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局部理疗气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54762发布日期:2019-07-13 08:50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局部理疗气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护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局部理疗气垫。



背景技术:

在对有皮肤问题的患者进行医护的工作当中,常常会使用到气垫对患者的身体进行支撑,而一般使用到的均为气垫床,这种气垫床一般床位价格较高,同时不适合对腰椎骨折及有皮肤外伤的患者使用,患者一旦不能移动身位,长时间卧床不起便会出现压疮等一系列恶性皮肤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局部理疗气垫,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局部理疗气垫,包括相互交错布置且具有相同结构的第一气垫和第二气垫,所述第一气垫和第二气垫均可拆卸连接在垫片上,所述第一气垫包括有主气囊圈、副气囊圈和气门嘴,所述副气囊圈与主气囊圈连接,所述第一气垫上安装有用于主气囊圈和副气囊圈充气的气门嘴。

所述副气囊圈设置为波浪形条状结构,且在第一气垫上并排等距设置有6个,所述副气囊圈相互间的最小间距大于副气囊圈的最大宽度2mm。

所述垫片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母魔术贴,所述第一气垫和第二气垫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用于粘合母魔术贴的子魔术贴。

所述第一气垫和第二气垫的表面均为棉质材料。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可拆卸的两个相互交错布置的气垫解决了传统气垫床所局限使用的问题,不但造价低廉,同时可有效的交替对皮肤进行支撑,有效的防止了皮肤出现压疮或溃烂等一系列问题,且可适用于局部体位的使用,针对性更强,便于医护工作者的护理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气圈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气垫、11主气囊圈、12副气囊圈、13气门嘴、2第二气垫、3子魔术贴、4母魔术贴、5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的一种局部理疗气垫,包括相互交错布置且具有相同结构的第一气垫1和第二气垫2,第一气垫1和第二气垫2的表面均为棉质材料,可以更加透气,亲和人体皮肤;第一气垫1和第二气垫2均可拆卸连接在垫片5上,通过固定连接在垫片5上端面的母魔术贴4以及固定连接在第一气垫1和第二气垫2底部的子魔术贴3相互连接;第一气垫1包括有主气囊圈11、副气囊圈12和气门嘴13,副气囊圈12与主气囊圈11连接,本实施里选用6个并排设置的副气囊圈12为优选,并不对具体数目做出限定,该种理疗局部气垫由于第一气垫1和第二气垫2为相同结构,并通过副气囊圈12相互交错布置,当副气囊圈12相互间的最小间距大于副气囊圈12的最大宽度2mm时,可以保证在第一气垫1和第二气垫2之间留有一定的缝隙,便于气囊在充气和放气时不会产生相互干扰;同时副气囊圈12设置为波浪形条状结构,可以有效的增大其与人体表面的接触面积,更加利于患者使用,使用的舒适度更高;所述的第一气垫1上安装有用于主气囊圈11和副气囊圈12充气的气门嘴13。

该种局部理疗气垫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第一气垫1和第二气垫2的间隔性充气和放气达到理疗作用,使用时,将第一气垫1和第二气垫2通过副气囊圈12交错粘贴在垫片5上,并放置在病患所要理疗的体位下方,这时对第一气垫1和第二气垫2中的其中一个进行充气,另外一个进行放气,这就使得病患的皮肤会与充气的一个气垫有接触,当病患长时间不能翻身移位,这时对先前未充气的一个气垫充气,并对先前充过气的一个气垫进行放气,便可使得之前与病患有皮肤接触的气垫不再接触,而先前没有与病患接触的气垫会在充气状态下对皮肤进行接触支撑,从而起到第一气垫1和第二气垫2相互交替支撑患者体位处的作用,有效的防止了压疮等皮肤问题;同时第一气垫1和第二气垫2可拆卸使用,使用效率更高,便于医护工作者更换使用。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