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薰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55722发布日期:2019-07-13 08:56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香薰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香薰盒。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随之上升。但是,社会的发展带来的能源消耗以及环境的恶化,日益剧增的汽车数量,直接导致大量的汽车尾气排放到空气中。同时,经济的高速发展,也促使很多工厂不断壮大规模与提高生产速度,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气体也不断增加。汽车作为当下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已成为人们移动的家园。车内空气质量问题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狭小的车内空间,没有绿色植物进行净化;车上大量的塑料、橡胶、复合材料,高温下的车内空气质量与异味令人担忧。

车载香薰盒很好的改善了车内空气质量,香薰盒内置的挥发性芳香颗粒或溶剂,净化车内空气,还可以让车内的空气带有芳香、使人心旷神怡。现有的香薰盒结构复杂,香薰盒开、关不方便,不能满足用户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香薰盒,结构简单,开关方便,能满足用户需求。

一种香薰盒,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封板和第一壳壁,第一壳壁的一端连接在第一封板上,第一封板与第一壳壁之间形成第一容置槽,第二壳体包括第二封板和第二壳壁,第二壳壁的一端连接在第二封板上,第二封板与第一壳壁之间形成第二容置槽,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互套接,第一封板与第二封板相对设置,第一容置槽与第二容置槽组合形成容置香料的容置腔,第一壳壁上设有第一散香孔,第一散香孔贯穿第一壳壁,第一散香孔与容置腔连通,第一壳壁与第二壳壁接触,第一壳壁靠近第二壳壁的一侧设有第一定位结构,第二壳壁上设有配合第一定位结构的第二定位结构,第一定位结构与第二定位结构配合以控制第一壳体定位在第二壳体上的位置,当香薰盒在关闭状态时,第二壳壁遮挡第一散香孔,该容置腔与外部环境隔断;当香薰盒在打开状态时,容置腔通过第一散香孔与外部环境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封板设置在该第二容置槽外,该第一壳壁设置在该第二容置槽内;当该香薰盒在关闭状态时,该第一壳壁设有该第一散香孔的部分位于该第二容置槽内,该第二壳壁遮挡该第一散香孔;当该香薰盒在打开状态时,该第一壳壁设有该第一散香孔的部分位于该第二容置槽外。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壳壁上设有第二散香孔,该第二散香孔贯穿该第二壳壁;当该香薰盒在关闭状态时,该第一散香孔与该第二散香孔相互错开设置,该第二壳壁遮挡该第一散香孔,该第一壳壁遮挡该第二散香孔;当该香薰盒在打开状态时,该第一散香孔与该第二散香孔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封板设置在该第一容置槽外,该第二壳壁设置在该第一容置槽内,当该香薰盒在关闭状态时,该第二壳壁位于该第一容置槽内,该第二壳壁遮挡该第一散香孔;当该香薰盒在打开状态时,该第一散香孔与该容置腔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壳壁上设有第二散香孔,该第二散香孔贯穿该第二壳壁,该第二散香孔与该容置腔连通;当该香薰盒在关闭状态时,该第一散香孔与该第二散香孔相互错开,该第二壳壁遮挡该第一散香孔,该第一壳壁遮挡该第二散香孔;当该香薰盒在打开状态时,该第一散香孔与该第二散香孔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相互套接时,该第一壳体的轴线与该第二壳体的轴线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定位结构螺纹,该第二定位结构为螺纹槽,该螺纹绕着该第一壳体的轴线设置在第一壳壁上,该螺纹槽绕着该第二壳体的轴线设置在该第二壳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定位结构为螺纹,该第二定位结构为螺纹槽,该螺纹绕着该第二壳体的轴线设置在第二壳壁上,该螺纹槽绕着该第一壳体的轴线设置在该第一壳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定位结构为第一定位槽,该第二定位结构为第二定位槽和阻尼圈,该第一定位槽绕着该第一壳体的轴线设置在第一壳壁上,该第二定位槽绕着该第二壳体的轴线设置在该第二壳壁上,该阻尼圈设置在该第一定位槽和该第二定位槽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定位结构为第一定位槽和阻尼圈,该第二定位结构为第二定位槽,该第一定位槽绕着该第一壳体的轴线设置在第一壳壁上,该第二定位槽绕着该第二壳体的轴线设置在该第二壳壁上,该阻尼圈设置在该第一定位槽和该第二定位槽中。

