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下腔静脉无损伤弹力微型血管阻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86142发布日期:2019-11-08 23:26阅读:69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下腔静脉无损伤弹力微型血管阻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型套管阻断装置,具体为一种上、下腔静脉无损伤弹力微型血管阻断装置,属于医疗器械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常规的心脏体外循环手术中,均常规使用柔软的细带子,作为套带,在上、下腔静脉插好引流管后,从上、下腔静脉插管处的近心端,从外面环绕静脉一周,并用鲁米尔收紧,从而阻断上、下腔静脉的血流,并防止切开右心房后有气体进入上、下腔静脉。

在现有手术用的阻断装置使用时存在很多的问题,由于上、下腔静脉较薄弱,暴力游离、套带时,可能损伤静脉而导致大出血,尤其是上、下腔静脉套带有困难者,如血管张力或右房张力大,或有粘连难以分离者,使用传统套带阻断上、下腔静脉时容易损伤上、下腔静脉而发生出血,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极大的降低手术失败率,影响使用。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上、下腔静脉无损伤弹力微型血管阻断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上、下腔静脉无损伤弹力微型血管阻断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上、下腔静脉无损伤弹力微型血管阻断装置,包括第一金属杆、第二金属杆、第一弧形金属杆以及第二弧形金属杆,所述第一金属杆一端侧表面固定连接防滑块,且防滑块表面设有防滑纹;所述第一金属杆另一端侧表面通过弹性片与第二金属杆一端侧表面弹性连接,且第二金属杆另一端与第二弧形金属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弧形金属杆表面套接第二硅胶套管;所述第一金属杆另一端与第一弧形金属杆固定连接,且第一弧形金属杆表面套接第一硅胶套管;

所述弹性片一侧设有与第一金属杆固定连接的第一转动连接块,且第一转动连接块一侧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壁固定连接固定轴,且固定轴与固定在第二金属杆表面的第二转动连接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连接块一侧设有与第二金属杆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条,且第一固定条通过转动轴与固定在第一金属杆表面的第二固定条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条与第二固定条之间通过弹簧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金属杆表面固定连接防滑块,且第二金属杆与第一金属杆之间平行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弧形金属杆与所述第二弧形金属杆横截面均呈圆弧形结构,且第一弧形金属杆与第二弧形金属杆结构一致。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连接块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与第一金属杆固定连接的弹簧片以及第二固定条。

优选的,所述固定轴的轴线以及所述转动轴的轴线位于同一竖直线上,且固定轴的轴线距离第一金属杆距离与距离第二金属杆的距离相等。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条与第二金属杆连接处的连接端侧表面通过弹簧与第二固定条和第一金属杆连接处的连接端侧表面弹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种上、下腔静脉无损伤弹力微型血管阻断装置结构简单、设计新颖,适用于不同体重患者的体外循环手术,避免上、下腔静脉的游离与套带,降低损伤上、下静脉的风险,缩短操作时间,能够保证阻断上、下腔静脉的血流,避免右心房气体进入上、下腔静脉,为患者心脏体外循环手术安全进行提供可靠保证。

2.在心脏体外循环手术中,操作较为简单,有效的阻断了上、下腔静脉血流的情况,便于手术稳定进行,且装置的体积较小,减少了占用空间,保障手术操作空间,便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转动连接块与第二转动连接块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金属杆,2、第二金属杆,3、第一转动连接块,301、卡槽,4、固定轴,5、第二转动连接块,6、第一固定条,7、转动轴,8、防滑块,801、防滑纹,9、弹性片,10、第二固定条,11、弹簧,12、第一弧形金属杆,13、第一硅胶套管,14、第二弧形金属杆,15、第二硅胶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所示,一种上、下腔静脉无损伤弹力微型血管阻断装置,包括第一金属杆1、第二金属杆2、第一弧形金属杆12以及第二弧形金属杆14,所述第一金属杆1一端侧表面固定连接防滑块8,且防滑块8表面设有防滑纹801,设置的防滑纹801增加装置连接的摩擦强度;所述第一金属杆1另一端侧表面通过弹性片9与第二金属杆2一端侧表面弹性连接,且第二金属杆2另一端与第二弧形金属杆14固定连接,设置的弹性片9便于第一金属杆1与第二金属杆2之间的调节;所述第二弧形金属杆14表面套接第二硅胶套管15;所述第一金属杆1另一端与第一弧形金属杆12固定连接,且第一弧形金属杆12表面套接第一硅胶套管13,设置的第一硅胶套管13避免患者上、下静脉的受损;

所述弹性片9一侧设有与第一金属杆1固定连接的第一转动连接块3,且第一转动连接块3一侧表面开设有卡槽301;所述卡槽301内壁固定连接固定轴4,且固定轴4与固定在第二金属杆2表面的第二转动连接块5转动连接,设置的固定轴4便于第二连接块5的转动;所述第二转动连接块5一侧设有与第二金属杆2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条6,且第一固定条6通过转动轴7与固定在第一金属杆1表面的第二固定条10转动连接,设置的转动轴7便于第一固定条6的转动;所述第一固定条6与第二固定条10之间通过弹簧11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第二金属杆2表面固定连接防滑块8,且第二金属杆2与第一金属杆1之间平行放置,保障第一金属杆1与第二金属杆2的结构紧凑,便于使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第一弧形金属杆12与所述第二弧形金属杆14横截面均呈圆弧形结构,且第一弧形金属杆12与第二弧形金属杆14结构一致,便于第一弧形金属杆12以及第二弧形杆14将上、下静脉密封夹持,防止回流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第一转动连接块5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与第一金属杆1固定连接的弹簧片9以及第二固定条10,保障第一转动连接块5、弹簧片9以及第二固定条10之间结构紧凑,保障装置结构合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固定轴4的轴线以及所述转动轴7的轴线位于同一竖直线上,且固定轴4的轴线距离第一金属杆1距离与距离第二金属杆2的距离相等,便于调节第一金属杆1与第二金属杆2之间的调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第一固定条6与第二金属杆2连接处的连接端侧表面通过弹簧11与第二固定条10和第一金属杆1连接处的连接端侧表面弹性连接,避免上、下腔静脉的游离与套带,降低损伤上、下静脉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手或者镊子、钳子对第一金属杆1以及第二金属杆2表面的防滑块8进行夹持,进而使第一金属杆1以及第二金属杆2的同一方向的端头进行夹持,同时使第一金属管1以及第二金属杆2的另一端相互远离,然后将装置放置到上、下腔静脉的合适部位并松开后,然后通过弹性片9以及弹簧11的弹性作用下,使第一弧形金属杆1以及第二弧形金属杆2将上、下腔静脉进行夹紧,达到阻断上、下腔静脉血流的目的,而无需充分游离上、下腔静脉的周围组织,从而保障心脏体外循环手术的顺利进行。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