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人体坏死组织清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85404发布日期:2019-08-09 21:11阅读:6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人体坏死组织清除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新型人体坏死组织清除器。



背景技术:

一些脏器炎症、脓肿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急危重病,如胰腺炎、肾脓肿等,此类疾病通常需要采取手术治疗,而内镜手术治疗法正逐渐成为此类疾病的主流治疗方法,如重症急性胰腺炎及胰周感染治疗目前就多采用经皮肾镜经腹膜手术的方法。手术过程中生成的被剥离坏死组织和脓液需要及时清除外排,现有的坏死组织清除器械和清除方式存在局限性和风险,易造成如出血和医源性脏器损伤等不良后果,其根本原因还是器械在操作中难以精准、灵活地把握。另外,现有技术中坏死组织的清除效率较低,如果在经皮肾镜和或腹腔镜配合下用夹钳清创,由于夹钳每次取量较小,因此需要夹钳多次进出人体,操作费时;如果采用负压引流,也需要间歇操作,以免人体无法适应体内压力的持续下降。为此,有必要针对脏器炎症、脓肿治疗手术设计更安全、高效的坏死组织清除器械。公开号为CN205041867U的实用新型专利于2016年2月24日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急性重症胰腺炎微创治疗使用的可视化坏死灶微创清除系统,包括胰腺炎专用微创清创器械组件和弯臂支架组件,其中所述胰腺炎专用微创清创器械组件包括渐进性扩张器、扩张套管、套管内腔、宫腔镜组件以及发光吸引管。本系统通过灭菌加温水为媒介,采用水挖掘式方式对病人的坏死组织进行清洗和引流,高效、省力省时,即减轻了病人痛苦,也节省了医生的时间和精力;采用专用胰腺炎微创通道,使冲水、摄像、照明为一体,让医师能做到可视化操作,避免了盲冲情况下造成的不必要的伤害;用弯臂式固定模式,避免了在操作稳定时医师还要用手来持镜的弊端,节省了医师的体力;采用温控控制技术保证患者在冲洗过程中恒温冲洗。但该实用新型仅具备对坏死组织的冲洗、剥离功能而不能将被剥离坏死组织和脓液排出体外。



技术实现要素:

现有的人体坏死组织清除器械安全性及工作效率较低,影响手术操作的安全和效率,为克服这些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更安全,坏死组织清除效率更高的新型人体坏死组织清除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人体坏死组织清除器,包括管体和控制器,管体上设有进气口和排出口,管体内设有通过隔板分隔的冲洗腔道和吸收腔道,进气口与冲洗腔道连通并连接在正压气源上,排出口与吸收腔道连通并连接在负压气源上,进气口和排出口上分别设有气阀,气阀与控制器电连接。进气口引入压力气体,可对人体坏死组织进行相对柔和的冲击,利用气流的冲击力和方向的灵活性和风动效果,在人体内相对封闭环境内多方位无死角地清扫坏死组织,将坏死组织从健康组织上剥离,而排出口引入负压,使得有限的人体内环境中形成方向确定的气流循环,流通的气体裹挟脱落下来的坏死组织及脓血持续流动,从排出口排出体外。在控制器的调控下,进气、排气速率可保持动态平衡,使得接受手术的病患可以耐受病灶部位所在处的人体内压波动,避免人体内压发生长时间、大幅度变化而破坏人体内环境进而影响正常生命活动。本实用新型利用气流的柔和冲击冲洗清扫坏死组织,利用气流压差持续排出坏死组织,既减少器械对人体的硬接触伤害,又可以冲洗、吸收同步进行,提高了清创手术安全性,也提高了清创手术效率。

作为优选,本人体坏死组织清除器还包括一内压体外监控器,内压体外监控器与控制器电连接。内压体外监控器可从体外监控人体内压,为控制器的进、出气调节提供触发信号。

作为优选,吸收腔道的截面积是冲洗腔道截面积的两至三倍。吸收腔道不仅是回流气体的通道,还是脱落坏死组织及脓血的排出通道,排出物体积、数量大于进气,因此吸收腔道截面积大于冲洗腔道截面积,便于气、液、固态的混合物的顺利排出,也便于维持进气、排气平衡,保持人体内压稳定。

作为另选,吸收腔道内近端口处固定有径向支撑杆,径向支撑杆上转动连接有切割器,切割器包括转轴和扭曲扇叶,扭曲扇叶均布在转轴上,切割器前方的隔板上设有连通冲洗腔道和吸收腔道的连通孔。冲洗腔道中的进气气流从连通孔中分流一部分冲击切割器的扭曲扇叶的正面,同时吸收腔道中的排气气流也作用在扭曲扇叶的正面,从而驱动切割器的转轴定向转动,扭曲扇叶也随之转动,转动时,扭曲扇叶对被吸入吸收腔道的脱落坏死组织进行切割,进一步打碎、分散坏死组织,使得坏死组织的大小更适应吸收腔道,进一步降低堵塞吸收腔道的可能性,确保吸收腔道顺畅地吸引手术排出物。

作为优选,吸收腔道端口设有大组织阻拦网。大组织阻拦网可将过大的脱落坏死组织阻挡在外,确保吸收腔道畅通。

作为优选,冲洗腔道内设有气选单向瓣膜和气碟。气选单向瓣膜使得冲洗腔道单相导通,防体内物质返流。设置气碟后,导入气体时可产生高频振动,破坏固态物质的堆积、粘附,进一步防体内物质返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提高清创手术安全性。本实用新型利用气流的柔和冲击冲洗清扫坏死组织,减少器械对人体的硬接触伤害,另一方面进气、排气速率可保持动态平衡,维持人体内压稳定,避免对人体产生不良后果。

