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轨迹球装置的智能拔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55519发布日期:2019-09-12 09:59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集成轨迹球装置的智能拔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拔罐,具体是一种集成轨迹球装置的智能拔罐。



背景技术:

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蒸气等方法造成罐内负压,使罐吸附于腧穴或体表的一定部位,以产生良性刺激,达到调整机体功能、防治疾病目的的外治方法。作为一种“绿色”的物理疗法,因其安全、有效而日益受到青睐。中医认为该疗法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拔毒泻热等作用,并已在临床得到一定程度认可。

由于拔罐一般需要由经验丰富的人员操作,使得其易用性有一定的降低。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拔罐应运而生,在授权公告号为CN206120825U等专利均有对智能拔罐的描述。智能拔罐一般是在现有罐体的基础上增加了真空泵、压力传感器、电磁阀等组件以实现传统拔罐的功能。控制电路对上述组件的控制和调节中往往是通过显示面板及按键以直观的显示给操作人员,但是由于罐体较小而调节所必备的按键需要设置几个,导致按键设计得较小易引发误触,给控制和调节带来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集成轨迹球装置的智能拔罐,通过轨迹球装置实现参数的设置和调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集成轨迹球装置的智能拔罐,包括上罐体以及与所述上罐体相连的下罐体,在所述上罐体内设置有真空泵、泄压阀、电池以及配套的控制电路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示面板和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一侧的轨迹球装置,所述显示面板设置在所述上罐体顶部的透明盖板下方,所述轨迹球装置设置在所述上罐体内并且轨迹球装置中轨迹球的部分球面伸出于设置在所述上罐体顶部的圆孔。

进一步的,所述轨迹球装置包括与所述上罐体相连的并且带有感应组件的基座以及轨迹球,所述轨迹球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基座内。

进一步的,在所述上罐体内设有连接支架,所述轨迹球装置借助连接支架与所述上罐体相连。

进一步的,在所述下罐体的顶部设有安装板并且在所述安装板上设有通气孔。

进一步的,在所述安装板上设有与所述上罐体的内壁相配合的定位凸台。

进一步的,在所述安装板的中部设有充电头。

进一步的,所述下罐体的内腔呈喇叭状,在所述下罐体内限位有吸附罐。

进一步的,所述吸附罐的结构中包括与所述下罐体的内壁相配合的环形弹性部以及与所述环形弹性部相连的吸附部。

进一步的,在所述环形弹性部的内壁设有环形的定位槽,在所述吸附部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槽相配合的环形定位凸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轨迹球装置实现参数的设置和调节,简单方便;2、在下罐体内设有可更换的吸附罐,便于针对不同部位更换不同大小罐口的吸附罐。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集成轨迹球装置的智能拔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集成轨迹球装置的智能拔罐中吸附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集成轨迹球装置的智能拔罐去除吸附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集成轨迹球装置的智能拔罐中显示面板和轨迹球组件与上罐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集成轨迹球装置的智能拔罐中上罐体内各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集成轨迹球装置的智能拔罐中下罐体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1是上罐体,1-1是圆孔,2是下罐体,3是真空泵,4是泄压阀,5是电池,6是显示面板,7是轨迹球,8是基座,9是连接支架,10是安装板,10-1是定位凸台,11是充电头,12是吸附罐,12-1是环形弹性部,12-2是吸附部,12-3是环形定位凸台,13是透明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1、3和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成轨迹球装置的智能拔罐,包括上罐体1以及与上罐体1相连的下罐体2,在上罐体1内设置有真空泵3、泄压阀4、电池5以及配套的控制电路板,关键在于:还包括显示面板6和设置在显示面板6一侧的轨迹球装置,显示面板6设置在上罐体1顶部的透明盖板13下方,轨迹球装置设置在上罐体1内并且轨迹球装置中轨迹球7的部分球面伸出于设置在上罐体1顶部的圆孔1-1。

上述的轨迹球装置包括与上罐体1相连的并且带有感应组件的基座8以及轨迹球7,轨迹球7可转动的安装在基座8内。在上罐体1内设有连接支架9,轨迹球装置借助连接支架9与上罐体1相连。

通过设置轨迹球装置,可以通过滚动轨迹球7即可选择显示在显示面板6中的选项并通过按压以进入该选项中,然后通过再次滚动和按压轨迹球7即可实现参数的调节和确认,简单方便,同时提升了整个拔罐的美观度。

参见附图5和6,在下罐体2的顶部设有安装板10,真空泵3、泄压阀4、电池5以及配套的控制电路板均安装在安装板10上,并且在安装板10上设有通气孔以使真空泵3抽取空气实现负压以及泄压阀4调节负压的压力。

为便于上下罐体的定位,在安装板10上设有与上罐体1的内壁相配合的定位凸台10-1。上下罐体可以采用胶粘的方式实现固定的同时实现密封,以防止使用时水气进入上罐体1的腔内。为便于充电,在安装板10的中部设有充电头11。

参见附图2,由于拔罐作用在不同部位时所用的罐口的大小也不一样,因此将下罐体2的内腔设计呈喇叭状并在下罐体2内限位有吸附罐12,以便于更换不同大小罐口的吸附罐12。

上述吸附罐12的结构中包括与下罐体2的内壁相配合的环形弹性部12-1以及与环形弹性部12-1相连的吸附部12-2。在环形弹性部12-1的内壁设有环形的定位槽,在吸附部12-2上设有与定位槽相配合的环形定位凸台12-3。环形弹性部12-1可以是通过二次注塑工艺成型在吸附部12-2上,也可以是通过定位槽与定位凸台12-3的配合实现连接。由于环形弹性部12-1具有一定的弹性,在使用时通过真空泵3提供的负压即可实现其外壁与下罐体2的内壁的密封。在负压消失后也便于取出更换另一种罐口的吸附罐12。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拔罐使用过程如下:首先,根据所作用的身体部位选择相应大小的吸附罐12,然后将吸附罐12中的环形弹性部12-1卡在下罐体2的内壁即可;其次,将吸附罐12的罐口放至要进行拔罐的部位,通过轨迹球装置调节参数,启动整个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可通过轨迹球装置实时地调节参数。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