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药盒的控制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04798发布日期:2020-04-07 21:30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药盒的控制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药盒的控制机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药盒只具备普通的分类储药功能,当吃药的时候,需要患者自己将不同种类的药丸从药盒的指定出口倒出来,数清楚所需要服用的药丸颗粒数后,再将多余的药丸放回药盒中,这样一来很容易污染重新放回的药丸。这种操作对于年轻患者来说是再简单不过的一件小事了,可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却是一件比较繁琐的操作。许多老年患者通常会合并多种疾病,服药的种类和数量也越发增多,由于老年患者的记忆力衰退和视力的下降,老年患者时常会忘记是否服药,导致漏服或多服药物,有时还会错服其他药物,严重时可能还会危及生命。因此,寻求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实用性高的定时服药专用药盒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药盒的控制机构,其设计合理,用其组装的一种定时服药专用药盒操作简单,可有效避免漏服、多服或错服等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药盒的控制机构,其特点: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第二气缸、弹簧、第一连接件、按压装置、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控制系统和第三连接件,所述控制系统设置于控制盒的左外壁上,所述第二气缸设置于控制盒的内顶面上,所述第二气缸的伸缩杆端朝下,所述弹簧设置于控制盒的内底面上,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于弹簧的顶端,所述按压装置设置于第一连接件与第二气缸之间,按压装置的底部与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于第一连接件的右方,所述第一连杆设置于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之间,所述第三连接件设置于第二连接件的右方,所述第二连杆设置于第三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

更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盒的左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固定端与控制盒的左内壁固定连接,第一气缸的伸缩杆端朝向按压装置,所述按压装置上对应于第一气缸处设置有卡槽。

更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盒的左壁面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按压装置的左侧面上设置有穿过第一通孔的手动按钮,手动按钮延伸至控制盒的外侧。

更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系统的表面上设置有开关键和人工/智能切换按键。

更进一步的,一种定时服药专用药盒,包括所述的一种药盒的控制机构、盒体、输送机构和调节机构,所述盒体包括上盒体、下盒体和控制盒,所述上盒体设置于下盒体的顶面的前段位置上,所述控制盒设置于上盒体和下盒体的左侧,所述上盒体的右侧设置有翻盖,所述翻盖顶部与上盒体的顶面的右侧相铰接,翻盖底部与上盒体的底面的右侧相密封配合,所述翻盖的右侧面上设置有手柄,所述下盒体的顶部的后段设置有顶盖板,下盒体的底部设置有底盖板,所述下盒体的右外壁上设置有前后两条竖向布置的导轨,所述导轨上设置有盛药杯,所述盛药杯与导轨滑动连接,所述导轨的底端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上设置有传感器,所述下盒体中包括升降通道、储药腔和调节腔,所述升降通道的顶端与上盒体连通,升降通道的底端与调节腔连通,所述储药腔的出药口与升降通道的进药口连通,所述输送机构和调节机构设置于下盒体中,所述控制结构设置于控制盒和下盒体中。

更进一步的,所述输送机构设置于升降通道内,所述输送机构包括竖立的提升杆、竖立的支撑板、上托板、中托板、下托板和下滑通道,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提升杆的顶面的前侧位置上,支撑板的底部与提升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上托板、中托板和下托板自上而下等间距布置于支撑板的后侧面上,所述上托板、中托板和下托板的前侧面均与支撑板的后侧面固定连接,所述上托板、中托板和下托板的上表面均设置为自前至后向下倾斜的斜面,所述下托板的下表面与提升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下滑通道铺设于上盒体的底面上,所述下滑通道的上表面设置为自左至右向下倾斜的斜面,所述下滑通道上对应于升降通道处开设有通道口。

更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机构位于输送机构的下方,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螺帽端朝下放置的调节螺栓和调节连杆,所述调节螺栓设置于升降通道的下段和调节腔中,所述调节螺栓的顶端与提升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调节连杆横向穿过升降通道两侧,调节连杆与调节螺栓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螺栓的底面上设置有指针图案,所述横板的底面上设置有刻度值,刻度值以调节腔顶面的中心点为圆心均匀围绕于调节螺栓的四周。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连接件设置于第二腔室的调节螺栓上,所述第三连接件的顶端与调节连杆的底面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于下盒体的内底面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一种药盒的控制机构,其结构设计合理、可人工智能切换使用、操作简单方便,可有效避免漏服、多服或错服等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定时服药专用药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输送机构与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输送机构将药丸送入上盒体时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图1中调节机构与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调节螺栓的底面与横板底面的仰视图。

图7为图1中控制机构与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上盒体100、翻盖101、手柄102;

下盒体200、第二通孔201、导轨202、盛药杯203、挡板204、隔板205、顶盖板206、底盖板207、升降通道208、储药腔209、调节腔210、横板210.1、竖板210.2、第一导向板211、第二导向板212、提升杆213、支撑板214、上托板215、中托板216、下托板217、下滑通道218、调节螺栓219、调节连杆220;

