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气式智能止鼾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19895发布日期:2019-09-20 21:50阅读:5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气式智能止鼾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枕头,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充气式智能止鼾枕。



背景技术:

打鼾(打呼噜)容易引起睡眠呼吸暂停,造成机体血氧浓度下降,而危害身心健康,甚至引发猝死现象。针对打鼾的防治主要有手术、药物、穴位刺激等方法。医学研究表明,打呼噜者侧睡可以较好的降低打鼾概率。近年来,通过调节睡姿的智能止鼾枕产品逐渐流行起来,其有效的缓解了患者打鼾的症状,但是其调节方式和过程还存在一些问题。

目前市场上的充气式止鼾枕头分为单气囊和多气囊两种类型,使用的原理是打鼾时通过抬高枕头的高度来调整头部姿势,以达到终止打鼾的目的,但是,当前市场上的止鼾枕头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单气囊式止鼾枕无法做到精确调整人体头部方向,止鼾效果差、效率低,影响睡眠质量;二、密布型多气囊止鼾枕打鼾时触发气泵工作时存在类似的问题,除此以外,多气囊式止鼾枕由于抬高头部时使用的气囊宽度窄,使用者极容易从托举气囊上滑落,并且只能左右调节,调整方式有限,止鼾效果一般;三、不管是单气囊还是多气囊式止鼾枕,在充气时都会因为边缘部分预留的缓冲余地不够而造成气囊形变剧烈。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充气式智能止鼾枕,对现有止鼾枕头的调节方式和过程进行了优化,更好的帮助用户缓解了打鼾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充气式智能止鼾枕,该智能止鼾枕包括内置有止鼾结构的枕头本体、控制单元和连接构件;所述止鼾结构包括颈部气囊、头部气囊、头部位置检测单元和鼾声提取单元;

所述头部位置检测单元用于采集用户头部位置,所述鼾声提取单元用于提取用户的鼾声信号;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气泵和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分别与所述头部位置检测单元和所述鼾声提取单元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用户头部位置和所述鼾声信号生成充放气指令给所述气泵;

所述控制电路板控制连接所述气泵,所述气泵通过所述连接构件分别连通所述颈部气囊和所述头部气囊,以根据所述充放气指令实现对所述颈部气囊和/或所述头部气囊的充放气控制。

基于上述,所述颈部气囊横向排布设置在所述枕头本体内部,所述头部气囊纵向排布设置在所述枕头本体内部,所述头部气囊位于在所述颈部气囊上方。

基于上述,所述头部气囊采用稀疏排布方式,相邻两个头部气囊的间距为成年人头部宽度的四分之三;所述颈部气囊采用紧密排布的方式,横贯枕头。

基于上述,所述枕头本体还包括枕套正面、枕芯、枕头载体和枕套背面,所述枕头载体的正面开设有用于放置所述止鼾结构的凹槽。

基于上述,所述头部位置检测单元为分别设置在所述颈部气囊和所述头部气囊表面的压力形变片,所述压力形变片与所述控制电路板连接,采集所述颈部气囊和/或所述头部气囊表面的压力信号并发送给所述控制电路板,以确定用户头部位置;

所述鼾声提取单元包括麦克风以及差分放大电路,所述麦克风采集鼾声信号,经所述差分放大电路放大后发送至所述控制电路板,以确定用户是否打鼾。

基于上述,所述连接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枕头本体上的保护套以及设置在所述保护套内的导气管和电路信号线,所述气泵分别通过所述导气管连通所述颈部气囊和所述头部气囊,所述控制电路板通过所述电路信号线连接所述头部位置检测单元和所述鼾声提取单元。

基于上述,所述气泵与所述颈部气囊和/或所述头部气囊之间还依次设置有储气单元和电磁阀组,所述储气单元用于缓冲所述颈部气囊和/或所述头部气囊放气时对所述气泵的气流冲击;所述电磁阀组与所述控制电路板连通,根据所述控制电路板的充放气指令实现所述导气管与一个或多个颈部气囊和/或头部气囊的连通。

