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式物理降温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15874发布日期:2019-07-19 22:38阅读:5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式物理降温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理疗产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式物理降温带。



背景技术:

物理降温是高热患者除药物治疗外,最简易、有效、安全的降温方法,有湿敷、冰敷、温水擦浴和酒精擦浴等多种方式。湿敷是指用纱布蘸水或者药汤敷患处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此法有抑制渗出、收敛止痒、消肿止痛、控制感染、促进皮肤愈合等作用。冰敷是用冰袋直接或以冰水调合药末敷于患处或一定的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能够直接作用于患处或特定部位,达到降温散热、止血止痛、消除肿胀等目的。温水擦浴是指用低于皮肤温度的温水进行擦浴,将体内积热通过传导发散的方法。酒精擦浴是将75%的医用酒精兑温开水(32-34℃)至浓度为25%-30%的酒精水进行身体擦浴以达到降温目的的一种方法。

在众多的降温方法中,湿敷和冰敷使用范围最为广泛。温水擦浴和酒精擦浴因为需要操作人员进行连续操作,花费时间长,见效慢,使用的人已经越来越少,尤其是对于老人和小孩,需要更加细致的操作。尤其是在医务人员紧张的今天,传统的人工操作已经无法满足需要。尤其是这些降温方式虽然操作简单,但是需要更多的细心和耐心。在目前的医患关系下,病人稍有不适就有可能导致不必要的冲突和损失,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医院倾向于选择药物降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温度恒定,能够进行长时间工作的可调式物理降温带。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调式物理降温带,包括制冷部分、温度传导部分和控制部分;

所述制冷部分包括上基板、与上基板连接的下基板、均布在上基板和下基板之间的半导体制冷片和涂抹在半导体制冷片上的硅脂传导层;

所述温度传导部分包括橡皮袋、设在橡皮袋上的填料口、设在填料口上的密封盖、填充在橡皮袋内部的硅脂和包裹在橡皮袋上的无纺布层;

所述控制部分包括插头、与插头连接的开关、与开关连接的电位器和与电位器连接的导线;

所述导线的另一端与半导体制冷片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上基板的上表面上均布有散热鳍片。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上基板、下基板和散热鳍片的材质为铝。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橡皮袋上设有绑带.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插头为三向插头。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还包括温控部分;所述温控部分包括设在下基板底面上的温敏电阻、固定在上基板上的温度显示器和将温敏电阻与温度显示器连接在一起的连接线;

所述温度显示器的供电端与导线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上基板和下基板的侧面上设有密封层。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密封层的材质为橡胶。

本实用新型产生的积极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降温效果更好。冰块降温和冷毛巾降温等降温方式降温效果不稳定,冰块包裹布的薄厚,毛巾冷藏时间等因素都会极大的影响降温效果。温度过低会导致患者不适,加剧其病痛感;温度偏高时达不到降温效果,冰块和冷毛巾的温度无法及时调整,尤其对于皮肤破损处,降温过程中产生的水分也有可能导致伤口感染。本实用新型采用电子降温,通过半导体制冷片使与患者直接接触的温度传导部分温度降低,达到降温的目的。患者在使用时可以根据自身感觉随时调整温度传导部分的温度,使用更加人性化。

本实用新型使用更加方便。冰块降温和冷毛巾降温时,需要随时更换;温水擦浴和酒精擦浴时,需要不断的用水或者酒精溶液进行涂抹,而是用本实用新型时,只需要将其放置在患者的降温处,通电后就能够持续进行降温。

本实用新型更加安全。降温过程中不会产生水分,杜绝了伤口感染的可能性;工作件不和患者直接接触,杜绝了触电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不但可以对发烧患者进行降温,还能够对刀伤、烧伤等进行降温,促进伤口愈合。刀伤、烧伤等伤口在处理完成上药后,伤口不可避免会产生灼热感,尤其是大面积的伤口,感觉会更加明显。将药品涂抹在本实用新型的无纺布层上,就可以直接覆盖在伤口进行降温。适度的降温能够使患者感觉舒适,加快伤口的愈合,降温过程中不产生水,避免了伤口感染。尤其是局部降温时不需要降低房间温度,能够有效降低降温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控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温控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1上基板、12下基板、13半导体制冷片、14硅脂传导层、21橡皮袋、22填料口、23密封盖、24硅脂、25无纺布层、31插头、32开关、33电位器、34导线、4散热鳍片、5绑带、61温敏电阻、62温度显示器、63连接线、7密封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3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调式物理降温带,包括制冷部分、温度传导部分和控制部分;

所述制冷部分包括上基板11、与上基板11连接的下基板12、均布在上基板11和下基板12之间的半导体制冷片13和涂抹在半导体制冷片13上的硅脂传导层14;

所述温度传导部分包括橡皮袋21、设在橡皮袋21上的填料口22、设在填料口22上的密封盖23、填充在橡皮袋21内部的硅脂24和包裹在橡皮袋21上的无纺布层25;

所述控制部分包括插头31、与插头31连接的开关32、与开关32连接的电位器33和与电位器33连接的导线34;

所述导线34的另一端与半导体制冷片13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上基板11的上表面上均布有散热鳍片4。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上基板11、下基板12和散热鳍片4的材质为铝。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橡皮袋21上设有绑带5.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插头31为三向插头。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还包括温控部分;所述温控部分包括设在下基板12底面上的温敏电阻61、固定在上基板11上的温度显示器62和将温敏电阻61与温度显示器62连接在一起的连接线63;

所述温度显示器62的供电端与导线34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上基板11和下基板12的侧面上设有密封层7。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密封层7的材质为橡胶。

下面结合实际的使用过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将温度传导部分放置在患者需要降温的地方(头部、腰部和腿部等),稍微用力按压橡皮袋21,使其下表面与患者皮肤紧密接触,然后将制冷部分放置在温度传导部分的上方,将插头31查插座上。

对于小孩或者没有意识的患者,可以用绑带5将温度传导部分固定在患者身上,避免掉落。为了提高舒适性,可以将无纺布层25湿润后再绑在患者身上。对于有伤口的地方,可以将药物涂抹在无纺布层25上后绑在患者身上或者直接帮到伤口包裹处。

准备工作完成后闭合开关32,电路接通,半导体制冷片13开始工作。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Peltier效应,当直流电通过两种不同半导体材料串联成的电偶时,在电偶的两端即可分别吸收热量和放出热量,可以实现制冷的目的。在工作过程中,半导体制冷片13一面冷,一面热,冷的一面靠近患者,达到降温的目的。

在使用过程中,温度显示器62能够时时显示下基板12的温度,观察人员可以据此推断与患者接触部分的温度,通过询问和观察,调整电位器33改变电流大小,进而调整半导体制冷片13的功率,最终实现温度的目的。

温控部分的工作原理为:温敏电阻61的电阻值随温度改变,当其电阻值改变后,温度显示器62监测到的电流值发生变化,通过对应关系,将电流值以温度的形式显示出来。

半导体制冷片13在工作过程中上表面发热,通过散热鳍片4能够将产生的热量散热道空气中,起到延长使用寿命的作用。涂抹在半导体制冷片13上的硅脂传导层14能够使其与上基板11与下基板12的接触更加紧密,提高热量传递效率。上基板11和下基板12贴合后,四周用密封层7密封,起到保护短路和防触电的作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