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冲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19938发布日期:2019-06-26 01:08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内镜冲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内镜冲洗装置。



背景技术:

胃肠镜检查时,常常会发现胃肠道粘膜附着大量粘液泡沫,影响观察,不利于发现病变,需要进行冲洗,现有内镜冲洗管价格昂贵,无法重复使用。

内镜用冲洗管灭菌后,用于对内镜冲洗的冲洗管需要进行更换,以免产生交叉感染,现有技术中冲洗管需整体进行更换,这样会产生较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镜冲洗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冲洗管需整体进行更换,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内镜冲洗装置,包括:泵体、储液瓶、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

所述第一导管的一端伸入至所述储液瓶中,所述第一导管伸入至所述储液瓶中的一端设置有配重件,所述配重件用于使所述第一导管能够深入至所述储液瓶的底端,所述第一导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管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导管远离所述第一导管的一端与内镜连接,所述第一导管穿过所述泵体,所述泵体用于将所述储液瓶中的液体吸纳至所述第一导管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管为多个,相邻的两个第二导管之间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任一所述第二导管中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用于防止内镜中的液体回流。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插接头,所述第二导管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插接口,所述第一导管远离所述储液瓶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插接头,所述第二插接头与所述第一插接口配合,以使所述第一导管和所述所述第二导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管远离所述储液瓶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套筒,靠近所述第一导管的一端的所述第二导管设置有内螺纹套筒,所述内螺纹套筒和所述外螺纹套筒连接,以使所述所述第一导管和所述所述第二导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管上设置有膨胀筒,所述膨胀筒用于穿过所述泵体。

进一步地,所述配重件靠近所述储液瓶底端的一侧设置与多个凸起,所述凸起用于使所述配重件与所述储液瓶底端存在间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管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接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管呈螺旋状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管和所述第二导管采用避光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内镜冲洗装置,包括:泵体、储液瓶、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所述第一导管的一端伸入至所述储液瓶中,所述第一导管伸入至所述储液瓶中的一端设置有配重件,所述配重件用于使所述第一导管能够深入至所述储液瓶的底端,所述第一导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管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导管远离所述第一导管的一端与内镜连接,所述第一导管穿过所述泵体,所述泵体用于将所述储液瓶中的液体吸纳至所述第一导管中。采用上述的方案,在第一导管设置在储液瓶中的一端设置有配重件,配重件的设置能够使第一导管伸入到储液瓶中液体的液面以下,且第一导管穿过泵体,泵体能够使第一导管将储液瓶中的吸出,并流向第二导管,第二导管与内镜连接,以对内镜进行清洗,同时,第二导管和第一导管可拆卸连接,这样在第二导管清洗完内镜后,只需要更换第二导管即可,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冲洗管需整体进行更换,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镜冲洗装置的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镜冲洗装置的在使用时的局部示意图。

图标:100-泵体;200-储液瓶;300-第一导管;400-第二导管;310-配重件;410-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镜冲洗装置的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镜冲洗装置的在使用时的局部示意图。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内镜冲洗装置,包括:泵体100、储液瓶200、第一导管300和第二导管400;

所述第一导管300的一端伸入至所述储液瓶200中,所述第一导管300伸入至所述储液瓶200中的一端设置有配重件310,所述配重件310用于使所述第一导管300能够深入至所述储液瓶200的底端,所述第一导管30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管400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导管400远离所述第一导管300的一端与内镜连接,所述第一导管300穿过所述泵体100,所述泵体100用于将所述储液瓶200中的液体吸纳至第一导管300中。