提高清创手术效率。本实用新型在进气口引入压力气体,排出口引入负压,使得有限的人体内环境中形成方向确定的气流循环,流通的气体在人体内相对封闭环境内多方位无死角地清扫坏死组织,并裹挟脱落下来的坏死组织及脓血持续流动,从排出口排出体外,这样冲洗、吸收同步进行,大大提高清创手术效率。

提高设备的功能集成度。本实用新型集坏死组织的冲洗、手术产物的排出功能于一体,冲洗、吸收同步进行,设备的功能集成度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管体端口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管体端口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带有切割器的管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管体,2-控制器,3-进气口,4-排出口,5-冲洗腔道,6-吸收腔道,7-内压体外监控器,8-径向支撑杆,9-切割器,10-隔板,11-连通孔,12-大组织阻拦网,13-光纤,14-二氧化碳气腹机,15-抽气泵,16-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新型人体坏死组织清除器,用于胰腺炎的清创。本人体坏死组织清除器包括一管体1、一控制器2和一内压体外监控器7,管体1上设有进气口3和排出口4,管体1内设有通过隔板10分隔的冲洗腔道5和吸收腔道6,进气口3与冲洗腔道5连通并通过气管连接在正压气源上,正压气源为二氧化碳气腹机14,排出口4与吸收腔道6连通并通过气管连接在负压气源上,负压气源为抽气泵15,进气口3和排出口4上分别设有气阀16,气阀16为气体通断阀,气阀与控制器2电连接。管体1包括体内管和体外管,体内管和体外管连为一体,进气口3和排出口4设于体外管上。体外管上设有光纤接头,光纤接头接入光纤13,光纤13直通至冲洗腔道5端口,为手术提供照明。内压体外监控器7与控制器2电连接。吸收腔道6的截面积是冲洗腔道5截面积的两倍。管体1周面上设有通至吸收腔道6的吸入孔12。排出口4与负压气源间的连接管路上设有旋风分离器11。冲洗腔道5内设有气选单向瓣膜和气碟。

本人体坏死组织清除器在内镜配合下使用,内压体外监控器7放置在手术部位外的体表,管体1的体内管通过微创口进入人体病灶部位,进气口3接在二氧化碳气腹机14上,引入压力气体,可对人体坏死组织进行相对柔和的冲击,利用气流的冲击力和方向的灵活性和风动效果,在人体内相对封闭环境内多方位无死角地清扫坏死组织,将坏死组织从健康组织上剥离;而排出口4接在抽气泵15上,引入负压,使得有限的人体内环境中形成方向确定的气流循环,流通的气体裹挟脱落下来的坏死组织及脓血持续流动,从排出口4排出体外。在控制器2的调控下,进气、排气速率可保持动态平衡,使得接受手术的病患可以耐受病灶部位所在处的人体内压波动,当内压体外监控器7监测到人体内压偏大时,控制器2控制进气口3上的气阀断开,暂停压力气体继续输入,而排出口4上的气阀保持导通,待人体内压恢复正常时,控制器2控制进气口3上的气阀重新导通;当内压体外监控器7监测到人体内压偏小时,控制器2控制进气口3上的气阀保持导通,压力气体继续输入,而排出口4上的气阀断开,暂停气体及手术产物排出,待人体内压恢复正常时,控制器2控制排出口4上的气阀重新导通。这样就可避免人体内压发生长时间、大幅度变化而破坏人体内环境进而影响正常生命活动。

实施例2:

吸收腔道6的截面积是冲洗腔道5截面积的三倍。所述气阀为减压阀。其余同实施例1。当内压体外监控器7监测到人体内压偏大时,控制器2控制进气口3上的气阀切换到减压状态,减缓压力气体继续输入,而排出口4上的气阀保持正常导通,待人体内压恢复正常时,控制器2控制进气口3上的气阀重新恢复正常导通;当内压体外监控器7监测到人体内压偏小时,控制器2控制进气口3上的气阀保持正常导通,压力气体继续输入,而排出口4上的气阀切换到减压状态,待人体内压恢复正常时,控制器2控制排出口4上的气阀重新正常导通。

实施例3:

如图3、图4所示,吸收腔道6端口设有大组织阻拦网12。吸收腔道6内近端口处固定有径向支撑杆8,径向支撑杆8上转动连接有切割器9,切割器9包括转轴和扭曲扇叶,扭曲扇叶均布在转轴上,切割器9前方的隔板10上设有连通冲洗腔道5和吸收腔道6的连通孔11,连通孔11倾斜指向切割器9。

冲洗腔道5中的进气气流从连通孔11中分流一部分冲击切割器9的扭曲扇叶的正面,同时吸收腔道6中的排气气流也作用在扭曲扇叶的正面,从而驱动切割器9定向转动,转动时,切割器9对被吸入吸收腔道6的脱落坏死组织进行切割,进一步打碎、分散坏死组织,使得坏死组织的大小更适应吸收腔道6,进一步降低堵塞吸收腔道6的可能性,确保吸收腔道6顺畅地吸引手术排出物。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