本实用新型的香薰盒的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封板和第一壳壁,第一壳壁的一端连接在第一封板上,第一封板与第一壳壁之间形成第一容置槽,第二壳体包括第二封板和第二壳壁,第二壳壁的一端连接在第二封板上,第二封板与第一壳壁之间形成第二容置槽,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互套接,第一封板与第二封板相对设置,第一容置槽与第二容置槽组合形成容置香料的容置腔,第一壳壁上设有第一散香孔,第一散香孔贯穿第一壳壁,第一散香孔与容置腔连通,第一壳壁与第二壳壁接触,第一壳壁靠近第二壳壁的一侧设有第一定位结构,第二壳壁上设有配合第一定位结构的第二定位结构,当香薰盒在关闭状态时,第二壳壁遮挡第一散香孔;当香薰盒在打开状态时,第一定位结构与第二定位结构配合定位第一壳体,容置腔与环境连通。本实用新型的香薰盒结构简单,开关方便,能满足用户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香薰盒在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香薰盒在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香薰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的香薰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香薰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香薰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香薰盒在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香薰盒在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所示的香薰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8所示的香薰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香薰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香薰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香薰盒在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香薰盒在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

第一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香薰盒在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 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香薰盒在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香薰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所示的香薰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至图4,香薰盒100包括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相互套接,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之间形成容置香料(香薰)的容置腔。

第一壳体10包括第一封板12和第一壳壁13。第一封板12呈圆形的板状结构,第一封板12的周沿设有防滑的凸起,方便转动第一壳体10。第一壳壁 13呈圆柱状,第一壳壁13的一端连接在第一封板12上,第一壳壁13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开口,第一封板12与第一壳壁13之间形成第一容置槽103,第一开口与第一容置槽103连通。第一壳壁13上设有第一散香孔102,第一散香孔102贯穿第一壳壁13,第一散香孔102与第一容置槽103连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的第一壳壁13上设有第一定位结构14,第一定位结构14 为螺纹或螺纹槽,优选地,第一壳体10的第一壳壁13的外壁上设有螺纹槽,螺纹槽绕着第一壳体10的轴线设置。

第二壳体20包括第二封板22和第二壳壁23。第二封板22呈圆形的板状结构。第二壳壁23呈圆柱状,第二壳壁23的一端连接在第二封板22上,第二壳壁23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开口,第二封板22与第二壳壁23之间形成第二容置槽203,第二开口与第二容置槽203连通。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壳体20 的第二壳壁23上设有第二定位结构24,第二定位结构24为螺纹或螺纹槽,优选地,第二壳体20的第二壳壁23的内壁上设有螺纹,螺纹绕着第二壳体 20的轴线设置。第一壳体10的第一封板12设置在第二容置槽203外,第一壳壁13设置在第二容置槽203内,第一壳壁13的外壁与第二壳壁23的内壁接触,螺纹设置在螺纹槽中,第一容置槽103与第二容置槽203共同组合形成容置腔。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相互套接时,第一壳体10的轴线与第二壳体20的轴线重合,且第一封板12与第二封板22平行相对设置。第一定位结构14与第二定位结构24配合以控制第一壳体10定位在第二壳体20上的位置,当香薰盒100在关闭状态时,第一壳壁13设有第一散香孔102的部分位于第二容置槽203内,第二壳壁23遮挡第一散香孔102,容置腔与外界环境隔断;当香薰盒100在打开状态时,第一壳壁13设有第一散香孔102的部分位于第二容置槽203外,容置腔通过第一散香孔102与外界环境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打开香薰盒100的步骤包括: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第一壳体10,通过第一定位结构14(螺纹槽)与第二定位结构24(螺纹)配合使第一壳体10逐渐移出第二容置槽203,直至第一散香孔102与外界环境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关闭香薰盒100的步骤包括: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第一壳体10,通过第一定位结构14(螺纹槽)与第二定位结构24(螺纹)配合使第一壳体10逐渐移入第二容置槽203,直至第二壳壁23完全遮挡第一散香孔 102。应当理解的是,也可以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第一壳体10开启香薰盒100、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第一壳体10关闭香薰盒100,在此不作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封板22背离第一壳体10的表面设有黏贴层(图未示),用于将香薰盒100固定到一平面上,例如汽车中控台的表面。