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在不改变枕头整体厚度的前提下,通过在枕头正面增加止鼾结构,来实现枕头的智能化操作;通过止鼾结构采集用户鼾声,通过使用颈部气囊和头部气囊,来实现使用者颈部、头部姿势的调节以达到止鼾目的。更进一步的,通过稀疏排布的头部气囊,来实现使用者打鼾时头部姿势被柔和地改变,而不是被抬高或者剧烈滑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智能止鼾枕的原理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智能止鼾枕的头部气囊和颈部气囊的分布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智能止鼾枕的工作对比图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智能止鼾枕的充放气气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 颈部气囊;2.头部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气式智能止鼾枕,包括内置有止鼾结构的枕头本体、控制单元和连接构件,所述枕头本体还包括枕套正面、枕芯、枕头载体和枕套背面,所述枕头载体的正面开设有用于放置所述止鼾结构的凹槽。

如图2所示,所述止鼾结构包括横向排布设置在所述枕头本体内部的颈部气囊1、纵向排布设置在所述枕头本体内的头部气囊2、头部位置检测单元和鼾声提取单元,所述头部气囊2位于所述颈部气囊1上方。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气泵和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分别与所述头部位置检测单元和所述鼾声提取单元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用户头部位置和所述鼾声信号生成充放气指令给所述气泵;

所述控制电路板控制连接所述气泵,所述气泵通过所述连接构件分别连通所述颈部气囊和所述头部气囊,组成所述颈部气囊和所述头部气囊的充放气气路,并根据所述充放气指令实现对所述颈部气囊和/或所述头部气囊的充放气控制。

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颈部气囊1和所述头部气囊2的组合调节,多方位调整人体头部位置以达到更好的止鼾效果。其中,所述头部气囊2用于调整使用者头部的高低,所述颈部气囊1用于调整使用者颈部的高低。优选的,所述颈部气囊1和所述头部气囊2的爆破压力为0.25Mpa以上。

具体的,所述头部位置检测单元为分别设置在所述颈部气囊1和所述头部气囊2表面的压力形变片,所述压力形变片与所述控制电路板连接,采集所述颈部气囊1和/或所述头部气囊2表面的压力信号并发送给所述控制电路板,以确定用户头部位置。

所述鼾声提取单元包括麦克风以及差分放大电路,所述麦克风采集鼾声信号,经所述差分放大电路放大后发送至所述控制电路板,以确定用户是否打鼾。

具体的,所述连接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枕头本体上的保护套以及设置在所述保护套内的导气管和电路信号线,所述气泵分别通过所述导气管连通所述颈部气囊1和所述头部气囊2,所述控制电路板通过所述电路信号线连接所述头部位置检测单元和所述鼾声提取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头部气囊2采用稀疏排布方式,相邻两个头部气囊2的间距为成年人头部宽度的四分之三;每个头部气囊2均具有唯一的编号;如图3所示,所述头部气囊2的稀疏设置使得使用者打鼾时头部姿势被柔和地改变,而不是被抬高或者剧烈滑落;

所述颈部气囊1采用紧密排布的方式,横贯枕头,每个颈部气囊2具有唯一的编号;所述颈部气囊1的设置使得使用者打鼾时呼吸道被舒展,达到更好的实现止鼾的目的。

更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所述气泵与所述颈部气囊和/或所述头部气囊之间还依次设置有储气单元和电磁阀组,所述储气单元用于缓冲所述颈部气囊1和/或所述头部气囊2放气时对所述气泵的气流冲击;所述电磁阀组与所述控制电路板连通,根据所述控制电路板的充放气指令实现所述导气管与一个或多个颈部气囊1和/或头部气囊2的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储气单元为储气盒,所述颈部气囊1为M个,所述头部气囊2为N个,相应的,所述电磁阀组为一进M+N出的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组的进气口通过所述导气管连通所述储气单元,所述电磁阀组的M+N个出气口分别通过支气管连通M个颈部气囊1和N个头部气囊2。

优选的,所述控制单元内还设置有蓝牙无线传输模块,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所述蓝牙无线传输模块连接移动设备,以将所述鼾声信号和所述头部气囊2和/或所述颈部气囊1的充放气程度、编号等止鼾数据发送给移动设备。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