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肢体周径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01350发布日期:2019-07-06 11:22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一种肢体周径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肢体周径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组织间隙过量的体液潴留称为水肿,通常指皮肤及皮下组织液体潴留,体腔内体液增多则称积液;水肿常见于肢体上,对于患者病情情况,通常根据测量患者肢体上水肿的情况而判断病患消肿以及康复情况,目前测量水肿的方法很多,主要通过尺带测量、水置换法测量;尺带测量方法简单、快速,但是准确性不高,误差较大,另外需要通过人工计算,来计算水肿的实际体积,具体判断病患康复情况,而水置换法测量比较精准,但是测量方法过于繁琐,测量设备价格较高且不易携带,因此水置换法测量并不能适用于普通大众,因此需要一种能够简单快速测量肢体水肿情况的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肢体周径测量装置,能够简单快速测量患者肢体水肿的情况,便于快速了解病患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肢体周径测量装置,包括矩形底座板和两平行水平设置的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位于所述底座板的顶端的两侧,所述固定柱的底端与所述底座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两平行所述固定柱之间设有一测量架,所述测量架两侧分别通过一滑动组件连接在所述固定柱上且可沿所述固定柱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测量架上固定设有一测量组件,所述底座板上表面设有与所述固定柱平行的刻度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装置能够简单快速测量患者的肢体水肿的情况,通过移动测量架能够对患者肢体的不同部位进行针对性测量,通过刻度尺能够准确控制测量架的移动位置,能够保证对患者肢体相同的位置,在不同时间段进行测量得到的数据具有对比性,能够准确了解患者肢体的消肿情况。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水平设置的滑轨和滑块,所述滑轨的底端与所述固定柱的靠近所述测量架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滑块滑动置于所述滑轨中,所述滑块远离所述滑轨的一端与所述测量架的侧壁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滑轨滑动,测量架能够快速滑动且能够保持测量架的稳定性,提高测量精度。

进一步,所述测量架包括两平行竖直设置的支撑板和水平设置的顶板,所述顶板底端的两侧与两平行所述支撑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外侧壁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所述测量组件位于两所述支撑板之间且顶端与所述顶板的底端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方便设置测量组件,且测量架形成“门”型,稳定性高,测量精度高。

进一步,所述测量组件包括测量环和多个距离传感器,所述测量环的顶端固定连接一竖直设置连接杆的一端,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顶板的底端固定连接,多个所述距离传感器绕所述测量环的圆心环形均匀分布,所述距离传感器的尾端与所述测量环的环壁固定连接,所述距离传感器的测量口均指向所述测量环的圆心。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距离传感器测量与上肢或下肢之间的距离,距离传感器环形均匀分布,能够提高测量的精度。

进一步,所述顶板内设有处理器,所述顶板的上端面设有显示屏,所述处理器与所述距离传感器和所述显示屏点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处理器进行计算,直接得出结果显示在显示屏上。

进一步,所述底座板上设有一扶手架,所述扶手架与所述测量架平行且位于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所述扶手架位于所述测量环的一侧;所述扶手架的底端与所述底座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扶手架上固定设有扶手。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测量时让患者的上肢的手抓住扶手或将下肢的脚放置在扶手上,能够保证每次测量的位置相同。

进一步,所述扶手中心正对所述测量环的轴线方向,所述扶手上表面与所述测量环内圈之间预留出用于放置上肢或下肢伸入的空间。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得患者上肢或下肢位于测量环的圆心处,利于距离传感器进行测量。

进一步,所述底座板的侧壁还固定设有电源线和开关,所述开关与所述电源线电连接,所述开关分别与所述处理器、所述显示屏和所述距离传感器电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开关控制,节约电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路连接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底座板,2、固定柱,3、测量架,4、扶手架,5、滑轨,6、滑块,7、顶板,8、刻度尺,9、扶手,10、显示屏,11、支撑板,12、连接杆,13、测量环,14、距离传感器,15、开关,15-1、电源开关,15-2、滑轨开关,16、电源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肢体周径测量装置,包括长方体的底座板1和两平行水平设置的固定柱2,固定柱2为长方体,底座板1和固定柱2均为硬质塑料制成,固定柱2位于底座板1的顶端的两侧长边上,固定柱2的底端与底座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底座板1上表面设有与固定柱2平行的刻度尺8,刻度尺8上显示有距离,两平行固定柱2之间设有一测量架3,测量架3主要用于固定测量组件,测量架3包括两平行竖直设置的支撑板11和水平设置的顶板7,顶板7底端的两侧与两平行支撑板11的顶端固定连接,测量架3为“门”型,支撑板11的外侧壁分别通过一滑动组件连接在固定柱2上且可沿固定柱2的长度方向滑动,使得测量架3能够沿固定柱2水平滑动,用于测量患者的肢体的不同部分,滑动组件包括水平设置的滑轨5和滑块6,滑轨5的底端与固定柱2的靠近测量架3的侧壁固定连接,滑块6滑动置于滑轨5中,滑块6远离滑轨5的一端与支撑板11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滑轨5为电动的滑轨5或手动的滑轨5,电动滑轨5通过电力控制滑块6在滑轨5中进行滑动,手动滑轨5通过手动推拉测量架3,使得测量架3能够滑动,当测量架3滑动时,能够根据底座板1上的刻度尺8得出测量架3移动的距离;

