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镜后交叉韧带重建用组配式送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79286发布日期:2019-06-21 23:59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膝关节镜后交叉韧带重建用组配式送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膝关节镜后交叉韧带重建用组配式送线装置,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是膝关节损伤的一种常见类型,一般采用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进行治疗,而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将绑紧线穿入打好的骨洞内,由于绑紧线是软的,直接在骨洞内进行穿线非常困难,为此,医院内通常配用穿线器,但是,目前所采用的穿线器结构不合理,医生在送线时容易使穿线器的弯曲部分刮碰骨洞,给患者造成二次损伤,使用非常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的膝关节镜后交叉韧带重建用组配式送线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膝关节镜后交叉韧带重建用组配式送线装置,包括导向筒与送线器,导向筒为圆台形,导向筒上开有一贯穿左右两端的凹槽,送线器又包括把手与套筒,套筒的外径与凹槽的宽度相匹配,套筒固定在把手的前端,套筒的端部设有弯头,把手与套筒上对应设有穿线通道,把手内铰接有相对应的上滚轮与下滚轮,上滚轮伸出把手的外侧,上滚轮与下滚轮均与穿线通道相对应。

上述的弯头的弯曲方向与上滚轮的伸出方向一致,操作更方便。

上述的导向筒的上底面的直径为4mm,导向筒的下底面的直径为10mm。

上述的导向筒的高为30mm。

上述的凹槽的宽度为2m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膝关节镜后交叉韧带重建用组配式送线装置,设有导向筒,可防止穿线器的弯头刮碰骨洞而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并且,通过拨动上滚轮即可使绑紧线伸出弯头,使用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导向筒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导向筒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导向筒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穿线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使用状态图。

图中:1、导向筒;2、凹槽;3、把手;4、上滚轮;5、下滚轮;6、穿线通道;7、套筒;8、弯头;9、绑紧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膝关节镜后交叉韧带重建用组配式送线装置,包括导向筒1与送线器,导向筒1为圆台形,导向筒1上开有一贯穿左右两端的凹槽2,送线器又包括把手3与套筒7,套筒7的外径与凹槽2的宽度相匹配,套筒7固定在把手3的前端,套筒7的端部设有弯头8,把手3与套筒7上对应设有穿线通道6,把手3内铰接有相对应的上滚轮4与下滚轮5,上滚轮4伸出把手3的外侧,上滚轮4与下滚轮5均与穿线通道6相对应。

优选实施例中:弯头8的弯曲方向与上滚轮4的伸出方向一致,操作更方便;导向筒1的上底面的直径为4mm,导向筒1的下底面的直径为10mm;导向筒1的高为30mm;凹槽2的宽度为2mm。

使用时,先将绑紧线9沿穿线通道6穿入把手3,由于绑紧线9为医用钢丝线,具有一定的韧性,在上滚轮4与下滚轮5的挤压作用下,转动上滚轮4可将绑紧线9的端部输送至弯头8处,然后将导向筒1插入打好的骨洞内,由于骨洞的内径一般在7mm至8mm,导向筒1刚好露出一点端部,然后手握把手3,将套筒7沿凹槽2插入导向筒1,套筒7沿凹槽2的指向伸出导向筒1并伸至骨洞的另一侧,然后用大拇指拨动上滚轮4,即可使绑紧线9的端部伸出弯头8,完成穿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膝关节镜后交叉韧带重建用组配式送线装置,设有导向筒1,可防止穿线器的弯头8刮碰骨洞而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并且,通过拨动上滚轮4即可使绑紧线9伸出弯头8,使用非常方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