔111的两侧分别设有中孔一112和中孔二113,中孔一112的两侧分别设有小孔一114,中孔二113的两侧分别设有小孔二115,固定基板11的作用是为了固定第一注药腔管5、第二药腔管6、导丝腔管7、电导丝8,保证腔管管路畅通,同时还可避免电导丝8相互缠绕导致短路。如图3所示,第一偏向板12和第二偏向板13的中心位置分别设有中孔三121和中孔四131,中孔三121的两侧分别设有小孔三122,中孔四131的两侧分别设有小孔四132,第一偏向板12和第二偏向板13起到进一步承托和固定方向的作用。其中,大孔111内穿导丝腔管7,导丝腔管7位于电极导管1内部中轴位置,并且导丝腔管7近端与连接器2相连,远端贯穿所示大孔111与柔性尖端14相连。中孔一112和中孔三121内穿第一注药腔管5,中孔二113和中孔四131内穿第二药腔管6,小孔一114、小孔二115、小孔三122和小孔四132 内穿电导丝8。第一注药腔管5和第二药腔管6的近端与连接器2相连,连接器 2与心脏起搏器相连,第一注药腔管5和第二药腔管6与位于心脏起搏器内的微型渗透压泵相连。

如图1所示,电极导管1的远端设有柔性尖端14,第一电极头3和第二电极头4分别位于柔性尖端14的两边,第一电极头3和第二电极头4分别通过电导丝8与连接器2相连,第一注药腔管5、第二药腔管6的远端分别位于第一电极头3、第二电极头4的内部中心位置,如图4所示,第一电极头3分为第一刺激电极31和第一记录电极32,第二电极头4分为第二刺激电极41和第二记录电极42,第一刺激电极31和第一记录电极32之间、第二刺激电极41和第二记录电极42之间隔有绝缘层33,第一刺激电极31和第二刺激电极41对血管进行电刺激,第一记录电极32和第二记录电极42便于记录神经元活动信息,绝缘层 33可防止相邻两个电极接触干扰。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法为:在导丝腔管7穿入导丝将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电极导管植入病人心脏上方静脉中,通过连接器2连接心脏起搏器,并将心脏起搏器植入病人胸口皮下层,当病人发生心律失常现象时,第一刺激电极31和第二刺激电极41发送电流刺激,同时第一记录电极32和第二记录电极42记录神经元活动信息,并反馈至心脏起搏器;并通过第一注药腔管5和第二药腔管6向刺激点输送药物,达到最终心律失常病征患者心脏起搏治疗功能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