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是艾灸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6821发布日期:2019-10-19 03:15阅读:681来源:国知局
阿是艾灸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阿是艾灸贴。



背景技术:

艾灸帖内的药包是用艾叶制成的,在使用时艾灸贴贴在穴位上,通过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而后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通过艾灸贴在刺激穴位时,艾灸燃烧时产生的温热刺激可以使局部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更好地调动体内免疫细胞对抗病原微生物,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

传统艾灸治疗时需要将艾条点燃后置于腧穴或病变部位上进行熏灼,此方式在使用中具有以下问题:(1)存在火灾隐患:(2)使用时产生烟雾:(3)燃烧后的灸灰易掉在身上,会灼伤皮肤;(4)操作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结构设计新颖、使用方便的阿是艾灸贴。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设计一种阿是艾灸贴;包括由无纺布制成的底层,底层的中部设有由集热磁石制成的磁疗层,磁疗层上设有内部包裹有艾草中药的药包,药包上设有由砭石制成的第一发热层;所述第一发热层上涂覆有精油层;第一发热层上设有若干个通孔以供精油层渗透至药包内,还包括第一离型层、第二离型层,所述底层的前后两端的侧面上涂覆有不粘胶层,所述第一离型层的前端由中部反向弯折,且第一离型层的前端端部设有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一离型层的后端粘于底层右侧的不粘胶层上,所述第二离型层的尾端粘于底层左侧的不粘胶层上,且所述第二离型层的中部压在精油层之上,第二离型层的前端向前延伸压在第一离型层的前端上,且第一离型层的前端设有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一离型层的前端和第二离型层的前端通过第二粘胶层粘接。

所述磁疗层为片状的集热磁石片。

所述集热磁石片包裹于无纺布内。

所述磁疗层由粉状的集热磁石制成,此时,粉状的集热磁石包裹于无纺布内。

磁疗层通过粘胶与底层和药包底面粘接。

所述第一发热层为片状的砭石片。

所述砭石片包裹于无纺布内。

第一发热层通过粘胶与药包的上表面。

所述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左右错位设置。

所述第一离型层和第二离型层均为离型纸。

还包括由远红外纳米粉或远红外纳米颗粒制成的第二发热层,第二发热层包裹于无纺布内,所述第二发热层位于底层和磁疗层之间,或第二发热层位于磁疗层和药包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设计采用砭石制成的第一发热层在使用时与皮肤接触可以发热,同时,通过集热磁石产生磁场作用于人体部位,经人体对该波长的“共振吸收”和磁场能量的刺激传递,配合药包内的艾灸草药,产生一系列的生物效应,从而激活细胞组织,改善血液循环,提高代谢机能,以达到通经活络、祛湿除寒、活血止痛之功效。

本设计采用第一离型层、第二离型层的设计,在不使用时,其第二离型层可以将药包、精油层、磁疗层和第一发热层进行覆盖并对其进行保护,而在使用时,通过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可以将磁疗层和第一发热层轻松的从底层上撕下,之后可方便的将本艾灸贴帖在穴位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后的主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一种阿是艾灸贴,参见图1,图2。

实施例1,包括由无纺布制成的底层1,底层1的中部设有由集热磁石(1000高斯集热磁片,可产生强度为1000GS的磁场)制成的磁疗层10、内部包裹有艾草中药的药包11(现有技术)、由砭石(砭石有奇异的能量场,作用于人体皮肤表面可产生极远红外辐射,其频带极宽,远红外频率可达范围为7-20微米,有安神、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制成的第一发热层12、精油层。

本设计中,磁疗层通过粘胶粘在底层上,药包通过粘胶粘在磁疗层上,第一发热层12通过粘胶粘在药包上,而精油层涂覆在第一发热层12上。

在本还设计中,所述磁疗层为片状的集热磁石片,此时,所述集热磁石片可包裹于无纺布内,亦可直接与底层、药包粘接。

或者是,所述的磁疗层也可由粉状的集热磁石制成,此时,粉状的集热磁石应当包裹于无纺布内形成磁疗层包。

进一步的,上述所述的第一发热层为片状的砭石片,此时,片状的砭石片上应当开设有通孔以供精油层深入到药包内,该片状的砭石片可以包裹于无纺布内,亦可直接与药包粘接。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由远红外纳米粉或远红外纳米颗粒制成的第二发热层13,第二发热层包裹于无纺布内,所述第二发热层位于底层和磁疗层之间,或第二发热层位于磁疗层和药包之间。

实施例3,与实施例1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上述的药包内也可加入一定量的粉状集热磁石药包内的中药混合在一起(此时可省去磁疗层),而加入的量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调整,具体的,中药:粉状集热磁石可按照1:0.2-0.3的比列(重量百分比)进行混合。

实施例4,与实施例2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上述的药包内也可加入一定量的远红外纳米粉或远红外纳米颗粒、粉状集热磁石与药包内的中药混合在一起(此时可省去磁疗层和第二发热层),而加入的量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调整,具体的,中药:粉状集热磁石:远红外纳米粉或远红外纳米颗粒可按照1:0.2-0.3:0.1-0.2(重量百分比)的比列进行混合。

实施例4,与实施例2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

进一步的,本艾灸贴它还包括第一离型层6、第二离型层3,所述第一离型层和第二离型层均为离型纸;所述底层1的前后两端的侧面上涂覆有不粘胶层2,所述第一离型层的前端7由中部反向弯折,且第一离型层的前端7端部设有第一突出部8,在使用中,所述第一离型层6的后端粘于底层1右侧的不粘胶层上。

所述第一离型层的前端4设有第二突出部5,在使用中,第二离型层的尾端4粘于底层左侧的不粘胶层2上,且所述第二离型层3的中部压在精油层之上,第二离型层的前端4向前延伸压在第一离型层的前端7上,此时,所述第一离型层的前端7和第二离型层的前端4通过第二粘胶层7粘接在一起,此时,所述第一突出部8和第二突出部5左右错位设置(第一突出部8位于第二突出部5的右侧),这样在将第一离型层6、第二离型层3从底层上撕离时可方便的通过第一突出部8和第二突出部5将其撕离。

本设计中的艾灸贴在使用时,以实施例4所述结构为例进行说明,首先手部捏住第二突出部5将第二离型层3从底层上撕离,而后手部捏住第一突出部8将第一离型层从底层上撕离,最后将本艾灸贴按压在皮肤上,之后通过底层端部上的不粘胶层2将其粘在皮肤上。

此后,远红外纳米粉或远红外纳米颗粒通过红外线辐射与肌肤接触能够自发热,产生热量,而后,第二发热层产生的热量能够加热药包,此时,精油层内的精油渗透入药包内,此时,热量能够使药包中的艾草释放出药效,并作用于人体。此时,磁疗层的1000GS磁石产生磁场作用于人体部位,通过磁场能量的刺激穴位达到磁疗目的,第一发热层的砭石通过微晶、红外和脉冲的波段来达到发热目的,此时砭石产生的脉冲通过接触起热,通过上述结合可实现远红外发热治疗、磁疗、砭石治疗、药包和精油治疗的多重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实施例,领会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变化,但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