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毒柜控制板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27831发布日期:2019-10-09 02:17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毒柜控制板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领域,具体指一种消毒柜控制板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消毒柜是一种给食具、餐具、毛巾、衣物、美容美发用具、医疗器械等物品进行烘干、杀菌消毒、保温除湿的工具,外形一般为柜箱形,柜身大部分材质为不锈钢。消毒柜的传统控制方案为触摸按键控制板。

目前一般通过螺钉直接将控制板固定在面板玻璃的安装支架上,无法隔绝灰尘和水汽,从而影响控制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可实现控制板稳固安装的消毒柜控制板安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可实现控制板密封安装的消毒柜控制板安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方便安装的消毒柜控制板安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消毒柜控制板安装结构,包括面板和控制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板和后盖,所述控制板固定在底板的背面,所述底板的中部开设有供控制板的显示屏暴露的开口,底板正面通过胶体与面板背面密封固定,所述后盖罩设在控制板上并与上述底板固定。

优选地,所述底板的两端开设有溢胶孔,从而实现底板正面与面板背面之间的胶体溢出,加强粘接力。

优选地,所述底板的背面凸设有至少两根定位柱,而控制板开设有至少两个与上述定位柱一一对应的定位孔,各定位柱插入对应的定位孔中,从而实现控制板与底板之间的定位和预固定。

进一步,所述底板的背面凸设有的第一安装柱,该第一安装柱上开设有轴向延伸的第一安装盲孔,对应地,所述控制板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底板与控制板通过第一安装柱的第一安装盲孔与第一安装孔相互连接并通过紧固件固定,从而实现控制板与底板之间进一步的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底板的背面凸设有第二安装柱,该第二安装柱上开设有轴向延伸的第二安装盲孔,对应地,所述后盖开设有第二安装孔,底板与后盖通过第二安装柱的第二安装盲孔与第二安装孔相互连接并通过紧固件固定,从而实现底板和后盖之间的固定连接以及对容置在内的控制板的密封。

进一步,所述第二安装孔为沉头孔,从而避免连接后紧固件超出后盖外部平面。

优选地,所述底板的上下侧缘分别朝后弯折延伸而分别形成有加强筋,从而提高底板的强度,保证底板与面板贴合。

优选地,所述后盖的侧壁上开设有出线孔,从而可以有效地规划电线走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底板正面通过胶体与面板背面固定,而控制板固定在底板的背面上,从而能将控制板稳固安装,且后盖罩设在控制板上并与上述底板固定,通过底板和后盖的配合设置,实现控制板在面板背后的安装,并对其进行密封保护,隔绝灰尘和水汽,从而延长控制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消毒柜控制板安装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底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控制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2中后盖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2中底板和控制板在安装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6所示,一种消毒柜控制板安装结构,包括面板1、控制板2、包括底板3和后盖4。其中,控制板2固定在底板3的背面,底板3的中部开设有供控制板2的显示屏暴露的开口31,底板3正面通过胶体与面板1背面密封固定,后盖4罩设在控制板2上并与上述底板3固定。另外,底板3的两端开设有溢胶孔32,从而实现底板3正面与面板1背面之间的胶体溢出,加强粘接力。实际使用时,面板1上设置有面板玻璃供控制板2的显示屏实现外部可视效果。

控制板2与底板3的连接方式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控制板2与底板3之间的定位和预固定,底板3的背面凸设有至少两根定位柱33,而控制板2开设有至少两个与上述定位柱33一一对应的定位孔21,各定位柱33插入对应的定位孔21中。另外,底板3的背面凸设有的第一安装柱34,该第一安装柱34上开设有轴向延伸的第一安装盲孔341,对应地,控制板2开设有第一安装孔22,底板3与控制板2通过第一安装柱34的第一安装盲孔341与第一安装孔22相互连接并通过紧固件固定,从而实现控制板2与底板3之间进一步的固定连接。

同样,底板3和后盖3的连接方式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底板3和后盖3之间的固定连接以及对容置在内的控制板2的密封,底板3的背面凸设有第二安装柱35,该第二安装柱35上开设有轴向延伸的第二安装盲孔351,对应地,后盖4开设有第二安装孔41,底板3与后盖4通过第二安装柱35的第二安装盲孔351与第二安装孔41相互连接并通过紧固件固定。其中,第二安装孔41为沉头孔,从而避免连接后紧固件超出后盖4外部平面。

为了提高底板3的强度,保证底板3与面板1贴合,底板3的上下侧缘分别朝后弯折延伸而分别形成有加强筋36。

为了有效地规划电线走线,后盖4的侧壁上开设有出线孔42。

本实用新型的安装过程如下:

(1)将底板3背面的定位柱33一一对准并插入到控制板2上的定位孔21中,完成底板3和控制板2的定位和预固定;

(2)将底板3背面第一安装柱34的第一安装盲孔341与控制板2的第一安装孔22一一对准并通过紧固件固定,完成底板3与控制板2之间的固定连接;

(3)将后盖4罩设在控制板2上后,再将底板3背面第二安装柱35的第二安装盲孔351与后盖4的第二安装孔41一一对准并通过紧固件固定,完成底板3与后盖4之间的固定连接以及对容置在内的控制板2的密封;

(4)将底板3正面通过胶体与面板1背面密封固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