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下胫腓螺钉导向功能的远端锁定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34715发布日期:2019-08-27 20:05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下胫腓螺钉导向功能的远端锁定钢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折内固定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下胫腓螺钉导向功能的远端锁定钢板。



背景技术:

踝关节损伤在骨科非常常见,依据踝关节损伤机制,下胫腓损伤多伴有外踝损伤,经统计下胫腓损伤在踝关节骨折中的发生率高达13%,而在需要手术治疗的踝关节骨折中发生率可达20%,也有学者报道其发生率达37%。手术治疗外踝骨折多通过拉力螺钉复位加压断端后于外踝侧方放置中和钢板,而治疗下胫腓损伤的“金标准”是放置下胫腓螺钉。

下胫腓螺钉的放置方法分为经钢板与不经钢板两种,放置下胫腓螺钉时,基于解剖及影像学的研究表明,踝关节水平间隙上方同一平面内胫骨与腓骨的的矢状位旋转中心的连线的矢量轴为最佳置钉方向,该轴的平均位置位于距腓骨外侧皮质顶点2.5mm以内,且100%经过内踝前半,外踝的平均最佳进钉点位于外踝最高点偏后0.06mm,朝向内踝中点前方4.43mm。临床中使用的外踝钢板上所预留钉孔多,因钢板宽度影响,下胫腓螺钉难以经钢板放置,侧方放置的钢板对不经钢板的下胫腓螺钉的放置造成阻挡,导致手术操作不便。

故,需要设计一种便于手术操作、且能够改善下胫腓复位效果的外踝钢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下胫腓螺钉导向功能的远端锁定钢板,具有便于手术操作、改善下胫腓复位效果并节约手术时间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具有下胫腓螺钉导向功能的远端锁定钢板,包括:钢板本体;以及,下胫腓螺钉导向套筒;所述钢板本体为贴合腓骨外侧的解剖形状;所述下胫腓螺钉导向套筒为中空圆筒形结构,用于导向置入下胫腓螺钉;所述钢板本体上开设有供所述下胫腓螺钉导向套筒完成导向置入所述下胫腓螺钉的下胫腓螺钉导向孔;所述钢板本体上开设有腓骨近端两用孔;所述腓骨近端两用孔用于固定所述钢板本体以及复位骨折块,不同长度的所述钢板本体近端设计有不同数量的腓骨近端两用孔以适应于不同身高的患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钢板本体上设有贴合所述腓骨的前外侧平面、贴合所述腓骨的外侧嵴凹痕以及贴合所述腓骨的后外侧平面;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下胫腓螺钉导向套筒包括:设于所述下胫腓螺钉导向套筒一端的带有螺纹的导向器头端;设于所述下胫腓螺钉导向套筒中部的中空圆柱形的筒身;以及,设于所述下胫腓螺钉导向套筒另一端的、供所述下胫腓螺钉插入的导向孔;所述下胫腓螺钉导向孔位于踝关节水平间隙上方2-3cm;所述下胫腓螺钉导向孔侧壁设有供所述导向器头端连接的螺纹。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钢板本体上开设有用于复位时定位及临时固定所述钢板本体的克氏针临时固定孔。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钢板本体上开设有腓骨远端锁定孔;所述腓骨远端锁定孔用于固定所述钢板本体以及复位骨折块,具有较强的把持力,适用于骨质较差的患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下胫腓螺钉导向孔和所述腓骨远端锁定孔以及所述腓骨近端两用孔的直径为3.5mm;所述下胫腓螺钉导向套筒的内径为3.5mm。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手术中依据解剖贴合,在外踝上放置钢板本体后,通过腓骨近端两用孔将钢板本体复位固定在外踝骨折处的同时,在钢板本体上设计预留的放置下胫腓螺钉的下胫腓螺钉导向孔,于标准体位下,依据骨折情况避开顾着线,选择合适高度,下胫腓螺钉导向套筒用于导向放置下胫腓螺钉,以达到改善下胫腓复位效果、便于手术操作且节约手术时间。

2、钢板本体上设有贴合腓骨的前外侧平面、的外侧嵴凹痕以及的后外侧平面,使得钢板本体能够与腓骨解剖侧完全贴合,而便于钢板本体对腓骨的固定作用,能够对下胫腓达到较好的复位效果,且不同长度的钢板本体近端设置有不同数量的腓骨近端两用孔,以适应于不同身高的患者。