顶板7上固定设有一测量组件,测量组件位于两支撑板11之间,测量组件包括测量环13和12-36个距离传感器14,距离传感器14为线性传感器,为现有技术,详细结构不再描述,距离传感器14主要用于测量与患者上肢或下肢之间的距离,通过设置不同数量的距离传感器14能够提高测量精度,测量环13为硬质塑料制成,测量环13的直径大于人体的上肢或下肢的大小,测量环13的顶端固定连接一根竖直设置连接杆12的一端,连接杆12的另一端与顶板7的底端固定连接,12-36个距离传感器14绕测量环13的圆心环形均匀分布,使得每个距离传感器14之间连线的夹角为10-60度,距离传感器14的尾端与测量环13的环壁固定连接,距离传感器14的测量口均指向测量环13的圆心;

顶板7内设有一个处理器,处理器为单片机,具体的型号为MSP430系列单片机,顶板7的上端面设有一个显示屏10,处理器与距离传感器14和显示屏10电连接,处理器为能够输入程序进行计算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通过距离传感器14测量到的数据传输到处理器,处理器通过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以及公式进行计算,得出相应数据后,传输到显示屏10,通过显示屏10显示出相应数据,根据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弧长公式:

上述公式中,I为任意两个距离传感器14之间患者上肢或下肢的弧长,π为圆周率,R1为测量环13的半径,R2为距离传感器14测量的数据,n为距离传感器14的数量;

周长公式:

C=I1+I2+I3…+In (2)

上述公式中,C为患者上肢或下肢的周长,I1~n为根据公式(1)计算出的每两个距离传感器14之间患者上肢或下肢的弧长,通过上述两个公式能够计算出患者上肢或下肢的周长,根据患者上肢或下肢的周长得出患者水肿的康复情况;

底座板1上的一侧设有一个扶手架4,扶手架4为硬质塑料制成,扶手架4与测量架3平行,且扶手架4位于两个支撑板11之间,扶手架4位于测量环13的一侧,扶手架4的底端与底座板1上表面固定连接,扶手架4上固定设有一扶手9,扶手9的正对测量环13的轴线方向;扶手9的上表面与测量环13内圈之间预留出用于放置上肢或下肢伸入的空间,使得患者将上肢穿过测量环13以后能够抓在扶手9上,患者将下肢穿过测量环13以后,将下肢放置在扶手上或者抵触到扶手,保持每次测量的时,测量的位置相同,另外使得患者的上肢或下肢穿过测量环13圆心;

底座板1的侧壁还固定设有电源线16和开关15,开关15与电源线16电连接,开关15包括电源开关15-1和滑轨开关15-2,电源开关15-1分别与处理器、显示屏10和距离传感器14电连接,滑轨开关15-2与滑轨5电连接,用于控制滑块6在滑轨5上移动。

使用时,将装置的电源线16接通电源,测量患者上肢时,将患者的上肢穿过测量环13,然后让患者的上肢的手握住扶手9,测量患者下肢时,将患者的下肢穿过测量环13,将下肢的脚放置在扶手9上或将脚掌与扶手9抵接,保持上肢或下肢水平伸直,移动测量架3,使得测量环13在患者上肢或下肢上移动,移动到需要测量的位置,通过刻度尺8观察移动的位置,做好记录,保证每次测量的位置相同,打开电源开关15-1,使得距离传感器14开始工作,处理器根据距离传感器14测量的数据,依据预先设定的公式以及数值进行运算,将计算后的结果传输到显示屏10,通过显示屏10得出患者上肢或下肢此位置的周长,然后移动测量架3,对患者上肢或下肢不同的位置进行同样测量,做好记录,当患者进行治疗后,对患者上肢或下肢同样位置进行测量,得出患者上肢或下肢的周长,对比两次数据,得出患者上肢或下肢水肿的消肿情况。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