第二实施例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香薰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香薰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香薰盒100与第一实施例的香薰盒100结构大致相同,不同点在于第一定位结构14和第二定位结构24不同。

具体地,第一定位结构14为第一定位槽。第一壳体10的第一壳壁13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槽,第一定位槽设置在第一壳壁13的外壁上,第一定位槽绕着第一壳体10的轴线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壳壁13上设有两个第一定位槽,且各第一定位槽沿着第一壳体10的轴线相互间隔设置。第二定位结构24为第二定位槽和阻尼圈,第二壳体20的第二壳壁23上设有多个第二定位槽,第二定位槽设置在第二壳壁23的内壁上,各第二定位槽绕着第二壳体20的轴线设置,且各第二定位槽沿着第二壳体20的轴线相互间隔设置。阻尼圈设置于第一定位槽与第二定位槽中,当开关香薰盒100时,阻尼圈可随着第二壳体20同步移动。在本实施例中,阻尼圈套设在第一定位槽中,阻尼圈例如为橡胶圈,但并不以此为限。

在另一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定位结构14为第一定位槽和阻尼圈,第二定位结构24为第二定位槽。阻尼圈设置于第一定位槽与第二定位槽中,当开关香薰盒100时,阻尼圈可随着第一壳体10同步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打开香薰盒100的步骤包括:向着远离第二壳体20的方向拉动第一壳体10,阻尼圈随着第一壳体10移入相邻的第二定位槽中,直至第一散香孔102与外界环境连通,如图5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关闭香薰盒100的步骤包括:向着靠近第二壳体20的方向推动第一壳体10,阻尼圈随着第一壳体10移入相邻的第二定位槽中,直至第二壳壁23完全遮挡第一散香孔102,如图6所示。

第三实施例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香薰盒在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8 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香薰盒在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7所示的香薰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8所示的香薰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7至图10,本实施例的香薰盒100与第一实施例的香薰盒100结构大致相同,不同点在于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的套接方式不同。

具体地,第二壳体20的第二封板22设置在第一容置槽103外,第二壳壁23设置在第一容置槽103内,第一壳壁13的内壁与第二壳壁23的外壁接触,第一容置槽103与第二容置槽203共同组合形成容置腔。第一定位结构 14为螺纹或螺纹槽,优选地,第一壳体10的第一壳壁13的内壁上设有螺纹,螺纹绕着第一壳体10的轴线设置。第二定位结构24为螺纹或螺纹槽,优选地,第二壳体20的第二壳壁23的外壁上设有螺纹槽,螺纹槽绕着第二壳体 20的轴线设置,螺纹设置在螺纹槽中。当香薰盒100在关闭状态时,第二壳壁23位于第一容置槽103内,第二壳壁23遮挡第一散香孔102,容置腔与外界环境隔断;当香薰盒10在打开状态时,第一散香孔102与容置腔连通,即容置腔通过第一散香孔102与外界环境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打开香薰盒100的步骤包括: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第一壳体10,通过第一定位结构14(螺纹)与第二定位结构24(螺纹槽)配合使第二壳体20逐渐移出第一容置槽103,直至第一散香孔102与外界环境连通,如图7和图9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关闭香薰盒100的步骤包括: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第一壳体10,通过第一定位结构14(螺纹)与第二定位结构24(螺纹槽)配合使第二壳体20逐渐移入第一容置槽103,直至第二壳壁23完全遮挡第一散香孔 102,如图8和图10所示。应当理解的是,也可以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第一壳体10开启香薰盒100、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第一壳体10关闭香薰盒100,在此不作限制。