3、通过下胫腓螺钉导向套筒一端的导向器头端螺纹连接于下胫腓螺钉导向孔,进而将下胫腓螺钉导向套筒稳定的连接在钢板本体上,而便于置入下胫腓螺钉,对复位骨折块进行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具有下胫腓螺钉导向功能的远端锁定钢板中钢板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具有下胫腓螺钉导向功能的远端锁定钢板中的下胫腓螺钉导向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钢板本体;2、下胫腓螺钉导向套筒;20、导向器头端;21、筒身;22、导向孔;10、下胫腓螺钉导向孔;11、腓骨近端两用孔;12、前外侧平面;13、外侧嵴凹痕;14、后外侧平面;15、克氏针临时固定孔;16、腓骨远端锁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下胫腓螺钉导向功能的远端锁定钢板,包括:钢板本体1;以及,下胫腓螺钉导向套筒2;钢板本体1为贴合腓骨外侧的解剖形状;下胫腓螺钉导向套筒2为中空圆筒形结构,用于导向置入下胫腓螺钉;钢板本体1上开设有供下胫腓螺钉导向套筒2完成导向以及置入下胫腓螺钉的下胫腓螺钉导向孔10;钢板本体1上开设有腓骨近端两用孔11;腓骨近端两用孔11用于固定钢板本体1以及复位骨折块,钢板本体1上开设有腓骨远端锁定孔16;腓骨远端锁定孔16用于固定钢板本体1以及复位骨折块,具有较强的把持力,适用于骨质较差的患者。

如图1所示,该钢板具有贴合腓骨外侧的解剖形状,为解剖型钢板;钢板具有不同长度,配以近端不同数量的直径为3.5mm的腓骨近端两用孔11,以适应不同身高的患者,钢板本体1中段多个直径为3.5mm的下胫腓螺钉导向孔10,以适应不同身高的患者并避开骨折线,该钢板本体1贴合腓骨外侧解剖形状,将下胫腓螺钉导向孔10设计于腓骨外侧的嵴上,较现有钢板更符合下胫腓的解剖结构及旋转对线;腓骨远端锁定孔16直径为3.5mm,具有较强的把持力,可适用于骨质较差的患者;整个钢板本体1为解剖设计,体积较小,方便置入并可减少对皮肤血运的破坏,减少患者留置钢板期间的异物感,从而提高手术质量,改善手术效果。

不同长度的钢板本体1近端设计有不同数量的腓骨近端两用孔11,以适应于不同身高的患者,钢板本体1上还开设有用于复位时定位及临时固定钢板本体1的克氏针临时固定孔15。

钢板本体1上设有贴合腓骨的前外侧平面12、的外侧嵴凹痕13以及的后外侧平面14,使得钢板本体1能够与腓骨解剖侧完全贴合,而便于钢板本体1对腓骨的固定作用,能够对下胫腓达到较好的复位效果。

下胫腓螺钉导向套筒2为中空圆筒形结构,包括:设于下胫腓螺钉导向套筒2一端的带有螺纹的导向器头端20;设于下胫腓螺钉导向套筒2中部的中空圆柱形的筒身21;以及,设于下胫腓螺钉导向套筒2另一端的导向孔22,导向孔22供下胫腓螺钉插入,在本实施例中,下胫腓螺钉导向孔10为三联直径为3.5mm的皮质骨螺钉置钉孔,位于踝关节水平间隙上方2-3cm,下胫腓螺钉导向孔10侧壁上设有供导向器头端20连接的螺纹,使用时将导向器头端20置于下胫腓螺钉导向孔10内,将踝关节外翻20°,与水平面呈30°角以3.5mm钻头钻孔后,置入下胫腓螺钉,下胫腓螺钉经过3层骨皮质。

该实施例还包括基于上述新型腓骨远端锁定钢板的手术操作方法:

1.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平卧位,患肢上止血带,常规消毒铺巾;

2.在患侧外踝作前外侧切口,分离并显露骨折端,清除骨折端血肿,将骨折牵引复位后,垂直于骨折线拧入一枚下胫腓螺钉固定,透视外踝复位满意后,将钢板本体1置于外踝外侧嵴后用螺钉固定;

3.术中作下胫腓应力试验,如存在下胫腓分离,则需置入下胫腓螺钉,将踝关节外翻20°,将导向器头端20置于下胫腓螺钉导向孔10内,与水平面呈30°角以3.5mm钻头钻孔后,置入下胫腓螺钉,螺钉经过3层骨皮质;

4.检查骨折固定牢固,经透视复位满意后,逐层缝合各处切口,术毕。

具体工作过程以及原理:手术中依据解剖贴合,在外踝上放置钢板本体1后,通过腓骨近端两用孔11将钢板本体1复位固定在外踝骨折处的同时,在钢板本体1上设计预留的放置下胫腓螺钉的下胫腓螺钉导向孔10,于标准体位下,依据骨折情况避开顾着线,选择合适高度,下胫腓螺钉导向套筒2用于导向放置下胫腓螺钉,以达到手术操作方便,改善下胫腓复位效果,同时能够减少手术中透视次数,节约了手术时间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