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刺激式可吸痰口咽通气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7362发布日期:2019-08-21 00:20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一种降低刺激式可吸痰口咽通气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降低刺激式可吸痰口咽通气道。



背景技术:

大多数镇静药、镇痛药,都有不同程度呼吸抑制副作用,手术结束麻醉苏醒时,病人意识尚未清醒,这类药物体内蓄积或未完全代谢,往往造成舌根后缀、呼吸困难,需保持口咽部畅通,才能保持正常呼吸功能,否则极容易造成患者无法有效通气,致体内氧含量短时间持续性急剧下降,诱发喉头痉挛、气管痉挛、心跳骤停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

在本实用新型发明之前,现有的口咽通气道,对保持口腔畅通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临床工作中,使用后由于没有接口,只能面罩供氧,氧气大量外溢,造成资源浪费且氧供应有效性大大降低,另一方面,病人会不自主将其吐出口外,无法固定;此外,由于其末端对喉头的刺激及吸痰等操作,特别容易诱发患者喉痉挛,使病人再次处于危险境地,也就造成了该设备的使用陷入尴尬。利多卡因等局麻药,可极大的降低会咽、喉等刺激,此时一次性使用可涂抹利多卡因软膏的且无吸痰刺激,实现良好无诱发危险情况,且密闭供氧可固定的口咽通气道,成为临床工作的迫切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克服上述缺陷,研制一种降低刺激式可吸痰口咽通气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降低刺激式可吸痰口咽通气道,其特征在于,从接口向下依次延续为上卡口、上部、海绵体部、末端部,为一体结构,呈中空状;海绵体部、末端部外表面覆盖一层海绵体;固定带连接于上卡口下端。

所述海绵体部上设置侧孔,侧孔连通吸痰接口。

所述上卡口,上端设置有数个固定柱,固定带末端设置有两排固定带孔,固定柱与固定带孔对应匹配。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在于低刺激吸痰式口咽通气道,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一次性使用,避免交叉感染;本实用新型呈J型,符合人体口腔解剖结构,临床操作方便,使用效果良好;海绵体部和末端部表面覆盖海绵体,可充分浸润利多卡因软膏,实现对口腔黏膜、喉等部位的局麻作用,阻断通气道的异物刺激作用;同时,海绵体部下端设置侧孔,利于口腔分泌物的及时清理,避免误吸、堵塞气道的情况,完全可以取代吸痰管及其带来的刺激;此外还设置有接口,可直接连接呼吸机管道密闭吸氧;固定带的作用起到防吐出脱落的作用。本实用新型在麻醉苏醒期,具有广泛适用性,结构简单紧凑,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

接口1、上卡口2、固定柱3、上部4、海绵体部5、末端部6、侧孔7、吸痰接口8、固定带9、固定带孔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包括接口1、上卡口2、固定柱3、上部4、海绵体部5、末端部6、侧孔7、吸痰接口8、固定带9、固定带孔10;主要由接口1、海绵体部5、末端部6和侧孔7组合而成。

其结构为:

本实用新型呈J型,中空状;从接口1向下依次延续为上卡口2、固定柱3、上部4、海绵体部5、末端部6,呈一体结构;海绵体部5和末端部6外表面覆盖一层海绵体;海绵体部5下端设置有多个侧孔7,侧孔7连通吸痰接口8;固定带9连接于上卡口2下端,末端设置有两排固定带孔10,固定柱3的大小与固定带孔10对应匹配。

本实用新型应用过程简要说明:

麻醉苏醒期,发生舌根后缀等情况时,使用利多卡因软膏等局麻药物充分浸润海绵体部5和末端部6的海绵体;将本实用新型沿舌体表面置入口腔,将末端部6对准喉头,海绵体部5与会厌、舌根贴合,海绵体上浸润的表面局麻药物充分降低对组织的刺激作用;此外,吸痰时,连接吸痰接口8将口腔分泌物通过海绵体部5下端多排侧孔7吸出。

固定:本实用新型放置于口腔后,将固定带9贴着患者头部,从右侧、后脑,绕到左侧,将固定带孔10套在相应侧的不同固定柱3上,收紧、固定。然后,将呼吸机呼吸管路与接口1连接,实行密闭供氧。

本实用新型减轻对口腔,特别是会厌与喉头的刺激,避免现有设备使用患者恶心、喉痉挛带来的危险、可固定、防脱落、可密闭连接呼吸管路吸氧。降低刺激式可吸痰口咽通气道的大小可以根据需要制作,区分为婴幼儿、儿童、成人,不同形制,结构简单紧凑,适用范围广,卫生,安全可靠,降低医疗成本。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