控制盒300、第一通孔301、第一气缸302、第二气缸303、弹簧304、第一连接件305、按压装置306、第二连接件307、手动按钮308、第一连杆309、第二连杆310、控制系统311、第三连接件312;

药丸4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7,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定时服药专用药盒,包括盒体、输送机构、调节机构和控制结构,所述盒体包括矩形状的上盒体100、矩形状的下盒体200和矩形状的控制盒300,所述上盒体100设置于下盒体200的顶面的前段上,所述控制盒300设置于上盒体100和下盒体200的左侧,所述上盒体100的长度和下盒体200的长度相同,所述上盒体100的宽度小于下盒体200的宽度,所述上盒体100的右侧设置有翻盖101,所述翻盖101顶部与上盒体100的顶面的右侧相铰接,翻盖101底部与上盒体100的底面的右侧相密封配合,所述翻盖101的右侧面上设置有手柄102,所述控制盒300的左壁面的上段开设有第一通孔301,所述下盒体200的左壁面的下段开设有第二通孔201,所述下盒体200的右外壁上设置有前后两条竖向布置的导轨202,所述导轨202上设置有盛药杯203,所述盛药杯203与导轨202滑动连接,所述导轨202的底端设置有挡板204,所述挡板204上设置有传感器;

所述下盒体200内腔中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两块竖立的隔板205,两块隔板205等间距布置,两块隔板205将下盒体200的内腔分隔成三个腔室,自左至右依次包括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每个腔室的顶部的后段均设置有顶盖板206,每个腔室的底部的中央位置均设置有底盖板207,每个腔室中包括升降通道208、储药腔209和调节腔210,所述调节腔210设置于每个腔室的底部上,所述升降通道208的顶端与上盒体100底部的前段位置相连通,升降通道208的底端与调节腔210相连通,所述储药腔209位于顶盖板206的正下方,储药腔209的出药口与升降通道208的进药口相连通。

所述储药腔包括第一导向板211和第二导向板212,所述第一导向板211包括自右至左向下倾斜的长导向板和自右至左向下倾斜的短导向板,所述长导向板位于短导向板的右侧,长导向板的右侧与对应腔室的右壁面的上段固定连接,短导向板的左侧与升降通道208的右侧面的上段固定连接,所述短导向板的倾斜度比长导向板的倾斜度大,所述第二导向板212位于短导向板的正上方,所述第二导向板212的顶部与对应腔室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向板212的左侧面与升降通道208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向板212的底部设置为自右至左向下倾斜的斜面,所述储药腔中放置有多粒药丸400;

所述调节腔210包括一块横板210.1和左右两块对称布置的竖板210.2,两块竖板210.2分别位于底盖板207的左右两侧,所述竖板210.2的底部与其对应腔室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横板210.1设置于两块竖板210.2之间,所述横板210.1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两块竖板210.2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横板210.1的中央位置开设有通道口,通道口与升降通道208的底端相连通;

所述输送机构设置于升降通道208内,所述所述输送机构包括竖立的提升杆213、竖立的支撑板214、上托板215、中托板216、下托板217和下滑通道218,所述支撑板214设置于提升杆213的顶面的前侧位置上,支撑板214的底部与提升杆213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上托板215、中托板216和下托板217自上而下等间距布置于支撑板214的后侧面上,所述上托板215、中托板216和下托板217的前侧面均与支撑板的后侧面固定连接,所述上托板215、中托板216和下托板217的上表面均设置为自前至后向下倾斜的斜面,所述下托板217的下表面与提升杆213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214的高度与第二导向板212的左下端和短导向板的左下端之间的距离尺寸相等,所述下滑通道218铺设于上盒体100的底面上,所述下滑通道218的上表面设置为自左至右向下倾斜的斜面,所述下滑通道218上对应于每个腔室中的升降通道208处开设有通道口;

所述调节机构位于输送机构的下方,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螺帽端朝下放置的调节螺栓219和调节连杆220,所述调节螺栓219设置于升降通道208的下段和调节腔210中,所述调节螺栓219的顶端与提升杆213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调节连杆220依次穿过第一腔室的升降通道208、左侧的隔板205、第二腔室的升降通道208、右侧的隔板205和第三腔室的升降通道208,且调节连杆220与第一腔室的调节螺栓219、第二腔室的调节螺栓219和第三腔室的调节螺栓219均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连杆220的左端设置于第一腔室的升降通道208内,调节连杆220的右端设置于第三腔室的升降通道208内,所述调节螺栓219的底面上设置有指针图案,所述横板210.1的底面上设置有“0”、“1”、“2”、“3”四个数字,四个数字以横板210.1的中心点为圆心均匀围绕于调节螺栓219的四周;

