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型动脉留置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13420发布日期:2019-07-19 22:28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良型动脉留置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留置针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改良型动脉留置针。



背景技术:

在目前动脉留置针已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利用动脉留置针穿刺采集动脉血标本,对危重患者进行动态血气分析、电解质及动脉血压监测等等,有利于抢救、治疗及病情的动态观察,现有的动脉留置针,在使用留置针进行穿刺后,拔出穿刺钢针过程中常常因为穿刺钢针不能很好的定位,加上医护人员手存在抖动,可能拔穿刺钢针过程造成刺穿留置针管的风险,导致留置针的使用浪费,另外现有的针座的密封性较差,导致留置针容易被外部污染,进一步导致留置针废弃、无效。因此,需要提出有效的方案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改良型动脉留置针,通过锥形密封部与直线轴承配合使用,有利于穿刺钢针的退针,使得退针更顺利更加省力,且能稳定穿刺钢针确保穿刺钢针退出的平稳性,减少因晃动而引起的刺破留置针管;同时密封柱塞的呈螺旋形状的密封凸起部,提高留置针的密封性,实用性强。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良型动脉留置针,包括穿刺钢针;

还包括留置针本体、钢针端帽、直线轴承、密封柱塞、持针柄、延长管、注射部以及定位螺杆;

所述穿刺钢针为不锈钢钢针,所述穿刺钢针沿轴向部分穿进所述留置针本体;所述留置针本体包括留置针管、针座;所述留置针管为内部中空的透明塑料管,所述留置针管的首端设有穿刺部,所述留置针管的尾端与所述针座固定连接;所述针座内沿轴向同轴设有第一连接部、轴承固定部,所述留置针管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且与所述针座内部相连通,所述留置针管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过盈配合;所述直线轴承固定设于所述针座内部且一端与所述轴承固定部的一端面固定贴合;所述钢针端帽密封设于所述针座内且远离所述留置针管的一端,所述钢针端帽由锥形密封部与第二连接部组成,所述锥形密封部与所述直线轴承的内圈密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针座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穿刺钢针的一端与所述锥形密封部固定连接;所述穿刺钢针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针座后同轴地穿入到所述留置针管内,所述持针柄固定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侧壁上,所述持针柄聚四氟乙烯材料制作而成,所述持针柄粘结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侧壁上;述针座的外周侧向外延伸地设置有所述注射部,所述注射部通过所述延长管与所述针座靠近所述穿刺部的内部相连通;

所述针座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贴合的端面上设有与所述定位螺杆相连接的螺纹孔,所述密封柱塞通过所述定位螺杆与所述针座固定连接;所述密封柱塞的侧壁上设有连接凸耳,所述连接凸耳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螺杆穿过所述连接凸耳上的定位孔与所述针座螺纹连接,所述密封柱塞能沿着所述定位螺杆上下移动,所述密封柱塞与所述直线轴承相配合的外圆周上设有呈螺旋形状的密封凸起部。

可选地,所述持针柄与所述钢针端帽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持针柄与所述钢针端帽均为聚四氟乙烯材料制作而成,所述持针柄呈单边蝴蝶状,所述持针柄的表面设有多个防滑凸起。

可选地,所述锥形密封部与第二连接部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可选地,所述穿刺部呈楔形状,所述穿刺部的远离所述针座的端面为楔形角度为10°-15°的斜面。

可选地,所述留置针管上设有护套,所述穿刺部位于所述护套内,所述护套套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所述护套安装到位后,所述穿刺部的前端与所述护套的内壁间隙为2mm-3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改良型动脉留置针,通过锥形密封部与直线轴承配合使用,有利于穿刺钢针的退针,使得退针更顺利更加省力,且能稳定穿刺钢针确保穿刺钢针退出的平稳性,减少因晃动而引起的刺破留置针管;同时密封柱塞的呈螺旋形状的密封凸起部,提高留置针的密封性,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改良型动脉留置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改良型动脉留置针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穿刺钢针;2、留置针本体;3、钢针端帽;4、直线轴承;5、密封柱塞; 6、持针柄;7、延长管;8、注射部;9、定位螺杆;10、护套;21、留置针管; 22、针座;31、锥形密封部;32、第二连接部;51、连接凸耳;52、密封凸起部;211、穿刺部;221、第一连接部;222、轴承固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2所示,包括穿刺钢针1;还包括留置针本体2、钢针端帽3、直线轴承4、密封柱塞5、持针柄6、延长管7、注射部8以及定位螺杆9;穿刺钢针 1为不锈钢钢针,穿刺钢针1沿轴向部分穿进留置针本体2。

