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颅底骨折专用止血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25585发布日期:2019-08-13 21:03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前颅底骨折专用止血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前颅底骨折专用止血管。



背景技术:

前颅底大部由眶上、额窦和蝶窦组成,眶上的颅底骨折出血表现为眶周青紫肿胀,出血可被眶周组织阻挡而不会体外出血;但额窦及蝶窦部位颅底骨折的出血由于其与后鼻道、后鼻腔相通,且多为骨性组织,组织不能收缩、因而表现为鼻腔流血不止。前颅底由于其解剖特点,如果出血量大可导致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以往通常是采用油纱或碘仿纱条填塞出血的鼻腔来止血,然而这样的止血方式通常只能填塞前鼻道,对于颅底骨折后表现的后鼻腔出血的止血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前颅底骨折专用止血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前颅底骨折专用止血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外周包裹有球囊和圆筒囊,所述球囊分布在所述管体的头部,所述球囊外表面固设有将球囊包裹在内的凝胶膨胀止血海绵层,所述凝胶膨胀止血海绵层的外表面设有塑料薄膜将所述膨胀止血海绵层包裹在内,所述塑料薄膜上开设有多个呈等间距间隔布置的出绵口,并且每个所述出绵口均从所述球囊的头端开设至所述球囊的尾端,所述圆筒囊位于所述球囊的下方,并与紧邻所述球囊设置;所述管体的内部设有两个互不相通的注气腔,其中一个注气腔通过注气孔与球囊相通,另外一个所述注气腔通过注气孔与所述圆筒囊相通;所述管体的尾部固接有两个支管分别与两个所述注气腔连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注药头,所述注药头与所述管体固接且位于所述球囊的上方,并紧邻所述球囊设置,所述注药头呈半球形,并且在半球形注药头的圆形底面开设有多个出药口,所述管体内设有注药腔与所述注药头的出药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管体固接在所述注药头的底面中部,多个出药口环绕所述管体等间距间隔设置,所述出药口为圆形,并且圆形出药口的圆心与所述注药头的底面边缘之间的间距为0.8~1cm。

进一步地,所述注药腔位于所述管体内的中部,两个所述注气腔分别分布在所述注药腔的两侧,并且所述注药腔的的直径大于所述注气腔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注药头的外表面包裹有药棉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前颅底骨折表现为后鼻孔出血,将本止血管顺着鼻腔慢慢将其送入,球囊置于矢状位后鼻腔腔道最宽位置,利用支管向球囊中注气。管体内的两个注气腔是互不相通的空腔,通过各自对应的注气孔充盈两个空囊。球囊的外表面从里到外包裹有两层,球囊被包在凝胶膨胀止血海绵层内,而凝胶膨胀止血海绵层又被塑料薄膜包裹在内,因此球囊注气后,慢慢充盈,凝胶膨胀止血海绵层又是遇血膨胀的材质,包覆在凝胶膨胀止血海绵层外表的塑料薄膜上有出绵口,球囊充盈带着已经膨胀的凝胶膨胀止血海绵层从塑料薄膜的出绵口中突出,从出绵口中膨胀而出的凝胶膨胀止血海绵层环绕球囊呈瓣突出结构,可以压迫鼻腔穹窿处,相当于压迫颅底蝶窦的出血。两个相邻呈瓣状突出的凝胶膨胀止血海绵层之间,会产生缝隙,保持呼吸的畅通。利用与圆筒囊对应的注气孔将圆筒囊慢慢充盈,圆筒囊紧邻球囊设置,因此充盈后压迫后鼻道,也就是为颅底额窦处压迫止血,球囊和圆筒囊共同实现为后鼻孔压迫止血,专为前颅底骨折而设计,压迫止血效果佳,而且又能保持鼻腔呼吸通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前颅底骨折专用止血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管体的A-A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注药头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管体、110-注气腔、120-注药腔、130-支管、210-凝胶膨胀止血海绵层、220-塑料薄膜、221-出绵口、300-圆筒囊、400-注药头、410-出药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前颅底骨折专用止血管,包括管体100。所述管体100的外周包裹有球囊(图中未示出)和圆筒囊300,所述球囊分布在所述管体100的头部。所述球囊外表面固设有将球囊包裹在内的凝胶膨胀止血海绵层210,所述凝胶膨胀止血海绵层210的外表面设有塑料薄膜220将所述膨胀止血海绵层包裹在内。所述塑料薄膜220上开设有多个呈等间距间隔布置的出绵口221,并且每个所述出绵口221均从所述球囊的头端开设至所述球囊的尾端。所述圆筒囊300位于所述球囊的下方,并与紧邻所述球囊设置。所述管体100的内部设有两个互不相通的注气腔110,其中一个注气腔110通过注气孔(图中未示出)与球囊相通,另外一个所述注气腔110通过注气孔与所述圆筒囊300相通。所述管体100的尾部固接有两个支管130分别与两个所述注气腔110连通。