第四实施例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香薰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香薰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1和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香薰盒100与第三实施例的香薰盒100结构大致相同,不同点在于第一定位结构14和第二定位结构24不同。

具体地,第一定位结构14为第一定位槽。第一壳体10的第一壳壁13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槽,第一定位槽设置在第一壳壁13的内壁上,第一定位槽绕着第一壳体10的轴线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壳壁13上设有两个第一定位槽,且各第一定位槽沿着第一壳体10的轴线相互间隔设置。第二定位结构24为第二定位槽和阻尼圈,第二壳体20的第二壳壁23上设有多个第二定位槽,第二定位槽设置在第二壳壁23的外壁上,各第二定位槽绕着第二壳体20的轴线设置,且各第二定位槽沿着第二壳体20的轴线相互间隔设置。阻尼圈设置于第一定位槽与第二定位槽中,当开关香薰盒100时,阻尼圈可随着第二壳体20同步移动。在本实施例中,阻尼圈套设在第二定位槽中,阻尼圈例如为橡胶圈,但并不以此为限。

在本实施例中,打开香薰盒100的步骤包括:向着远离第二壳体20的方向拉动第一壳体10,阻尼圈从第一定位槽中移出,直至第一散香孔102与外界环境连通,如图11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关闭香薰盒100的步骤包括:向着靠近第二壳体20的方向推动第一壳体10,阻尼圈依次移入第一定位槽中,直至第二壳壁23完全遮挡第一散香孔102,如图12所示。

第五实施例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香薰盒在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 14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香薰盒在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和图14所示,香薰盒100包括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相互套接,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之间形成容置香料(香薰)的容置腔。

第一壳体10包括第一封板12和第一壳壁13。第一封板12呈圆形的板状结构,第一封板12的周沿设有防滑的凸起,方便转动第一壳体10。第一壳壁 13呈圆柱状,第一壳壁13的一端连接在第一封板12上,第一壳壁13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开口,第一封板12与第一壳壁13之间形成第一容置槽103,第一开口与第一容置槽103连通。第一壳壁13上设有第一散香孔102,第一散香孔102贯穿第一壳壁13,第一散香孔102与第一容置槽103连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的第一壳壁13上设有第一定位结构14,第一定位结构14 为螺纹或螺纹槽,优选地,第一壳体10的第一壳壁13的外壁上设有螺纹槽,螺纹槽绕着第一壳体10的轴线设置。

第二壳体20包括第二封板22和第二壳壁23。第二封板22呈圆形的板状结构。第二壳壁23呈圆柱状,第二壳壁23的一端连接在第二封板22上,第二壳壁23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开口,第二封板22与第二壳壁23之间形成第二容置槽203,第二开口与第二容置槽203连通。第二壳壁23上设有第二散香孔202,第二散香孔202贯穿第二壳壁23,第二散香孔202与第二容置槽203 连通。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壳体20的第二壳壁23上设有第二定位结构24,第二定位结构24为螺纹或螺纹槽,优选地,第二壳体20的第二壳壁23的内壁上设有螺纹,螺纹绕着第二壳体20的轴线设置。第一壳体10的第一封板12设置在第二容置槽203外,第一壳壁13设置在第二容置槽203内,第一壳壁13的外壁与第二壳壁23的内壁接触,螺纹设置在螺纹槽中,第一容置槽 103与第二容置槽203共同组合形成容置腔。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相互套接时,第一壳体10的轴线与第二壳体20的轴线重合,且第一封板12与第二封板22平行相对设置。当香薰盒100在关闭状态时,第一散香孔102与第二散香孔202相互错开设置,第二壳壁23遮挡第一散香孔102,第一壳壁13 遮挡第二散香孔202,容置腔与外界环境隔断;当香薰盒100在打开状态时,第一散香孔102与第二散香孔202连通,容置腔通过第一散香孔102、第二散香孔202与外界环境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打开香薰盒100的步骤包括: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第一壳体10,通过第一定位结构14(螺纹槽)与第二定位结构24(螺纹)配合使第一壳体10逐渐移入第二容置槽203,直至第一散香孔102与第二散香孔202 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关闭香薰盒100的步骤包括: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第一壳体10,通过第一定位结构14(螺纹槽)与第二定位结构24(螺纹)配合使第一壳体10逐渐移出第二容置槽203,直至第一散香孔102与第二散香孔202 完全错开,此时第二壳壁23遮挡第一散香孔102,第一壳壁13遮挡第二散香孔202。应当理解的是,也可以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第一壳体10开启香薰盒100、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第一壳体10关闭香薰盒100,在此不作限制。

