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引流袋挂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59343发布日期:2019-06-19 01:23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引流袋挂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挂钩,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引流袋挂钩。



背景技术:

临床中病人会用到各种各样的引流袋,但是目前使用的固定引流袋的工具主要是胶布、别针等,病人下床活动、翻身都极不方便,容易将引流管拉出体外。现有技术中有使用“S”型挂钩来固定引流袋的,它由一个未完全封闭的吊环和一个挂钩组成,使用相对方便。但是,这种“S”型挂钩的吊环不能调节,悬挂不牢固,容易掉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引流袋挂钩,其结构简单,方便推广。

为了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便携式引流袋挂钩,包括固定磁扣及固接在所述固定磁扣上的挂钩,所述固定磁扣包括相互配合的扣体与扣盖,所述扣体的顶面固接有两个固定针,所述固定针的侧面设有固定槽;所述扣盖的底面设有与所述固定针配合使用的插孔,所述扣盖的内部设有复位杆、固定杆、连动杆与连动块,所述复位杆固接于所述扣盖的底面中心,所述固定杆轴连接于所述扣盖的内壁与所述复位杆,所述连动杆轴连接于所述固定杆的顶面,所述连动杆的另一端固接于所述连动块,所述连动块的顶面固接有按钮;所述挂钩包括两条固定丝与固接在固定丝一与固定丝二顶部之间的固定块,所述固定丝二的底段折弯形成与所述固定丝一配合的弯钩。

作为优选的,所述挂钩固接于所述扣体的侧面。

作为优选的,所述复位杆的上半段为弹簧结构,所述固定杆轴连接于所述复位杆的下半段。

作为优选的,所述固定杆有四个,所述固定杆与所述固定槽配合使用。

作为优选的,所述扣盖的顶面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按钮配合使用,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按钮的直径且小于所述固定块的直径。

作为优选的,所述扣盖的内壁固接有挡块,所述挡块固接于所述固定杆与所述连动块之间。

作为优选的,所述固定丝一与所述固定丝二采用弹性钢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可直接固定在衣物上,不易脱落、效果好,使用方便;体积较小,便于随身携带及存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扣的结构示意图;

1-固定扣、2-扣体、21-固定针、22-固定槽、3-扣盖、31-插孔、32-复位杆、33-固定杆、34-连动杆、35-连动块、36-弹簧结构、37-按钮、38-通孔、39-挡块、4-挂钩、41-固定丝一、42-固定丝二、43-固定块、44-弯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图2所示,一种便携式引流袋挂钩,包括固定扣1及固接在固定扣1上的挂钩4,固定扣1包括相互配合的扣体2与扣盖3,挂钩4固接于扣体2的侧面,扣体2的顶面固接有两个固定针21,固定针21的侧面设有固定槽22;扣盖3的底面设有与固定针21配合使用的插孔31,扣盖3的内部设有复位杆32、固定杆33、连动杆34与连动块35,复位杆32固接于扣盖3的底面中心,复位杆32的上半段为弹簧结构36,固定杆33有四个,固定杆33与固定槽22配合使用,固定杆33轴连接于扣盖3的内壁及复位杆32的下半段,连动杆34轴连接于固定杆33的顶面,连动杆34的另一端固接于连动块35,连动块35的顶面固接有按钮37,扣盖3的顶面设有通孔38,通孔38的直径大于按钮37的直径且小于固定块43的直径,通孔38与按钮37配合使用;扣盖3的内壁固接有挡块39,挡块39固接于固定杆33与连动块35之间。

挂钩4包括两条固定丝与固接在固定丝一41与固定丝二42顶部之间的固定块43,固定丝二42的底段折弯形成与固定丝一41配合的弯钩44,固定丝一41与固定丝二42采用弹性钢材料制成。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按动按钮37使扣体2与扣盖3分开,将扣体2上的固定针21穿过衣物,再将固定针21对准插孔31,使扣盖3固定在扣体2上;此时,按动固定丝一41,将引流袋挂在弯钩44上,使用人员即可自由行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可直接固定在衣物上,不易脱落、效果好,使用方便;体积较小,便于随身携带及存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专利,凡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