其中,储液瓶200放置在水平面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内镜冲洗装置,包括:泵体100、储液瓶200、第一导管300和第二导管400;所述第一导管300的一端伸入至所述储液瓶200中,所述第一导管300伸入至所述储液瓶200中的一端设置有配重件310,所述配重件310用于使所述第一导管300能够深入至所述储液瓶200的底端,所述第一导管30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管400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导管400远离所述第一导管300的一端与内镜连接,所述第一导管300穿过所述泵体100,所述泵体100用于将所述储液瓶200中的液体吸纳至所述第一导管300。采用上述的方案,在第一导管300设置在储液瓶200中的一端设置有配重件310,配重件310的设置能够使第一导管300伸入到储液瓶200中液体的液面以下,且第一导管300穿过泵体100,泵体100能够使第一导管300将储液瓶200中的吸出,并流向第二导管400,第二导管400与内镜连接,以对内镜进行清洗,同时,第二导管400和第一导管300可拆卸连接,这样在第二导管400清洗完内镜后,只需要更换第二导管400即可,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冲洗管需整体进行更换,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管400为多个,相邻的两个第二导管400之间可拆卸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二导管400的数量可为多个,这样多个第二导管400之间连接,可以对不同位置的内镜进行清洗,同时在清洗的同时不需要对第一导管300的位置进行调整,降低操作困难度,提高了对内镜的清洗速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任一所述第二导管400中设置有单向阀410,所述单向阀410用于防止内镜中的液体回流。

本实施例中,在任一第二导管400中设置有单向阀410,单向阀410的设置能够使第二导管400中的液体只能单向的流通,这样,第二导管400中的液体只能够由第一导管300向内镜的一端流通,这样第二导管400不会产生回流,第一导管300就不会受到污染。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管40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插接头,所述第二导管400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插接口,所述第一导管300远离所述储液瓶20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插接头,所述第二插接头与所述第一插接口配合,以使所述第一导管300和所述所述第二导管400连接。

本实施例中,在第二导管40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插接头,第一插接头能够和第二导管400上的第一插接口和内镜连接,在第一导管300上设置有第二插接头,第二插接头能够和第一插接口连接,这样,相邻的两个第二导管400能够可拆卸连接,从而能够调节整体装置的长度,且第二导管400和第一导管300之间也能够相互连接,使第二导管400中能够导入清洗液,以对内镜进行清洗。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管300远离所述储液瓶200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套筒,靠近所述第一导管300的一端的所述第二导管400设置有内螺纹套筒,所述内螺纹套筒和所述外螺纹套筒连接,以使所述所述第一导管300和所述所述第二导管400连接。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导管300远离储液瓶200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套筒,在靠近第一导管300的第二导管400上设置有与外螺纹套筒连接的内螺纹套筒,通过外螺纹套筒和内螺纹套筒之间的连接,以使第一导管300和第二导管400之间连接,这样在第二导管400使用完之后,即可便捷的取下,从而更换新的第二导管400。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管300上设置有膨胀筒,所述膨胀筒用于穿过所述泵体100。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导管300上设置有膨胀筒,且膨胀筒与泵体100相互配合,膨胀筒中的空间相对较大,在泵体100对膨胀筒做功,以使第一导管300能够快速的将储液瓶200中的液体吸取到第一导管300中。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配重件310靠近所述储液瓶200底端的一侧设置与多个凸起,所述凸起用于使所述配重件310与所述储液瓶200底端存在间隔。

其中,凸起的数量可为三个、四个或者五个等等,只要能够使配重件310与储液瓶200的底端之间存在有间隔即可。

本实施例中,在配重件310靠近储液瓶200的底端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凸起,凸起的设置能够使配重件310不会带着第一导管300沉入到储液瓶200的最底端,这种即可以保障第一导管300中有足够的液体的吸入,还能够保障第一导管300不会漂浮在储液瓶200中液体的上方。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管30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接头。

其中,接头的数量可为两个、三个或者四个。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导管300上设置有接头,接头的设置可以使第一导管300中还能够注入其他的液体。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管400呈螺旋状设置。

本实施例中,第二导管400呈螺旋状,这样在使用的时候,在拉伸第二导管400时,第二导管400的本身即可延伸一定的长度,这样可以避免在操作时将第二导管400与第一导管300拉伸脱离。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管300和所述第二导管400采用避光材料制成。

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管300和第二导管400采用避光材料制成,以提高整体装置的使用寿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