旋转调节螺栓219,提升杆213向上移动,从而带动上托板215、中托板216和下托板217向上移动,当调节螺栓219上的指针指在“0”刻度时,下托板217位于第二导向板212的左下端,即提升杆213的上段将储药腔209的出药口堵住,则代表该腔室无药丸400可送出至上盒体100中;当指针指在“1”刻度时,中托板216位于第二导向板212的左下端,即储药腔209的出药口只能送出一颗药丸400至下托板217上,则代表该腔室只能送出一颗药丸400至上盒体100中;当指针指在“2”刻度时,上托板215位于第二导向板212的左下端,即储药腔209的出药口只能送出两颗药丸400分别至下托板217和中托板216上,则代表该腔室只能送出两颗药丸400至上盒体100中;当指针指在“3”刻度时,支撑板214的顶端位于第二导向板212的左下端,即储药腔209的出药口只能送出三颗药丸400分别至下托板217、中托板216和上托板215上,则代表该腔室只能送出三颗药丸400至上盒体100中;

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第一气缸302、第二气缸303、弹簧304、第一连接件305、按压装置306、第二连接件307、手动按钮308、第一连杆309、第二连杆310、控制系统311和第三连接件312,所述控制系统311设置于控制盒300的左外壁上,所述控制系统311的表面上设置有开关键和人工/智能切换按键,所述第一气缸302设置于控制盒300的左内壁上,所述第一气缸302的固定端与控制盒300的左内壁固定连接,第一气缸302的伸缩杆端朝向控制盒300的右内壁,正常状态下,第一气缸302的伸缩杆处于伸出状态,所述第二气缸303设置于控制盒300的内顶面上,所述第二气缸303的固定端与控制盒300的内部的顶面固定连接,第二气缸303的伸缩杆端朝下,正常状态下,第二气缸303的伸缩杆处于缩回状态,所述弹簧304设置于控制盒300的内底面上,所述第一连接件305设置于弹簧304的顶端,所述按压装置306设置于第一连接件305与第二气缸303之间,所述按压装置306的顶面位于第二气缸303的正下方,按压装置306的底部与第一连接件305固定连接,所述按压装置306上对应于第一气缸302处设置有卡槽,所述手动按钮308穿过第一通孔301设置于按压装置306的左侧的顶部位置,手动按钮308延伸至控制盒300的外侧,所述第二连接件307设置于第一腔室的内底面上,且第二连接件307位于第一腔室升降通道208的左侧,所述第一连杆309穿过第二通孔201设置于第二连接件307与第一连接件305之间,所述第三连接件312设置于第二腔室的调节螺栓219上,所述第三连接件312的顶端与调节连杆220的底面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杆310设置于第三连接件312与第二连接件307之间;

所述顶盖板206上设置有显示屏,显示屏上可显示时间和对应腔室服药频率,通过控制系统311可设定吃药时间,若在规定的设定时间内未取出盛药杯吃药,则控制系统311会发出警报声,直到取出盛药杯203代表已经吃药,警报声才会停止,从而避免错过最佳服药时间,影响治疗效果。

所述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对应其储药腔209的前后壁面采用透明材质制成,可方便观察储药腔209内的药丸的余量情况,以便及时增补相应的药丸。

所述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的前侧均设置有透明插袋,可在配套的空白卡片上书写药物名称后,再将卡片放入插袋中,以便直观分辨药物种类。

所述下盒体200中至少包括两个腔室。

使用方法为:第一步,在电源未开启的之前,根据需服用药物的种类,打开对应数量的腔室的底盖板,旋转调节螺栓,将指针调节至对应颗粒数的刻度值处,即将每个腔室送出药丸的颗粒数调节好之后,盖上底盖板;

第二步,打开各个腔室的顶盖板,将不同种类的药丸根据服用的颗粒数分别倒入相应腔室的储药腔中;

第三步,按下控制系统的开关键,选择人工或者智能选项,当选择智能选项时,控制系统发出信号,第一气缸缩回,第二气缸伸出推动按压装置向下移动,促使第一连接件向下移动,带动第一连杆的左段向下运动,根据杠杆原理,则第一连杆的右段向上运动,带动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接件向上移动,从而推动调节连杆向上移动,同时与调节连杆通过螺纹连接的调节螺栓也会向上移动,调节螺栓推动提升杆向上移动,直至将上托板、中托板和下托板都推至上盒体中,由于上托板、中托板和下托板的上表面均设置为斜面,上托板、中托板和下托板上的药丸均会滚落上盒体中,由于上盒体的内部底面设置为斜面,滚落到其底面上的药丸会依旧沿其倾斜坡度滚落至翻盖处,打开翻盖,药丸则会自动滚落到盛药杯中,将盛药杯向上滑动即可取出,当挡板上的传感器检测到盛药杯被取出后,则将信号反馈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第二气缸的伸缩杆缩回,由于弹簧的弹力,按压装置恢复初始状态,第一气缸的的伸缩杆伸出至按压装置的卡槽内,对按压装置进行固定限位;

当选择人工选项时,第一气缸的伸缩杆缩回,则可人为按下手动按钮,当药丸滚落至盛药杯中时,即可松手,按压装置恢复初始状态,第一气缸的伸缩杆伸出至按压装置上的卡槽内。

该定时服药专用药盒可自行调整不同种类药丸的服用颗粒数,避免在吃药过程中污染到其他药丸,避免了老年患者发生多服、漏服和错服等现象。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