采用以上结构,前颅底骨折表现为后鼻孔出血,将本止血管顺着鼻腔慢慢将其送入,球囊置于矢状位后鼻腔腔道最宽位置,利用支管130向球囊中注气。管体100内的两个注气腔110是互不相通的空腔,通过各自对应的注气孔充盈两个空囊。球囊的外表面从里到外包裹有两层,球囊被包在凝胶膨胀止血海绵层210内,而凝胶膨胀止血海绵层210又被塑料薄膜220包裹在内,因此球囊注气后,慢慢充盈,凝胶膨胀止血海绵层210又是遇血膨胀的材质,包覆在凝胶膨胀止血海绵层210外表的塑料薄膜220上有出绵口221,球囊充盈带着已经膨胀的凝胶膨胀止血海绵层210从塑料薄膜220的出绵口221中突出,从出绵口221中膨胀而出的凝胶膨胀止血海绵层210环绕球囊呈瓣突出结构,可以压迫鼻腔穹窿处,相当于压迫颅底蝶窦的出血。两个相邻呈瓣状突出的凝胶膨胀止血海绵层210之间,会产生缝隙,保持呼吸的畅通。利用与圆筒囊300对应的注气孔将圆筒囊300慢慢充盈,圆筒囊300紧邻球囊设置,因此充盈后压迫后鼻道,也就是为颅底额窦处压迫止血,球囊和圆筒囊300共同实现为后鼻孔压迫止血,专为前颅底骨折而设计,压迫止血效果佳,而且又能保持鼻腔呼吸通畅。

如图1和图3所示,作为其中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本前颅底骨折专用止血管还包括注药头400,所述注药头400与所述管体100固接且位于所述球囊的上方,并紧邻所述球囊设置。所述注药头400呈半球形,并且在半球形注药头400的圆形底面开设有多个出药口410,所述管体100内设有注药腔120与所述注药头400的出药口410连通。半球形的注药头400方便送入鼻腔。前颅底骨折出血的止血不能等同于后鼻腔粘膜的出血,前者出血来自于骨折断端髓腔,它不会自行收缩闭合,多需形成血肿后才能使出血停止;而后者常因鼻粘膜糜烂,小血管被侵蚀而出血,喷涂止血药物便能进行止血,通过注药头400向后鼻腔内注入止血药物,能快速止血。

如图3所示,所述管体100固接在所述注药头400的底面中部,多个出药口410环绕所述管体100等间距间隔设置,所述出药口410为圆形,并且圆形出药口410的圆心与所述注药头400的底面边缘之间的间距为0.8~1cm。从注药腔120向注药头400的出药口410注入止血药液,止血药液流向球囊,加强后鼻孔的止血效果。出药口410的圆心与注药头400底面边缘之间的间距为0.8~1cm,靠近底面边缘,可远离管体100与注药头400的连接处,避免球囊充盈后堵塞出药口410,干涉出药口410出液。

如图2所示,所述注药腔120位于所述管体100内的中部,两个所述注气腔110分别分布在所述注药腔120的两侧,并且所述注药腔120的的直径大于所述注气腔110的直径。两个空囊的注气腔110直径较小可以缓慢注气,而注药腔120直径较大可以加快注药速度,让止血药液快速到达伤处,治疗患者出血。

所述注药头400的外表面包裹有药棉层(图中未示出),注药头400可采用医用硅胶材料制成,表面包裹药棉后减少接触时造成的不适,同时药棉层也能再次起到加强鼻腔的止血效果。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