为了更一步清楚留置针本体2的结构,具体地留置针本体2包括留置针管 21、针座22;留置针管21为内部中空的透明塑料管,留置针管21的首端设有穿刺部211,留置针管21的尾端与针座22固定连接;针座22内沿轴向同轴设有第一连接部221、轴承固定部222,留置针管21套设于第一连接部221上且与针座22内部相连通,留置针管21与第一连接部221过盈配合;具体地留置针管21也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作而成,降低血栓的发生率,直线轴承4固定设于针座22内部且一端与轴承固定部222的一端面固定贴合;直线轴承4可以为根据尺寸定制的微型直线轴承4,同时直线轴承4也可以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作而成;将直线轴承4安装与针座22内的轴承固定部222端面贴合时,证明直线轴承4安装到位,同时直线轴承4的外圈与针座22的内壁过渡配合,确保直线轴承4的安装可靠;同时钢针端帽3密封设于针座22内且远离留置针管21 的一端,钢针端帽3由锥形密封部31与第二连接部32组成,锥形密封部31与直线轴承4的内圈密封连接,第二连接部32与针座22的内壁密封连接;正常安装时具体地锥形密封部31与直线轴承4的滚珠相互接触同时密封针座22,当留置针管21进入动脉血管内部后,通过手持持针柄6回撤穿刺钢针1,在锥形密封部31与直线轴承4的滚珠相互接触,在直线轴承4作用下便于穿刺钢针1 的取出。需要说明是第二连接部32的外径尺寸大于锥形密封部31外径尺寸,第二连接部32的端面可以实现与针座22的一端面密封贴合,伸入针座22内部的锥形密封部31与直线轴承4的滚珠相互接触。另外穿刺钢针1的一端与锥形密封部31固定连接;穿刺钢针1的另一端穿过针座22后同轴地穿入到留置针管21内,持针柄6固定设于第二连接部32的外侧壁上,持针柄6聚四氟乙烯材料制作而成,持针柄6粘结于第二连接部32的外侧壁上;述针座22的外周侧向外延伸地设置有注射部8,注射部8通过延长管7与针座22靠近穿刺部211 的内部相连通;注射部8主要提供与外部注射液器相连接,方便外部注射液器通过注射部8进入延长管7到达留置针管21进入人体动脉血管中,针座22与第二连接部32相贴合的端面上设有与定位螺杆9相连接的螺纹孔,密封柱塞5 通过定位螺杆9与针座22固定连接;密封柱塞5的侧壁上设有连接凸耳51,连接凸耳51上设有定位孔,定位螺杆9穿过连接凸耳51上的定位孔与针座22螺纹连接,密封柱塞5能沿着定位螺杆9上下移动,同时连接凸耳51也能绕着定位螺杆9转动,正常密封柱塞5是固定在针座22的外侧,密封柱塞5的外圆周上设有呈螺旋形状的密封凸起部522,密封柱塞5的前端面与直线轴承4的一端面贴合,密封凸起部522与针座22紧密配合,确保密封凸起部522与针座22 的密封性。

具体的工作原理为,当需要采用留置针进行动脉穿刺时,医护人员手持持针柄6将穿刺钢针1插入人体动脉血管中,留置针管21能随穿刺钢针1一起刺入血管中,留置针管21不会影响药剂的注射,留置针管21随穿刺钢针1穿刺血管后,留置针管21留置在血管中,穿刺钢针1退出,当留置针管21进入动脉血管内部后,手持持针柄6回撤穿刺钢针1,由于在锥形密封部31与直线轴承4的滚珠相互接触,结合直线轴承4可以更便捷和顺利地将穿刺钢针1取出,也更加省力,且能稳定穿刺钢针1的退出,中途不产生晃动防止刺破留置针管 21而引起留置针的失效,需要说明的是穿刺钢针1在穿刺前,密封柱塞5是固定在针座22的外侧,穿刺钢针1完全退出针座22后,通过旋转密封柱塞5将密封柱塞5的外圆周上设有呈螺旋形状的密封凸起部522密封针座22端,密封柱塞5的前端面与直线轴承4的一端面贴合,密封凸起部522与针座22紧密配合,确保密封凸起部522与针座22的密封性,密封性良好留置针的实用性更强。

可选地,持针柄6与钢针端帽3为一体式结构,持针柄6与钢针端帽3均为聚四氟乙烯材料制作而成,持针柄6呈单边蝴蝶状,持针柄6的表面设有多个防滑凸起,持针柄6呈单边蝴蝶状,同时持针柄6的表面设有多个防滑凸起,便于医护的人员的手持持针柄6向前推进带动穿刺钢针1穿入人体动脉血管内,确保穿刺钢针1穿刺的顺利完成。

可选地,锥形密封部31与第二连接部32为一体成型的结构,确保钢针端帽3的连接强度,同时也加工制作也简单方便。

可选地,穿刺部211呈楔形状,穿刺部211的远离针座22的端面为楔形角度为10°-15°的斜面,且具有楔形角度为10°-15°的斜面朝上进行穿刺,以便于让面积小的针尖端,即增大压强,便于穿刺,同时楔形角度设置为10°-15°才能更容易穿透皮肤,插进血管,减少对输液病人的疼痛。

可选地,留置针管21上设有护套10,穿刺部211位于护套10内,护套10 套接在第一连接部221上,护套10安装到位后,穿刺部211的前端与护套10 的内壁间隙为2mm-3mm,具体地针座22上靠近留置针管21的一端设有与护套 10过盈配合端部,当留置针管21套设于针座22的端部上时,穿刺部211的前端与护套10的内壁间隙为2mm-3mm,确保穿刺部211始终位于护套10内,防止穿刺部211裸露对人体造成刺伤伤害,当需要动脉注射时,只需要取下护套10 即可。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他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