第六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香薰盒100与第五实施例的香薰盒100结构大致相同,不同点在于第一定位结构14和第二定位结构24不同。

具体地,第一定位结构14为第一定位槽。第一壳体10的第一壳壁13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槽,第一定位槽设置在第一壳壁13的外壁上,各第一定位槽绕着第一壳体10的轴线设置,且各第一定位槽沿着第一壳体10的轴线相互间隔设置。第二定位结构24为第二定位槽和阻尼圈,第二壳体20 的第二壳壁23上设有多个第二定位槽,第二定位槽设置在第二壳壁23的内壁上,各第二定位槽绕着第二壳体20的轴线设置,且各第二定位槽沿着第二壳体20的轴线相互间隔设置。阻尼圈设置于第一定位槽与第二定位槽中,当开关香薰盒100时,阻尼圈可随着第二壳体20同步移动。在本实施例中,阻尼圈套设在第一定位槽中,阻尼圈例如为橡胶圈,但并不以此为限。

第七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香薰盒100与第五实施例的香薰盒100结构大致相同,不同点在于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的结构不同。

具体地,第一壳体10的第一壳壁13上不设置第一散香孔102,并在第二壳体20的第二壳壁23上设置第二散香孔202。关于香薰盒100的开起方式请参照上述实施例。

第八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香薰盒100与第三实施例的香薰盒100结构大致相同,不同点在于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的结构不同。

具体地,第一壳体10的第一壳壁13上不设置第一散香孔102,并在第二壳体20的第二壳壁23上设置第二散香孔202。当香薰盒100在关闭状态时,第二壳壁23设有第二散香孔202的部分位于第一容置槽103内,第一壳壁13 遮挡第二散香孔202;当香薰盒100在打开状态时,第二壳壁23设有第二散香孔202的部分位于第一容置槽103外。

本实用新型的香薰盒100的第一壳体10包括第一封板12和第一壳壁13,第一壳壁13的一端连接在第一封板12上,第一封板12与第一壳壁13之间形成第一容置槽103;第二壳体20包括第二封板22和第二壳壁23,第二壳壁23的一端连接在第二封板22上,第二封板22与第一壳壁23之间形成第二容置槽203,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相互套接,第一封板12与第二封板22相对设置,第一容置槽103与第二容置槽203组合形成容置香料的容置腔,第一壳壁13上设有第一散香孔103,第一散香孔101贯穿第一壳壁13,第一散香孔103与容置腔连通,第一壳壁13与第二壳壁23接触,第一壳壁 13靠近第二壳壁23的一侧设有第一定位结构14,第二壳壁23上设有配合第一定位结构14的第二定位结构24,当香薰盒100在关闭状态时,第二壳壁 23遮挡第一散香孔103;当香薰盒100在打开状态时,第一定位结构与第二定位结构配合定位第一壳体10,容置腔与环境连通。本实用新型的香薰盒100 结构简单,开关方便,能满足用户需求。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