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腔静脉破膜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8063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下腔静脉破膜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下腔静脉破膜器,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通过破膜扩张开下腔静脉内,先天性的非正常纤维隔膜、使下腔静脉恢复血液正常运行的医疗器具,属于A61B17/02类。
目前,发病率较高,我国发病率居世界首位的布-加氏综合征是指下腔静脉上段阻塞,其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是先天性非正常纤维隔膜引起的。当前的治疗方法,只能靠手术破膜,手术难度大需要开胸、会造成手术创伤大,手术当中出血多,手术后并发症多且复发率高,手术后处理,困难很大。发明人设想如果有一种安全可靠的器械,能在X射线透视或超声观察下将纤维隔膜穿破、再由扩张导管扩张下腔静脉隔膜,就能使血液流通通畅可使病人免除手术之苦。但目前所用扩张导管及破膜用的金属导丝及硬质塑料导管,其材料质地较软,医生手在患者体外操作导向困难,由于难以掌握方向,会造成导丝的尖锐端头误伤下腔静脉壁及心包,造成大出血或心包填塞。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之不足,提供一种人体下腔静脉破膜器,它勿须对患有布-加氏综合征者手术,又能掌握器械的探头方向,沿下腔静脉管壁移动,避免误伤下腔静脉壁及心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下腔静脉破膜器,由在静脉管中导向地近似锥状的探头和与其相联的丝状探柄组成,控头顶部为具有圆角的尖端,其底部截面直径为最大。
丝状探柄,是具有弹性,用时可以任意弯曲平时能保持直线的韧性金属丝。
本实用新型下腔静脉破膜器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工作可靠能在X射线透视或超声观察下,采用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下腔静脉破膜器,由于探头的形状和探柄即有韧性又有适当硬度,故能在人体下腔静脉管中导向移动。保证了在下腔静脉血管中不剌伤管壁,可以安全可靠的进行破膜,勿须手术可以免除病人痛苦。经北京市邮电医院内部临床试用证明应用多例均已成功。根据统计,中国患有上述病的手术死亡率8%,而发明人在有关医院采用破膜器临床应用至目前无死亡发生。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下腔静脉破膜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下腔静脉破膜器弯曲时的立体示意图如
图1所示,在人体下腔静脉管中具有导向作用并近似锥状的探头1,其顶部101为尖状圆角型,底部102其截面直径为最大,通常可选择的最佳方案是直径为2.5-4毫米的范围。丝状探柄2是由既有韧性,又有适当硬度的金属丝制成,该探柄2具有弹性,用时任意弯曲(如图2),靠弹性恢复力使其平时能保持直线。
发明人所在医院实施情况病例1、郭××,女性、41岁、住院号54095主因腹胀、全身乏力18年,入院后行下腔静脉造影,显示下腔静脉上段有隔膜性阻塞,诊断为布-加氏综合征,腹水较多,双下肢水肿,入院后当即给予破膜(应用破膜器),一次成功,成功后放入下腔静脉扩张器扩张,扩张前测下腔静脉压21厘米水柱,扩张后放入下腔静脉内支架,并测压力下降到8.5厘米水柱,术后第一天腹水减少,双下肢水肿减轻,第13天双下肢水肿消失,腹水基本消失,出院。
病例2、王××,男性,64岁,住院号53982主因双下肢水肿14年加重伴腹胀1年,于93年8月27日入院,入院后行下腔静脉造影,显示下腔静脉第10胸椎处膜状阻塞,肝静脉通畅,于93年9月7日下午应用下腔静脉破膜器破膜,一次成功,经下腔静脉扩张器扩张后放入支撑架,扩张破膜前测下腔静脉压力为38厘米水柱,破膜扩张后压力下降到13厘米水柱,手术当晚双下肢水肿即减轻,第二天腹胀减轻,腹水减少,第四天双下肢水肿基本消失,腹水减少明显,术后第十天双下肢水肿消失,腹胀缓解,腹水基本消失出院。
权利要求1.一种下腔静脉破膜器,由插入人体下腔静脉管中具有导向作用并近似锥状的探头和与其相联的丝状探柄组成,其特征在于探头(1)顶部(101)为具有圆角的尖端,底部(102)其截面直径为最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下腔静脉破膜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丝状探柄(2)是由具有弹性,用时可以任意弯曲,平时能保持直线的韧性金属丝。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下腔静脉破膜器,它是由插入人体下腔静脉管中具有导向作用的锥状探头和丝状探柄组成。探头顶部为具有圆角的尖端,底部的截面直径为最大;丝状探柄具有弹性,用时可任意弯曲,平时能保持直线的韧性金属丝。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在勿须手术的情况下,借助于X射线透视可对患有“布-加氏综合症”者下腔静脉阻塞进行破膜,安全可靠,成功率高。
文档编号A61B17/00GK2172093SQ9323295
公开日1994年7月20日 申请日期1993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1993年12月25日
发明者汪忠镐, 谷涌泉, 王仕华, 吴继东 申请人:汪忠镐, 谷涌泉, 王仕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